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我愿意这样讲被3整除数的特征)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我愿意这样讲被3整除数的特征)1. 能够被3整除的数,改变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不是仍然能够被3整除?第五步:练习与引申。在讲完上述内容后当然要有一些练习,比如让学生判断几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可缺少。但是我更喜欢让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具体的数据例子,二是判断的“理论”依据。“理论”二字加引号,意思是这里不要过于强调严格化,只要学生能理解并说明其道理即可:第二步:观察数字例子,试图归纳规律。给学生罗列一些能够和不能够被3整除的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可以有一位数字、二位数字和三位数字,既有33、39和21、351这样的,也有24、75、204、528这样的,当然还要有若干不能被3整除的数。然后让学生按照能否被3整除给数字分类,观察其特点。这里不要在乎学生是不是能够找到特点,重要的是“找”这个过程。可能有老师觉得学生无法找到规律,不过只要你让学生去“找”,那么总能发现一些的:比如
虽然是小学知识,但教法的探究对高中数学探究也有借鉴意义。尊重每一个个体,你感觉什么教法更有意义?
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个说难也不难的题目。说它不难是因为比起那些烧脑的小学奥数,这个被纳入普通教材中的内容太简单了。说它难是因为即使有的小学老师也未必懂这背后的道理。别不信我说的,多年前就有小学老师在人教论坛上问过这个问题,我还记得自己曾经对此说过一些现在看来不太客气的话。
本文题目的关键是“我愿意这样讲”,意思就是从我主观方面出发理想的讲法。至于正式上课时应该怎么讲,当然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时多少而定。而且我手头并没有小学课本和课标(后文链接里有网友提供的某个版本小学教材相应内容),因此下面几乎就是从我的直觉出发的。要说明的是,比起“被3整除数的特征”的直接用途,这背后的同余概念以及相应的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等等,是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后文也将重点放在这两点上。
第一步:复习被2、5整除数的特征。这里可以让学生说一下为什么只考虑末尾一位数字,即一个数前面无论多少位,去掉与否都不影响能不能被2、5整除,因为前面那些位上的数实际都是10的倍数,当然也是2和5的倍数,增加与减少都没有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在第一次讲被2、5整除数特征的时候就讲清楚,不能到了这节课才讲,当然最好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来。只有明白了这些,后面我们讲被3整除数的特征,才能讲得清楚。
第二步:观察数字例子,试图归纳规律。给学生罗列一些能够和不能够被3整除的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可以有一位数字、二位数字和三位数字,既有33、39和21、351这样的,也有24、75、204、528这样的,当然还要有若干不能被3整除的数。然后让学生按照能否被3整除给数字分类,观察其特点。这里不要在乎学生是不是能够找到特点,重要的是“找”这个过程。可能有老师觉得学生无法找到规律,不过只要你让学生去“找”,那么总能发现一些的:比如最末一位可能是任何数字;如果每位上的数字都能被3整除,那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如果每个数字都不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也可能被3整除,如此等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需要对每一位上的数字都研究到位。
第三步: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针对例子进行研究。比如说528,让学生分析这个数的组成方式,把它写成500 20 8并进一步写成5×100 2×10 8(至此的分析方法和前面讲被2、5整除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去掉5×99和2×9,剩下5 2 8,由此初步得到结论。这里怎么引导呢?因为前面讲被2、5整除数特征的时候是完全去掉高位,但是这里不行,那么去掉多少为好?当然是去掉3的倍数,引导学生从这里思考就可以。关键是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去掉5×99 2×9,这已经涉及到了数论里的同余问题,只不过是以具体例子表示的。
第四步:让学生思考前面的方法是否适合其它能或不能被3整除的数。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几个具体的数嘛,特别是如果不是三位数,是不是还有效。通过例子分析前面得到的理论,以完成关键知识的教学。当然接下来要很好总结一番,特别是应该问一下“是不是所有数都可以这样判断?”以及“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找出不能被3整除的数?”当学生思考“所有数”的时候,其实已经接近用字母表示数了。这里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比如抽象、严格等等特质,还有就是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第五步:练习与引申。在讲完上述内容后当然要有一些练习,比如让学生判断几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可缺少。但是我更喜欢让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具体的数据例子,二是判断的“理论”依据。“理论”二字加引号,意思是这里不要过于强调严格化,只要学生能理解并说明其道理即可:
1. 能够被3整除的数,改变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不是仍然能够被3整除?
2. 能够被3整除的数,中间和末尾无论加上或者去掉多少个0,是不是仍然能够被3整除?
3. 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某一位或者某几位有0,3,6,9,就可以略过不加,是这样吗?
4.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相加除以3的余数和这个数本身除以3得到的余数一样,是否正确?
5. 已知10个2相乘等于1024,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余数是多少?第一问除了可以用本课所讲判断方法,还可以这样解:既然知道1024的全部因数都和3无关,当然不能被3整除。这已经涉及自然数的唯一分解定理,应该予以渗透。
6. 某同学口算1920乘以3,给出的结果是5960,怎样尽快发现他算错了?
最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研究能够被6、9整除数的特征。这几个问题还可以变换各种叙述方式,相信小学老师比我会提问。
本课贯穿始终的是要求学生一直保持深入思考,可能对于小学教学来说,这节课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过于密集也过于深入了,所以这只能是我主观希望的讲法。
我写完前面内容后曾把本文给一位小学老师看,对方也发来了她的教学实录。从中我看到原来这个内容居然是要用扣子、格纸等教具来讲的。我对此表示疑义,对方说面对学困生还是有必要的,我却以为即使面对学困生这样做也没有意义,因为你越不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越发展不起来,只有持续地抓学生抽象思考的能力,学生才能成长。不过这可能是我过于主观了,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毕竟我不是小学老师。另外对方对我后面这几个问题表示欣赏,这也确实是本文最独特的地方。因为我主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反对片面强调联系实际,比如问五十个乒乓球能不能平均分到三个班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理解数学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