潍坊轨道交通新消息:山东潍坊地铁梦
潍坊轨道交通新消息:山东潍坊地铁梦从这个角度说,地铁建设的收紧,也不妨视为理念的纠偏,把重点从器物层面挪到人的层面。应该明白,现代化的核心,当然不会是地铁,还是那四个字——以人为本。(原标题:多地“地铁梦”搁浅,倒也不必气馁)所以,“地铁梦”搁浅,可能会让一些地方感到沮丧,但也不必气馁。梦可以有很多,也不必非得对某一个器物如此执着。比如当地民众的停车场充不充足,道路规划合不合理,出租车市场竞争是否充分,这些和人的生活与感受息息相关的指标,同样可以成为一地努力的“梦想”。但不难想见,依然会有很多地方怀揣一个“地铁梦”,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但细细想来,“地铁梦”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一个出行工具、一种基础设施,何以就成了一个“梦”?基础设施多了,但似乎从来没听说过公交梦、出租梦、共享单车梦,地铁何以让人如痴如醉?这一方面和地铁建设的标准和难度有关,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为地铁被有意无意地定格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象征,仿佛拥有地铁,才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某市市民询问当地的地铁立项情况,官方回复,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而这也被媒体形容为当地的“地铁梦”搁浅。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绝大多数是地铁线路,包括4大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3个省会城市(海口、拉萨、西宁、银川因人口规模较小,目前未修建地铁),以及苏州、无锡、东莞、佛山等经济大市。但地铁审批收紧、建设趋缓也是近些年的趋势,自2017年8月某地地铁被叫停之后,至今没有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获批。
原因也不复杂,主要是出于财政负担和运营成本的考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地铁的建设、运营成本很高,而实现盈利却并不容易。有媒体梳理2020年的数据,在财报列出了运营或票款收入的18家地铁公司中,14家的运营/票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到50%。开通地铁的城市,往往需要对线路运营进行巨额补贴,每年动辄几十亿元。这对城市的财力是个巨大的挑战,一些规模有限的城市如果仓促上马,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地方债务攀升等问题。
也正因如此,地铁建设标准在近年也提高了。根据2018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GDP应在3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而在2003年发布的文件中,GDP、财政收入的标准分别是1000亿和100亿。
但不难想见,依然会有很多地方怀揣一个“地铁梦”,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但细细想来,“地铁梦”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一个出行工具、一种基础设施,何以就成了一个“梦”?基础设施多了,但似乎从来没听说过公交梦、出租梦、共享单车梦,地铁何以让人如痴如醉?
这一方面和地铁建设的标准和难度有关,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为地铁被有意无意地定格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象征,仿佛拥有地铁,才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完整叙事。地铁是属于钢筋水泥的,但它也是属于文化的,它能嵌入一种对城市的浪漫想象。早在2008年,就有媒体调查,五成公众认为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从这个角度也能明白,它为什么成了一个梦。
再多的文化寓意,地铁归根结底还是现代化的一个器物。只要是器物,就免不了冰冷的一面,比如成本和收益、利润和负债,这些实打实地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数字。从这个角度说,把地铁视作象征,也无疑让它承载了太多。地铁里能上演精致唯美的文艺片段,但也可能变成布满红字的数目账本,我们不能选择性地欣赏它。
所以,“地铁梦”搁浅,可能会让一些地方感到沮丧,但也不必气馁。梦可以有很多,也不必非得对某一个器物如此执着。比如当地民众的停车场充不充足,道路规划合不合理,出租车市场竞争是否充分,这些和人的生活与感受息息相关的指标,同样可以成为一地努力的“梦想”。
从这个角度说,地铁建设的收紧,也不妨视为理念的纠偏,把重点从器物层面挪到人的层面。应该明白,现代化的核心,当然不会是地铁,还是那四个字——以人为本。(原标题:多地“地铁梦”搁浅,倒也不必气馁)
【相关报道】
潍坊市交通局:轨交建设仍严控,一般地级市首轮规划不被受理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网友“潍坊是否满足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的留言时表示,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严控政策”。
8月11日,有网友在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官网“网上民声”板块留言,咨询关于轨道交通建设问题。留言中提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51号令发布,请问国家对第一轮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是否已经放开?如果放开了,潍坊是否符合条件?”
对此,潍坊市交通运输局8月15日回复表示,该局近期通过多渠道向国家发改委了解有关信息,得到答复是“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潍坊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跟进对接,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情况。
类似的问题,去年也出现在湖南衡阳。2021年5月,湖南省发改委在回复《衡阳云轨交通什么时候能开工建设?》中提到,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巨大,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即首轮规划),已有地铁的城市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对第一财经分析,轨道交通不光建设成本很高,建成之后运营成本也很高。很多三线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规模不够、客流不够,建了轨道交通后,财政支撑不起。
以地铁为例,2017年批复的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每公里造价达8.5亿元,长沙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每公里造价也达到了6.9亿元。(澎湃新闻、第一财经)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