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华侨这个词吗?华侨一词从何而来
有华侨这个词吗?华侨一词从何而来从此以后 “华侨”一词便成为普遍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我国人民移民国外 历史悠久。但在唐宋之前 移居于国外的华人 还没有固定的称呼。只是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人称他们为“秦人”。唐宋以后 多数居住国外的人被称为“唐人” 这是因为唐代鼎盛时期 声誉远播海外 后来海外各国便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的华侨亦自称唐人 他们对祖国习惯称呼为“唐山” 因而也就称自己为“唐山人”。到了明清时期 仍多称“唐人”、“唐山人” 但也称为“华人”、“中华人”。清朝末年之后 又有“华民”、“华桥”、“华工”等称谓。
“华”与“侨”两个字 就其单词的含义来说:“华”是中国的古称 “侨”是客居、寄居的意思。在唐宋之前就把寄居在他乡的人称为“侨人”或“侨士”。晋朝时,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汉人或侨人,《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东晋时 北方流亡者大量南下 皇室统治者便在当时的扬州和荆州设了很多“侨郡”、“侨乡”来安置他们 这是使用“侨”字的开始。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 “华”与“侨”二字被联在一起 用来称呼旅居在国外或寄居、客居的华人。
在官方文件中正式使用“华侨”一词是1883年 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转奏清室统治者的奏章中有“华侨”一词。1904年 清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 经费支出不多 而华侨收益甚大”。
从此以后 “华侨”一词便成为普遍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