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一家小卖部往往一开十几二十年,陪伴附近的小孩成长,目睹了许多人的老去。到了如今,小卖部这种业态也步入了暮年,年老的老板找不到继续打理小卖部的人——他们的子女也许更喜欢在北上广深打拼。一家小卖部关门歇业了,不会再有另一家人接着做下去——小区附近已经有了好几家24小时便利店,再也不需要小卖部了。这样的小卖部,注定只能生存在熟人社会里。顾客们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和老板彼此认识,偶尔赊个账不成问题。有的小卖部还是当地的一个社交场所,在门口支一张小桌子,可以供大家打牌下棋,摆上几瓶啤酒一袋花生米,就是消夜吹水的好地方。回头去看,我们怀念的传统小卖部,是一个很不规范的零售终端。没有系统的商品分类,各类物品按老板的喜好和方便摆放即可。也不需要科学的SKU设计,每天卖出买入,简单记账即可。前店后家,对于老板来说,小卖部是他们家的一部分,吃饭的地方也许就在柜台上,小孩子做作业的地方也在柜台上。海南海口,和报

北京,胡同里的小卖部。图/全景

对80后和90后来说,小卖部里的零食是他们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产电视剧里充当万能仙丹的麦丽素,是他们小时候的必备零食单品,上课时偷偷往嘴里塞一颗,神不知鬼不觉;那一包包香菇肥牛,用豆干做出了牛肉干的味道,至今让人念念不忘;还有猫耳朵、华佗丹、唐僧肉等稀奇古怪的零食,一边吃唐僧肉,一边看《西游记》,这样的体验已经再难重现了。

回头去看,我们怀念的传统小卖部,是一个很不规范的零售终端。没有系统的商品分类,各类物品按老板的喜好和方便摆放即可。也不需要科学的SKU设计,每天卖出买入,简单记账即可。前店后家,对于老板来说,小卖部是他们家的一部分,吃饭的地方也许就在柜台上,小孩子做作业的地方也在柜台上。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1)

海南海口,和报刊亭结为一体的小卖部。图/全景

这样的小卖部,注定只能生存在熟人社会里。顾客们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和老板彼此认识,偶尔赊个账不成问题。有的小卖部还是当地的一个社交场所,在门口支一张小桌子,可以供大家打牌下棋,摆上几瓶啤酒一袋花生米,就是消夜吹水的好地方。

一家小卖部往往一开十几二十年,陪伴附近的小孩成长,目睹了许多人的老去。到了如今,小卖部这种业态也步入了暮年,年老的老板找不到继续打理小卖部的人——他们的子女也许更喜欢在北上广深打拼。一家小卖部关门歇业了,不会再有另一家人接着做下去——小区附近已经有了好几家24小时便利店,再也不需要小卖部了。

然而,转场到了24小时便利店,这里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2)

一家典型的小卖部,门面很小,门口放着一些水果。图/全景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3)

说好的价廉物美呢?

便利店为何变得不便利

1992年,深圳开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7-11便利店,掀开了外国便利店入华扩张的序幕。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的便利店已经超过10万家。从今年1月开始,日系三大便利店7-11、全家、罗森的门店数量均达到了2000家以上。

不过,这几家便利店多数都在上海、广州、深圳和北京,二线城市也只有少数。即使在一线城市里,以中国大城市的体量和发展趋势,区区几千家便利店是远远不够用的。

城市青年对便利店念念不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便利店的门店数量仍然很少。在深圳、广州和上海,大概两三千人拥有一间便利店,在北京,每9620人才拥有一间便利店。上班族搬个家,也许就再也吃不上楼下便利店的饭团和便当。

而在泰国这样的便利店大国,一条街可能有几家相邻不远的便利店,开得比蓝绿手机店还近,更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是在泰北金三角的深山村落里,也会有便利店彻夜亮着灯,曼谷市中心的便利店卖什么,这里就有什么。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4)

便利店的密度,是衡量城市生活是否方便的重要标准。

回国再看国内的日系便利店,你也许会怀疑它们是否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明明是同一个品牌的便利店,这边的仿佛是个半成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商品种类实在太少了,两排零食货架,能够激起购买欲的零食少得可怜,便利店原创品牌几乎没有,多数都是外边杂货铺、超市能买到的东西,而且还有四分之一货架上摆的是泡面——同样是那些满大街都能买得到的品牌。跟外边商店比起来,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甚至还要贵一些。

也别指望这里除了卖货架上的东西之外,还能提供别的什么服务,想和国外便利店一样享受复印、传真、扫描、晒照片、订各种演出票、买飞机票火车票、取款、寄信、寄快递、干洗、报名考试、交车船税或保险等服务,是不可能的。

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提到在华便利店的经营模式问题,譬如研发团队薄弱,不同的品牌还有不同的代理商,造成一地一个供应链。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中国的互联网实在太发达了,占了国外便利店收入半壁江山的各类服务项目,早已经被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和快递行业占领了。

没有了这些,日式便利店就空有其表,成了一个高级版的小卖部,只不过顾客从小区的大爷大妈,变成了打扮入时的年轻人。

现在的便利店是不是太多了:恕我直言 国内的便利店不值得一逛(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