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这件寓意“招祥引瑞、攘灾驱邪”的玉辟邪,莹润的质地,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堪称玉文化艺术之瑰宝。据《礼记·曲记》记载, 辟邪专为古代皇帝守护财宝,称为“帝宝”,是皇帝的宝贝,也是皇室的象征,它源自上古,嘴大吃八方,因只纳不泄,故而寓意招财纳福。辟邪以狮为形,取其英勇、威猛之意,以起到辟邪魔、显瑞祥的作用。西汉玉辟邪,无论是造型还是历史背景,都非常独特,被称为“汉元帝最爱的招财神兽”。“玉辟邪”抗疫贴玉辟邪,1972年出土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白玉质,局部泛黄色晕斑,圆雕。整体呈蹲踞状,狮形,胸部突出,昂首直视前方。头顶有双角而后伏,半圆形双耳斜竖,双目圆睁,阔口锯齿,上下有獠牙4颗和门齿14颗。面颊饱满,腮有须毛,颌下有长髯垂胸,面目凶恶;前胯处以线刻与浮雕的方法刻出双翼,前腿弯曲有力,身体前倾略微下伏,后腿脚掌着地,脚跟抬起,爪形脚,长

4月9日晚,咸阳市渭城区最新的新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推出的抗疫“玉器四宝”贴纸,这次是与“昭君出塞”典故里的皇帝汉元帝刘奭有关的国宝玉器,分别是玉辟邪、玉熊、玉鹰、玉奔马。请跟随小编了解国宝背后的故事吧。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1)

咸阳渭城区西汉 “玉器四宝”抗疫贴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2)

咸阳渭城区正在排队做核酸领贴纸的民众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3)

手机壳上的“玉辟邪”贴纸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4)

“玉辟邪”抗疫贴

玉辟邪,1972年出土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白玉质,局部泛黄色晕斑,圆雕。整体呈蹲踞状,狮形,胸部突出,昂首直视前方。头顶有双角而后伏,半圆形双耳斜竖,双目圆睁,阔口锯齿,上下有獠牙4颗和门齿14颗。面颊饱满,腮有须毛,颌下有长髯垂胸,面目凶恶;前胯处以线刻与浮雕的方法刻出双翼,前腿弯曲有力,身体前倾略微下伏,后腿脚掌着地,脚跟抬起,爪形脚,长尾粗壮,卷曲下垂,体态雄健威仪。该辟邪采用了镂空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技法,充分表现了辟邪机警凶猛的神态,整体造型威猛霸气,英姿勃发。辟邪的四足、鼻尖、角与尾巴都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沁斑,鬼斧神工,妙趣天成。玉辟邪入选中国邮票总公司 2012-21《和田玉》特种邮票。

辟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人们想象中的动物,玉器中的很多神异怪兽也是从传说中演化而来的,其中辟邪便是深受人们推崇的神兽之一。

据《礼记·曲记》记载, 辟邪专为古代皇帝守护财宝,称为“帝宝”,是皇帝的宝贝,也是皇室的象征,它源自上古,嘴大吃八方,因只纳不泄,故而寓意招财纳福。辟邪以狮为形,取其英勇、威猛之意,以起到辟邪魔、显瑞祥的作用。西汉玉辟邪,无论是造型还是历史背景,都非常独特,被称为“汉元帝最爱的招财神兽”。

这件寓意“招祥引瑞、攘灾驱邪”的玉辟邪,莹润的质地,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堪称玉文化艺术之瑰宝。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5)

西汉玉辟邪藏于咸阳博物院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6)

“玉熊”抗疫贴

西汉玉熊, 1972年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质地为和田白玉,有橘红色石皮。熊呈行走状,身躯壮硕,圆目,尖吻,吻部前端雕出鼻孔,嘴微张,两圆耳紧贴颈部。面颊两侧雕有毛发,粗颈,四肢微曲,足底有阴线纹肉垫,短尾藏于毛发之中。这件利用自然的一块玉料,略加雕琢,便制作成一件既精美又不失生动逼真的熊,堪称巧夺天工。

在远古时代,熊被视为力量与吉瑞的象征,是人们崇拜之物。《山海经》所书:“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熊的艺术形象,最早可见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三只玉熊。汉代是熊类文物最为丰富的时期,其材质多样,造型别致,铜器、陶器、瓷器、木器、漆器等都有熊的形象。古代流传相氏打鬼时,要扮装成熊的样子或戴熊面具驱鬼,故熊可避邪除恶,是祥瑞的吉兆。在动物界,熊勇猛、彪悍,战斗力强,据说老虎都不敢轻易地招惹熊。熊不仅见于器座、席镇上,也见于博山炉的山林之间,可见汉时的人们熟知山林中熊的生活。熊在汉代是力士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人们狩猎、豢养、搏斗的对象,也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偶像,和王公贵族的生活密切相关。

汉代玉器,已开始冲破周代以来传统礼制观念的束缚,艺术风格上摒弃以往陈旧的程式化的古风,更多地吸收了楚文化玉器清逸脱俗、自由浪漫的特点,向新的自然写实风格发展。玉熊设计新颖,雕琢精细,腮边与腿侧使用密排短发丝细线,勾勒出熊的毛发,给人以毛茸茸的感觉。玉熊整体形象充满动态与灵气,雄浑豪放。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7)

西汉玉熊藏于咸阳博物院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8)

“玉奔马”抗疫贴

1966年春天,咸阳市新庄乡农民在汉元帝渭陵附近取土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被烧焦红土裹着的东西,清洗后竟是玉仙人奔马。玉仙人奔马出土于咸阳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这件玉仙人奔马由奔马、羽人和踏板三部分组成,玉料为羊脂白玉,圆雕。马昂首挺胸,双耳竖立,目视前方,四肢遒劲有力地踏在刻有云纹的长方形托板上,右前蹄微微抬起,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马飞奔嘶鸣的瞬间动态。


为了表现它并不是一匹普通的马,工匠还在马的身上用阴线琢出飞翼。马背上雕有双翅的羽人,头系方巾,身着短衣,左手紧抓马鬓,右手拿灵芝草,神态自如。配合底座上线雕的祥云图案,呈现出羽人、天马遨游云海的景象。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武帝好仙,比之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汉时期神仙思想风靡, 羽人、天马的形象正是汉人认为通过“羽化升仙”,实现成为“神仙”梦想的最有效途径的明证。

这件玉仙人奔马通过对天马、羽人和云纹踏板的细致刻画,充分表现出了汉代人羽化登仙、长生升天的愿望。这件规格高、工艺精、造型美的 西汉玉仙人奔马,2012年8月1日入选正式发行的“丝绸之路”系列邮票,再一次见证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价值。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9)

西汉玉仙人奔马藏于咸阳博物院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10)

“玉鹰”抗疫贴

玉鹰的发现非同寻常,1972年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当地村民在夯筑土墙刷修墙表时,从墙表土中刷出了这枚玉鹰。玉鹰通体为和田料,外表局部有橘红色皮壳,做展翅飞翔状。以圆雕、透雕、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 眼、嘴、背部羽毛均阴线刻,两爪相对,羽部扇形展开。


此件玉鹰材质精良,造型生动,呈展翅飞翔状,雕琢精致,保存完整,是汉代罕见的玉雕精品。渭陵出土的这件玉鹰,精妙地刻画了一只欲飞行觅食的雄鹰形象,勾喙圆眼、双翅展开、尾呈扇形,双爪收于身下、头略侧,双翅雕琢起伏层叠的羽毛,头后和背部采用阴刻V形纹的刀工,以此表现羽毛的特征。整体线条流畅而风格浑厚,十分成功地将雄鹰发现猎物,将作俯冲之势这一瞬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古人对于鹰的崇拜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各个文化时代,人们认为鹰鹫之所以不同,在于面对生存的态度上,性傲者为鹰,性鄙者是鹫,鹰寓意着勇敢、英雄。展翅玉鹰质地细腻润泽,雕刻手法简练大气,将玉鹰犀利的目光、展翅欲飞的状态捕捉得生动传神,我们的眼光仿佛穿越千年,看见一只雄鹰掠过天际,迎着风雨,勇敢飞翔。

关于汉代灭胡纪念镜的铭文:咸阳渭城抗疫贴玉器与汉元帝那些事(11)

西汉玉鹰藏于咸阳博物院

陕西出土的古代玉器,具有时代序列性强,门类齐全的鲜明特点。如既有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玉器,也有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玉器,还有北周、隋唐乃至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玉器,而且几乎涵盖了古代玉器的各种类型。汉代玉器最具代表的文物就是以上四个咸阳汉元帝渭陵出土的玉器。希望透过这四件玉文物抗疫贴的历史向公众传递中国古代悠久的玉文化。

文字 | 汉唐三三

图片 |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

转载来源:文物陕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