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描写的是谁的故事:月亮和六便士三个人物
月亮与六便士描写的是谁的故事:月亮和六便士三个人物所以,即使人到中年,思特里克兰德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追求当初未竟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尽管他吃糠咽菜、衣着褴褛,但他还是竭尽全力把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因为他不想后半生继续活在后悔和煎熬之中,也不想带着遗憾逝去。从前生活里的一切,被思特里克兰德视为追梦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割舍时他并无半分留恋。他到了40岁才认清自己的人生不是多项选择,也无法兼顾。对他来说只有绘画才是能让他成就自我的唯一正确答案,是值得他用尽下半生去追寻的梦想。40岁以前,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简单到乏味,他先是听从父亲的建议放弃画画,做了一名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再按照世俗的标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上流生活。然而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逐渐令思特里克兰德感到窒息,因为他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他尝试自救,白天工作,晚上去学校学习画画。当他意识到二者无法兼顾时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最负盛名的一部代表作,自1919年问世后便引起轰动。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依然被视作文艺青年的圣经。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出生在巴黎,不到十岁就因父母先后离世,而被送至伯父处抚养长大。学生时代毛姆因为身材矮小、口吃严重,饱受校园霸凌。不幸的童年经历使毛姆养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奥威尔说现代作家里毛姆对他影响最大,村上春树更是对毛姆赞誉有加。
毛姆用冷静的口吻和高超的艺术写作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生选择所造就不同的人生经历,还能感受到毛姆对于人生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是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人生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作品。毛姆用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之路串起整部小说,将思特里克兰德的命运与人类生存的本质相结合,折射出人性中悲悯、善良、积极的一面。即使放到今天,这部小说依然是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思特里克兰德的“月亮”:画一辈子画,无关名利40岁以前,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简单到乏味,他先是听从父亲的建议放弃画画,做了一名收入颇丰的证券经纪人,再按照世俗的标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上流生活。
然而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逐渐令思特里克兰德感到窒息,因为他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他尝试自救,白天工作,晚上去学校学习画画。当他意识到二者无法兼顾时,毅然选择了画画,而工作、家庭、妻子、孩子统统被他绝情抛弃。
对此,思特里克兰德曾解释说:“我告诉你我必须要画画,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一个人落到水里,他如何游泳,姿势好看难看根本没有关系,他必须挣扎出水,否则就会被淹死。”
从前生活里的一切,被思特里克兰德视为追梦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割舍时他并无半分留恋。他到了40岁才认清自己的人生不是多项选择,也无法兼顾。对他来说只有绘画才是能让他成就自我的唯一正确答案,是值得他用尽下半生去追寻的梦想。
所以,即使人到中年,思特里克兰德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追求当初未竟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尽管他吃糠咽菜、衣着褴褛,但他还是竭尽全力把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因为他不想后半生继续活在后悔和煎熬之中,也不想带着遗憾逝去。
最终,思特里克兰德来到风景如画的塔西提岛,这个世外桃源般美好的小岛不仅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还激发了他的灵感,令他创作出一幅又一幅寓意深刻的作品。然而临终前 他却嘱咐土著妻子爱塔烧掉那副凝聚他毕生心血的壁画作品。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好好的作品为什么要烧掉?其实,思特里克兰德燃烧一切热情只是为了画自己喜欢的画,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画画的动力。他要的只是体会画这幅壁画时那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对他而言作品不复存在也没有任何关系。至于画作可能带来的名利,他从未在乎过,因为他一辈子追求的夙愿,不过就是单纯画画而已。
阿美的“月亮”:不再做他人的附庸,成为独立的自我《月亮和六便士》中,最先出场的人物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阿美。在周围人的眼中,阿美是一位能干的主妇,她的住所布置得非常优雅整洁,她很爱她的丈夫,还在客厅里摆着一双儿女的照片。她喜欢邀请各种名流和知识分子一起聚会。她把丈夫不菲的收入花在交际上面,借此证明自己品味高雅、交友广阔。
在阿美看来,这样无需担忧吃穿用度的上流社会生活,这样幸福的家庭生活会一直下去。所以有一天,丈夫突然弃她而去时,阿美陷入慌乱无措的境地。她既担心今后没有收入来源的生活要怎么继续,又担心丈夫的出走会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她一厢情愿地以为丈夫是因为出轨才要求离婚,内心的嫉妒让她发狠说自己永远不会同他离婚。
即使他们作为夫妻一起生活了17年,但阿美或许并不像自己声称的那么爱自己的丈夫,不然她怎么会对他内心那狂热的画画欲望一无所知。诗人汪国曾一针见血地说:表面上般配的爱情,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
突然的家庭变故让阿美失去依靠,也让她认识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悲痛过后,阿美选择坚强勇敢地面对现实。她迅速卖掉家具,把大房子租出去,还积极学习速记和打字技能,利用所有的人脉资源为自己接活。她经手的稿件以整齐、精准、装帧精美闻名,这让她赚了不少钱。
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之后的5年的时间,阿美拥有自己的事业,完成了蜕变。她从完全仰仗丈夫生活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独立女性。她不仅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掌控住自己的命运,这令她活的更有底气更加自信。她甚至表示假如特里克兰德的生活贫困不堪,她愿意资助他。
如果说曾经的阿美让人觉得空洞俗气,那么现在独立的阿美却活的那么真实。阿美的经历告诉我们:“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的婚后生活会给女人带来很多潜在的危机。
从前的阿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其实是丈夫的附庸。她的吃穿用度全部由丈夫买单,她是有钱人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仅此而已。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她喜欢举办聚会,因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没有抛弃她,那么她会一辈子以证券经纪人妻子的身份活下去。而这样的人生即使到了最后,或许阿美根本不知道独立的自己究竟会怎样?
爱塔的“月亮”:无私地成全爱人,这便是她的使命在旅店老板娘的撮合之下,思特里克兰德与塔希提的一位土著姑娘爱塔结婚。婚后,他们生活在爱塔长满椰子树的种植园里,在爱塔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思特里克兰德可以专心画画,还把他天马行空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爱塔不仅照顾好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即使思特里克兰德患上传染性极强的麻风病被大家嫌弃的时候,爱塔也没有离开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继续追寻绘画梦想。直到特里克兰德死去,爱塔依然如使命般遵从他的遗言,把他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连同他的尸体一同烧去。
爱塔是思特里克兰德人生中最后的一位女人,是见证他绘画之路走向辉煌的女人,也是陪伴他走向死亡的女人。思特里克兰德曾这样评价爱塔:“她不打扰我,给我做饭,照管孩子。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他都给我了”。
在世人的眼中,一个大画家和一个土著女子的结合是如此不般配。人们会觉得一定是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穷困潦倒才做了这样的选择。然而这些表面看起来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是和谐的,因为产生爱情的原因无关外在,而是内在。
一段爱情不能用配与不配来作为结局,也无法用输赢来评判,只要双方觉得合适才是最好的爱情。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人们想象中般配,但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爱塔陪伴思特里克兰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几年,也得到了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爱。可以说思特里克兰德的作品,饱含爱塔的辛苦付出,是爱塔无私的爱最终成就了他的绘画梦想。爱塔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爱纯粹且不求回报,我爱你,而你只需要做你回你自己。
结语:最终,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自己的绘画梦想,阿美依靠自己的力量过上了独立的生活,爱塔和心爱的人过了一生,还帮助爱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活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可以说《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送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勇敢逐梦之书。
如果你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不妨尝试大胆拥抱你的梦想。其实活成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恐惧而不敢尝试,不要因为生命的不完整而觉得人生留有遗憾。我们不能说哪种生活方式是最完美的,但每个人都选择生活的权利。
每个人心中的“月亮”或许各有差异,就像思特里克兰德的“月亮”是画画,阿美的“月亮”是最终找到独立的自我;爱塔的“月亮”是成全爱人。但只要跟从内心而行,皆是追寻到了心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