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有时想想也蛮累的,人活着,有很多事是做给别人看的,吃个饭,发朋友圈,买件衣服,发朋友圈,去个地方,也是发朋友圈,然后等着别人的评论。这六个字道出了一个事实真相,“度”是尺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度是尺寸,量是升斗,衡是斤两;后来一发展,每个朝代其实也都有差别,“度在身”一个人多高多重,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个人做事的尺度,分寸如何,在于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稽在人”稽是考核的意思,稽核,考察。这个在于别人,你的高矮胖瘦,黑白丑美,做事做人,讲话工作,评价在别人那里。《荀子大略》里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论语里也有类似的句子,“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是:通晓了易经,对事理都明了了,不需要占卜就能够知道命运怎么样。列子说:“度在身,稽在人”。

做到什么程度在于自己,如何评价交给他人。有一种生命的淡然,一般是因为了然于心,一半是因为无可奈何。

所以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的喧嚣繁华,有多少人一日爆红,也不管自己有没有知音,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当下,有一份莫名的喜悦,看着这世间,自然而美好。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1)

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先知先觉,可大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甚至死到临头还不知不觉。

关于中国古人的未卜先知,列子观影之后,学的就是这方面的学问。

《荀子大略》里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论语里也有类似的句子,“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是:通晓了易经,对事理都明了了,不需要占卜就能够知道命运怎么样。

列子说:“度在身,稽在人”。

这六个字道出了一个事实真相,“度”是尺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度是尺寸,量是升斗,衡是斤两;后来一发展,每个朝代其实也都有差别,“度在身”一个人多高多重,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个人做事的尺度,分寸如何,在于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稽在人”稽是考核的意思,稽核,考察。这个在于别人,你的高矮胖瘦,黑白丑美,做事做人,讲话工作,评价在别人那里。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2)

有时想想也蛮累的,人活着,有很多事是做给别人看的,吃个饭,发朋友圈,买件衣服,发朋友圈,去个地方,也是发朋友圈,然后等着别人的评论。

“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很多书上翻译是:别人敬爱我,我必定敬爱他,别人嫌恶我,我必定嫌恶他。南怀瑾老师也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是当然的因果关系。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解释为:“人家爱我的那些方面,我一定喜欢去做,人家讨厌我的地方,我必然讨厌去做。我们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想让别人喜欢而不是讨厌。

“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成汤、周武王因为爱惜天下百姓网所以君临一国,称王天下,夏桀、商纣王因为厌恶天下百姓,所以身死国亡,情感和行为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这就是客观检验。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作所为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不同。一个人,一本书,一段历史,一部电影,当你去了解,去感受的时候,一个客观的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此所稽也”。列子这本书,对于人性研究的很透,既让大家理解世俗的道理,又能说出自己不一样的逻辑,他告诉我们,说话很重要,行为很重要,知识学问很重要,道德智慧很重要,但如果只告诉大家重要就没有了,这是儒家。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3)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

做人要清醒,知识要丰富,道德要培养,智慧要提升,这些都很重要。但还有一个进一步(相反)的逻辑“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经也”。这断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稽度皆明,啥都知道,心里很明白,“而不道也”却又不遵守它,就好像离家不通过门口,行走不顺着道路一般。

第二个意思是:考察,测度,客观的检测,自身的礼度都很高明,并不一定对自己有利。水至清则无鱼,人太精明,离道越远。就好像出屋子必须要经过门,走路必须要有道,就是说,一个真正通达的人,是不会固守这些规则的,出门不一定由门窗户也可以,房顶也可以,行不由经,地上没有路,走过去就是路。

“出不由门,行不由径”这两组词在论语里都有: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篇》

孔子说:“谁能够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仁义之路呢?”有些感叹人间正道难行,无奈不得志的感觉,对于人心的教化提出期望。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4)

《论语·雍也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在山东武城做官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不投机取巧,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为人光明正大。澹台灭明,字子羽,曾跟孔子学习,孔子见他长得太丑,认为没多大才能,后来澹台灭明到了楚国,跟他学习的人有三百多人,才干品德被各诸侯称赞。孔子后来感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以这样的智慧(违反常理,不知变通),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太困难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即尊重规则,又不会死守规则,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同时也会创造,没有门路的时候,自己会开出道路。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军事家,比如:韩信、卫青、霍去病,没有正规的培训,但却能因时而动,因地而动。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5)

“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

我曾经考查了神农,炎帝的德行。研究一下上古历史,神农尝百草,植五谷,我们民族的农业基础就是这么来的,关于炎帝和神农,有说是一个人,有说不是,我们暂不考究,反正是他们缔造了我们中国的古老文明。

“稽之虞、夏、商、周之书”。

“稽之”是检验、考据。三皇五帝时代是没有文字的,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文字书籍和历史资料,可以考查一下。

“度诸法士贤人之言”。

这里的“度”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体会什么呢?古圣先贤的话,那些坚持法治,推崇德化之人的言论,这些开创历史的老祖宗,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把社会建设得繁荣昌盛,是很了不起的。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6)

“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通过“观之”“稽之”“废之”,“所以存亡废兴”存亡是历史演变的大原则,废兴是讲人事的变化,世界上的是非成败,分分合合都有一定的规律,道就是总原则,所以的事都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的。不遵循这些规律的朝代,历史上是没有的。

这一篇写完了,心里想,每次原创的心得发出来,都是自己十几年的积累,而欣赏和读懂你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免生出一些悲哀,有时候,明珠在手人不识,不是很正常的吗?

想起很小的时候,看外公天天画一些八卦符号,画出周公三十六卦帖,收了几个算命徒弟,以卖对联卦帖为生。可自己却从不算命,慢慢有些理解了。

人是缘由天定还是事在人为,度在身稽在人(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