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生国健一签能赚多少:上市首月即止盈转亏

三生国健一签能赚多少:上市首月即止盈转亏2005年,便推出了重磅产品益赛普,作为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生物制剂,益赛普一举获得诸多荣誉,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据其财报显示,益普赛上市15年来,为公司贡献着稳定营收,2017-2019年,益普赛在境内外分别收入了11.03亿元、11.42亿元和11.75亿元。公司近三年的毛利率也因此超过87%,高过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和海正药业。抗体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吸金赛道”,年均市场增长率超过20%。三生国健从2002年开始入局,逐渐发展为同时具备自主研发、产业化及商业化能力的中国抗体药物领导者。凭借一款“明星药”一代抗体龙头“躺赚”15年先来看看三生国健,它是中国第一批专注于抗体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信国健,由中信集团和上海兰生国健药业共同投资成立。

10月19日,三生国健(688336.SH)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下跌22.35%;实现归母净利润-5689.72万元,同比下跌202.75%。

同时,公司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可能出现累计净利润为亏损。

三生国健一签能赚多少:上市首月即止盈转亏(1)

截至上一交易日三生国健收报31.8元,变动幅度跌幅-0.47%率(-0.15元价格),全天累计成交0.39万手量,成交额达1231.06万元。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三生国健表示: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2020年1-9月销售下滑;新产品上市后市场推广费用增加以及随着研发项目的稳步开展,研发费用亦不断增加;同时,为更好布局广阔市场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未来公司不排除对主营产品价格进行调整的可能。

凭借一款“明星药”

一代抗体龙头“躺赚”15年

先来看看三生国健,它是中国第一批专注于抗体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信国健,由中信集团和上海兰生国健药业共同投资成立。

三生国健一签能赚多少:上市首月即止盈转亏(2)

抗体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吸金赛道”,年均市场增长率超过20%。三生国健从2002年开始入局,逐渐发展为同时具备自主研发、产业化及商业化能力的中国抗体药物领导者。

2005年,便推出了重磅产品益赛普,作为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生物制剂,益赛普一举获得诸多荣誉,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据其财报显示,益普赛上市15年来,为公司贡献着稳定营收,2017-2019年,益普赛在境内外分别收入了11.03亿元、11.42亿元和11.75亿元。公司近三年的毛利率也因此超过87%,高过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和海正药业。

2010年,中信国健技术研发“灵魂人物”郭亚军带领团队出走,并带走了多款在研产品。2016年,三生制药实现对中信国健的全资控股,将其更名为“三生国健”。

上市不到一个月业绩就变脸

王牌药物“不灵了”?

在资本市场,有着“三生系列不碰股票,高开低走成套路”的传言。2020年7月22日,戴着“被高瓴资本看中”的光环,三生国健在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达91.98%,当日收盘价为54.1元/股。

8月18日,三生国健交出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半年报的业绩出现亏损,各项关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根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三生国健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下降32.0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5776.67万元,上年度末 ,该指标还盈利1752.6万元,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减少429.61%。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还是公司近十年来的第一次。

对于业绩变动,公司解释系在市场竞争及新冠疫情影响下,主要产品益赛普销售受冲击所致。尽管销售成绩不理想,有意思的是,三生国健销售费用依然较高。今年上半年,公司市场推广费为7120.7万元,平均每天达 39万元。

上市产品单一、研发占比不足

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在哪?

一直以来,三生国健存在上市产品单一的风险,益赛普在去年占据了99.84%的收入,在此之前更是一直贡献100%的营收。这样的产品结构,使得该公司长期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也将受到益赛普的限制。

受疫情影响,医院就医与住院患者大幅减少、医药消费大幅降低,益赛普今年上半年实现境内销售收入3.31亿元,同比减少33.91%。同时,益普赛方面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益普赛所在的TNF-α抑制剂药物领域,国内已有另外9款产品获批上市,此外,益赛普的专利保护期在2021年到期,这将是三生国健的关键节点。

2020年上半年,三生国健研发费用1.64亿元,同比增长26%。目前,三生国健在研产品有8个处于临床及临床后阶段,包括抗肿瘤药物“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涉及乳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及实体肿瘤。此外,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眼科疾病药物及治疗哮喘的药物,以及7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主要在研产品。如果成功上市,可为公司带来可观收入。不过,年初遇到疫情,医疗人员都在抗疫防疫,导致人手不足、延迟开工、临床试验放缓,拖慢几款在研产品的进度,而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经费多,加之产品上市后表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是未来的一大风险。

上半年药企人士变动频繁

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加速洗牌

9月24日,三生国健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倪华近日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倪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倪华的辞任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业内有猜测指出,此次三生国健总经理离职是否与业绩明显下滑有关尚未可知。

另据媒体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约150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的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上海医药、九州通、白云山、国药一致、海王生物、南京医药等32家2019年营收过百亿元的企业。除个别企业高层因年龄因素退休外,“个人原因”为职位变动的主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管离职潮与近几年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的推动不无关系。

今年8月,第三轮药品集采已经敲定,189家参与企业中共125家中选,中选产品191个,涉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共56个药品,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达95%。

集采之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相对应的是,企业的营销费用也从以往的较高水平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再加上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345家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95家企业营收出现同比下降,占比超过半数,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的企业为167家。有机构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78万亿元,较2019年下降2.3%,药品市场将出现少见的负增长。药企“躺着赚钱”时代一去不返。

(资料参考:国际金融报、东方财富网)

作者:南都全媒体研究员 管玉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