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对干草吸收率:优质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牛对干草吸收率:优质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发现犊牛饲喂HQH(优质干草),断奶后较高的总DM、CP和ME摄入量以及日增重,与饲喂开食料犊牛的日增重相当。相比之下,饲喂MQH(中等质量干草)不含有开食料显著的降低了DM、CP和ME以及日增重和转化效率。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它表明,干草质量对于给犊牛提供ME和C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超过日粮中的开食料占比。根据本研究,开食料的占比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而增加。饲喂HQH犊牛的DM和ME摄入量高于MQH组,其可能是因为较高的营养物质ATTD(全消化道消化率),尤其是HQH的NDF和ADF的ATTD显著高于其他组。犊牛早期的固体饲料和纤维的摄入量对于生长性能、瘤胃发育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食料的纤维含量通常较低,年幼犊牛早期几乎不吃富含纤维的成分,这会危害它们的瘤胃发育。因此,我们评估了固体饲料的饲喂方式是否有助于增加犊牛的饲料和营养物质摄入,同时改善
断奶前的饲养管理对于犊牛的一生都很重要,不仅仅是早期的营养。牛奶和固体饲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非常重要。
确实,早期固体饲料采食量高不仅能维持犊牛的生长性能,同时还能促进消化道的发育,尤其是瘤胃。
在现代犊牛的饲养管理中,消化道的早期发育和生长性能对于达到繁育目标有特殊的重要性。考虑到牛只的常规育种策略,包括14-16月龄首次参配,体重达到成年牛的60%-65%,因此犊牛的日增重需要达到700-900g/天。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犊牛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饲喂开食料,通常由高适口性和消化率的饲料组成,如谷物和油菜籽,这样便于犊牛由牛奶转化到采食固体饲料,从而增加固体饲料的采食量。然而,这样的开食料缺乏物理有效NDF,其是瘤胃发育和消化过程所需的(例如,容积、肌肉、瘤胃乳头和发酵)。富含纤维的饲料来源通常被认为适口性较差,不受犊牛喜爱,影响早期的采食量和瘤胃发育。为了克服该问题,犊牛饲喂干TMR日粮作为开食料,包含富含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精料和少量富含纤维的牧草(如秸秆或干草)。
然而,富含淀粉和高消化率的开食料,已知会增加反刍动物的瘤胃和代谢健康问题。即使采用干TMR作为开食料,犊牛可能也会将不适口的粗饲料挑出,尤其是断奶后。针对成年牛群的研究表明,饲喂大量富含淀粉的精料会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并导致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变化,通常情况下会增加淀粉降解菌和减少纤维分解菌。同样的,有研究年幼的犊牛饲喂富含淀粉的开食料也有同样的结果。
成年牛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优质粗饲料有替代精料的潜能。在早熟阶段收获,富含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其他营养物质,如CP和微量营养素。此外,这些牧草具有芳香性,可刺激采食,同时维持高水平的物料有效NDF。例如,与常规牧草或干草相比,富含WSC
的牧草或干草可提高牛只的DMI、DM和消化率。此外,还能促进瘤胃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和NDF的消化率。
犊牛早期的固体饲料和纤维的摄入量对于生长性能、瘤胃发育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食料的纤维含量通常较低,年幼犊牛早期几乎不吃富含纤维的成分,这会危害它们的瘤胃发育。因此,我们评估了固体饲料的饲喂方式是否有助于增加犊牛的饲料和营养物质摄入,同时改善生长性能和健康,使犊牛从出生到断奶后获得较高的NDF摄入量和消化率。由此推测,饲喂富含WSC和CP的干草可以完全替代开食料,且不会对犊牛的饲料和营养物质摄入量、日增重性能和代谢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一假设基于我们和其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处理都是干草几乎完全替代了开食料。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发现犊牛饲喂HQH(优质干草),断奶后较高的总DM、CP和ME摄入量以及日增重,与饲喂开食料犊牛的日增重相当。相比之下,饲喂MQH(中等质量干草)不含有开食料显著的降低了DM、CP和ME以及日增重和转化效率。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它表明,干草质量对于给犊牛提供ME和C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超过日粮中的开食料占比。根据本研究,开食料的占比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而增加。饲喂HQH犊牛的DM和ME摄入量高于MQH组,其可能是因为较高的营养物质ATTD(全消化道消化率),尤其是HQH的NDF和ADF的ATTD显著高于其他组。
由于纤维主要在瘤胃中消化,这说明HQH组犊牛瘤胃中NDF降解率较高。犊牛瘤胃内NDF降解率越高,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越多,犊牛可利用的ME就越高,并通过提高瘤胃内饲料周转率来刺激采食量。Khan等人(2020年)研究了犊牛饲喂基于精料或粗饲料的开食料,直至第8周。粗饲料开食料的营养成分(OM消化率60.4%,ME=9.7MJ/kg DM)等同于本试验的MQH,但OM表观消化率比HQH低了约20%,ME低了约1.5MJ/kg DM。该试验发现,饲喂粗料开食料的犊牛瘤胃液总短链脂肪酸浓度比饲喂精料开食料组低42.4%。因此,Khan等(2020)的研究结果和我们的实验表明,作为唯一的固体饲料来源,中等质量粗饲料会限制瘤胃发酵,但HQH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NDF和ADF消化率提高了。
无论饲喂何种日粮,犊牛在前8周的固体饲料采食量低于0.50kg DM,此时犊牛每天仍饲喂6kg的酸化奶,只有在8周后进一步减少奶量才会导致固体采食量的显著增加。事实上,Silva等(2019)开发的模型表明,牛奶采食量和日龄是影响犊牛固体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在8-9周龄时,他们估计每从牛奶中摄入100克DMI,每日固体饲料摄入量就会减少0.93克。除断奶前的牛奶采食量外,开食料的特性(如碳水化合物类型、开食料的物理形态)和消化率也可能影响犊牛的干物质和能量摄入。此外,Quigley等(2019)发现,犊牛对开食料养分的消化率随NFC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发现可能解释了与早期研究相比,当前试验中犊牛的固体饲料摄入量为什么会显著降低,尤其是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然而 在14周 HQH、HQH C和MQH C组犊牛的每日DM摄入量相近,这与Aragona等(2020)研究相似,该研究犊牛在58日龄前断奶,断奶后饲喂开食料 5%切割干草。
有趣的是,我们关于饲喂优质干草对犊牛采食量的促进作用的结果与一项成年牛研究的结果相似,这表明犊牛对HQH的利用效率与成年奶牛相同。在他们的研究中,奶牛分别饲喂100% HQH、75% HQH 25%精料或60% HQH 40%精料,并发现不同日粮的OM和CP的表观消化率没有差异。在本试验中,与干草-精料混合物相比,100% HQH组的表观NDF和ADF消化率更高,而NFC的表观消化率则相反。由于HQH的NFC主要由WSC组成,这些结果表明,与精料中的淀粉相比,犊牛和成年牛对HQH干草中低聚糖和果聚糖的消化率相对较低。考虑到HQH中WSC水平较高(20.5%),从维持瘤胃健康的角度来看,较低的糖降解率可能是理想的。正如在一篇同行论文中报道的,我们观察到,饲喂MQH的犊牛瘤胃pH值高于饲喂以HQH和开食料为基础的犊牛,但pH值始终高于6.0 对于健康的瘤胃来说是正常的。此外,饲喂HQH的犊牛可能会有更高的氨浓度,因为与饲喂以开食料为基础的犊牛相比,这些犊牛摄入了相似量的CP,但ME较少。然而,一篇同行论文的结果(未发表的数据)表明,日粮对犊牛出生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月的瘤胃氨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分析日粮的瘤胃降解情况,有助于了解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和能量的供应情况。
在我们的试验中,若干草与开食料混合饲喂,干草质量的影响就不太明显。MQH C组和HQH C组的犊牛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的CP和ME摄入量均无差异,但即使MQH组犊牛的DM摄入量与HQH组相近,其营养成分含量却低于HQH组。开食料组犊牛之间的CP和ME摄入量没有差异,这是因为MQH C组犊牛更容易挑食开食料。根据Miller-Cushon和DeVries的研究,犊牛可以学习挑食,但也受反馈机制的调节。因此,能量供应有限的犊牛选择精料,而瘤胃pH低的犊牛则选择富含纤维的饲料。这可以解释为,饲喂MQH C的犊牛对开食料具有较高的挑食能力,因为MQH的CP和ME含量低于HQH。然而 一篇同行文章显示,HQH C和MQH C组犊牛的瘤胃pH值没有差异,这意味着HQH C组犊牛更容易挑食干草,而MQH C组犊牛更容易挑食开食料,这是由于干草的能量浓度和适口性驱动的,而非瘤胃pH值。
事实上,Miller-Cushon et al.(2014)和Miller-Cushon and DeVries(2015)的研究发现,饲料的感官特性和适口性对犊牛的饲料挑选行为起着重要作用。HQH日粮以英国黑麦草为基础,早期收割,且在室内干燥,因此叶片比例高,茎比例低。除了较高的WSC含量外,HQH仍然是呈现绿色且具有芳香气味,这可能有助于改善整体的适口性,从犊牛偏爱干草的挑选行为可以看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