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树新谈谈习武:谈谈自己多年来习武的感受

张树新谈谈习武:谈谈自己多年来习武的感受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有时我常想,历史中的宗师们真的会那么厉害吗?恐怕真正的高人只存在于传说的故事中和我们善意的想象中吧,如董海川先生、郭云深先生、王芗斋先生、孙禄堂先生、陈发科先生等。如果从善良的角度讲,英雄都是无后的,就像百米飞人博尔特,他教的弟子再棒也难超越他。如果从怀疑的角度讲,是否董海川先生、王芗斋先生、、孙禄堂先生、陈发科先生等宗师们也不过如此,因为至少我见过的他们的弟子们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也没有传说的那么邪乎。对于中国武术,我本人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怀疑又不断的自圆其说的肯定中,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一路走来的,好在曾经的每次比武都能赢人,用的又都是意拳(大成拳)的心法,赢的又

张树新谈谈习武:谈谈自己多年来习武的感受(1)

从我的学拳经历来说,人必须不断的有高的追求才能不浪费青春,既然喜欢武术就一定要寻找最好东西的来学。近40年间,我求教了数十位武术大家,而与我一块儿学拳的发小儿,现在没有几个是练出来了,就因为他们皆死抱着一个门派不放手,近40年过去了,现在他们对武术的认识和能力有些人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

孙禄堂先生的学拳经历及王芗斋先生的学拳经历也皆是如此,都是不断地拜明师同时还要进行实践并要不断地反思和否定,本人虽不能同这些宗师相比,但却也有小成,而一次次的进步,皆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引领。

习武近40年,我接触过许多拳种,经过我多年的探寻和体认,最终我锁定在意拳(大成拳)上,我认为它是最先进的传统武术,它的先进性在于它传统内容的丰富,核心技术的拥有及不断的与时俱进。故同样是学拳,意拳(大成拳)可以事半而功倍。故看到许多人舍金玉而选瓦砾,既搭进去时间,又搭进去金钱,更搭进去情感,甚是可惜,可悲。武术很像宗教,很难让不信教的信教,也很难让信教的不信教。当然还有些人,生活的标准很低,能把瓦砾供在家里就已经很美了,这些人就可以另当别论了。但我总觉得有知识的文化人应不至于如此。

从文化角度看,我感觉中国武学文化之外的搏击文化是分科的,它们之间相互不可以替代,如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巴西柔术,自由搏击,健身操,瑜伽等,他们之间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故很难说谁好谁坏,学习的人也会是白菜萝卜各有所爱。但中国的武学文化却是不分科的,任何一种拳,尤其是人们常谈的内家拳,都要有健身,养生,医病,悟道,明理,修身,情趣,美观,及搏击中的踢打摔拿和既平和文明又有一定技击功效又有人生哲理与文化内涵的推手功能,既要打得凶悍,还要打得艺术,要不使力而力自在,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在打斗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的哲学的甚至宗教的文化观。这样一来,一个拳种若能占全上述的内容,在训练上又能事半功倍,当是最优秀的拳种。太极拳由于接近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才会传播的如此的广泛。但是有一个拳种我认为比太极拳更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它比太极拳更简洁,更深刻,更健身,更医病,更实战,更美妙。这个拳就是意拳(大成拳)。由于中国武术追求的目标基本一致,都追求整体,都追求全面,故中国的拳种是可以对比出谁优谁劣的,本人隆重推荐好武的人士,大家都来了解一下意拳(大成拳),练了意拳(大成拳)绝对不会后悔。这既不是广告,也不是段子,而是肺腑之言。相比其它的传统拳种,意拳(大成拳)的基本原则(一般原理)是最接近真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它要与时俱进,但它的基本原则(一般原理)依旧是好的是不会改变的。

王芗斋的意拳(大成拳)的基本原则(一般原理)是,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修炼。在技击上注重间架,在劲力上强调整体力,在使用上强调力不出尖,在身体表现上强调悠扬,在训练上强调六合,在技术上强调黏点、控制和劲力穿透,在发力上强调一触即发的爆炸力,在修炼上强调开发潜能,发挥良能,在思维上是吊诡的文化观,强调执着己身无物可求,离开己身永无是处,在境界上强调无意之意,得自然之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强调与时俱进,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提倡个性多元,风格多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在社会交往中主张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并将此融入到训练中,强调恭慎意切和,在自信心上主张欲与天公试比高,在哲学的观点上强调矛盾,并用矛盾观来统帅训练,并贯穿始终,在空间需求上只须有立足之地即可练功,即站桩功,并强调立行坐卧皆可练功,不受时间地点和生存条件的限制,当年师祖郭云深先生在监狱里依旧可以练功即是佐证,从监狱出来反而功夫大长,这与泰森从监狱出来功夫锐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方法论上借鉴佛家的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意拳(大成拳)的劲力皆从身外得,借鉴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假宇宙之力波有神助之勇,借鉴道家的原理,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借鉴儒家的学说,强调君子之风与凛然正气,借鉴基督教文明强调爱与感恩的心,忏悔自己的罪,善待周围的人,也善待自己的身体,借鉴心理学的精神暗示,通过移情现象产生钟慢效应,延缓身体衰老。能将东西方文明融会贯通,以人类最高智慧形式出现的拳种,在本人看来也只有王芗斋先生的意拳(大成拳)了。

我曾多次带着徒弟们去走访有成就的师哥,向他们讨教武学的秘法与心得,以使弟子们增长见识,通过师哥们多角度的教导,以补我教学之不足,免得他们偏听偏信,固步自封,我也经常鼓励弟子们广泛地寻觅世上的各种高人,不要有门户之见,要解放思想,广泛的拜师寻友,我曾亲自把一心爱的弟子送到别的门派里,让他去增长见识,并出席了他的拜师大会,弟子不是私产,文化也不是私产,好文化应该大家分享,遇到好学的弟子应帮他创造各种条件使他进步,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在文化的海洋里都只是沧海一粟,我自己现在还在访明师访高人,只是明师大多已作古,高人也是越来越少,我恩师义母王玉芳先生及我的师伯、师叔们在三年前已全部去世,至此,文化尚未学全,高人又难以寻觅,只能自己苦心钻研。别的门派若也像意拳(大成拳)一样的开放,就应到意拳(大成拳)来串串门,也学习了解一下别门派的东西,否则闭关锁国式的发展只能会被历史逐渐的边缘化。

有人说意拳(大成拳)和太极拳也没什么区别,除了精神笼罩方面太极拳不太重视外,其它都很相同。但是我要说的是,还真是不一样,即便是意拳(大成拳)同门,同念王芗斋先生的经,都经常是南辕北辙,像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拳。更何况意拳(大成拳)与太极拳不是同门,都说意拳(大成拳)来源于形意拳,但其实与形意拳也是南辕北辙。故拳理即便相同,但拳法也不会相同,拳法即便相同但心法也不会相同。其实我这里宣传的只是我理解的意拳(大成拳),与别派的意拳(大成拳)无关,但别派的我能看上的也还真的不多,许多门派的大成拳或意拳,恐怕连西洋拳击的肌肉练法都不如,早就有大成拳不成,意拳不意之说,也有意拳(大成拳)已由真老虎变纸老虎之说。故还是老话说得对,只有人练的好坏,没有拳的好坏。本人传播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哪一家哪一派之言。本人所依据的拳学理论以王芗斋思想为基础,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等理论为补充。非是一家之言,实是百家之长,这是中华整体文化的精华。我的意拳(大成拳)也只是一个平台,希望各门派能加进来,共同探讨,实践,以推动传统武术的变革,使之能与时俱进的向前发展。

有时我常想,历史中的宗师们真的会那么厉害吗?恐怕真正的高人只存在于传说的故事中和我们善意的想象中吧,如董海川先生、郭云深先生、王芗斋先生、孙禄堂先生、陈发科先生等。如果从善良的角度讲,英雄都是无后的,就像百米飞人博尔特,他教的弟子再棒也难超越他。如果从怀疑的角度讲,是否董海川先生、王芗斋先生、、孙禄堂先生、陈发科先生等宗师们也不过如此,因为至少我见过的他们的弟子们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也没有传说的那么邪乎。对于中国武术,我本人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怀疑又不断的自圆其说的肯定中,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一路走来的,好在曾经的每次比武都能赢人,用的又都是意拳(大成拳)的心法,赢的又多是拳击及自由搏击选手及某些外国人,故在每次的胜利后都会强化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故即便传统的宗师们只是一个传说,但本人也愿意相信那是真的,至少自己的实践是成功的,只是没有赢的那么邪乎,传统武术的理论还在,一些功法也没有完全的失传,至少我在学拳的近40年中,抢救性的及时挖掘出了一些心法,但自知远没有学全,所以还望同道一起努力来凑全它,以对的起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后人。(张瀚川记录整理)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