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角落里的可怜老人。如果再无人救助,老人很有可能一命呜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走着突然晕厥在地,昏迷不醒。原来武贝勒才是根源。初看《大宅门》,武贝勒这个人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存在,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而越是不能手刃这个恶人,心中对他的恨,也就更深,更厉,更能一层层积压,积压到,别说原谅他,就是看到他,忍着他,都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重温之后,我才发现,即使武贝勒那么的令人生厌,那样的令人发呕。可“害死”白家大爷的根本就不是武贝勒,而是另有其人。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1)

文|阡陌君

“四十年前,二格格死在宫里,那是西太后下的毒手,可我呢,买通了寿药房里的人,在药里加了一味甘遂,改了方子,害得你们白家家破人亡。”

这是武贝勒临终前对白景琦说的话,当年白家大爷落了个斩监候,白家大奶奶闻讯上吊自尽,百草厅被查封,大宅门一代掌权人白萌堂有心无力,含恨而终,白家家破人亡。

一直觉得是因为詹王府要报仇,才硬拉上白家大爷一条命;是因为关家要落井下石,才让白家家破人亡。

原来武贝勒才是根源。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2)

初看《大宅门》,武贝勒这个人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存在,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而越是不能手刃这个恶人,心中对他的恨,也就更深,更厉,更能一层层积压,积压到,别说原谅他,就是看到他,忍着他,都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重温之后,我才发现,即使武贝勒那么的令人生厌,那样的令人发呕。可“害死”白家大爷的根本就不是武贝勒,而是另有其人。

免费给晕倒在路边没有钱看病的老太太看病抓药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走着突然晕厥在地,昏迷不醒。

来往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角落里的可怜老人。如果再无人救助,老人很有可能一命呜呼。

坐在马车上前往百草厅的白颖园,他看了一眼角落里的老人,不顾车夫的劝说,下车扶起老人。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3)

白颖园为老人对症下药,开好了药方,并抓好了三剂药,但,药钱分文不取。甚至,他还倒给了老人五两银子,并吩咐车夫将老人送回家里。

五年后的某天,朱顺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去白家大宅门去缉拿白颖园进大牢。

朱顺便是那天白颖园救治的那位老人的儿子。

朱顺知道白家大爷是好人,是他们母子的救命恩人,他支开其他人,向白萌堂下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白家大爷对他是涌泉之恩,他只能滴水相报了,并且保证白颖园进了大狱,他一定护他周全。

于朱顺而言,那是救命之恩,是再塑之德,是比天还大,比海还深的情,是“一命抵一命”也还不了的恩。可对于白颖园而言,这种事儿太多了,他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他觉得这是应当的,谁也不能见死不救。他是大夫,治病救人才是他的根本。何等的云淡风轻,何等的习以为常,可偏偏越是这样的随意,也就越显出了白颖园作为医者的仁心。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4)

朱顺不仅不让白颖园在大狱中受苦,事后更是频频给白家传递关于白颖园的消息,甚至在白颖园被判了斩监候,白家都已经放弃挣扎的时候,他都还在执着地想着法子营救白颖园。

朱顺与好友严爷便想到了。

朱顺以命搏命,冒着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风险,想到了偷梁换柱,金蝉脱壳之法。久在大狱,朱顺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但,一个义字早已经盖过了生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颖园既是善良的实施者,又是善良的受益者。他的人生正验证了那句话“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他用他的人生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好人必有好报”。

可正是这份善,“害死”了他自己。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5)

白萌堂已经千叮咛万嘱咐,大格格喜脉这件事儿不要再对其他人提起。可白家大爷因为那份善念,他把实情告诉了武贝勒。

武贝勒是大格格用来抗衡詹王爷的那个武器,是想要儿子偏偏妻妾都生不出来的那个“求子人”,是那个不想负责任只想占便宜“坏人”。

让他知道大格格怀有身孕的喜脉的白家二爷诊出来的,等于把他糟蹋大格格的消息告知了詹王爷,这其中,他得失去多少利益、权势,是可想而知的。

他自然恨透了白家二爷,也恨透了白二爷背后的白家。让白家家破人亡的事,他干得出来。

而这一切的起源是白家大爷的那份善念。

给“要自己命”的仇家詹王府的老福晋看病

白家二爷,五岁的时候,就会背三十几个秘方了。白家的规矩,想要行医,需要先开个三五年的药方,并且还需要找名师指点,名师觉得你行了,你才能行医。白家二爷就是严格按照这个规矩来的。

按说,白家二爷也该有着锦绣的前程,可偏偏他就成了一个躲在女人背后的以笔墨纸砚为伍的“逍遥散人”,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当他诊出了詹王府大格格的喜脉,詹家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他的马,砸了他的车。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6)

即便是詹王府先杀车砸马,是詹王府先行恶,可当大格格的一对儿女生下来,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且不可逆的时候,詹王爷就把一切矛头指向白家。

詹王爷明知道白家大爷是无辜的,是冤枉的,是清白的,可他要报仇,他咽不下“白萌堂使用计策让未出阁的大格格生下一对儿女”的这口气,他要白家为此付出代价。

他生拉硬拽地拉上白颖园的一条命,以此稍稍缓解心中延绵不断地恨。

詹王府的老福晋老了,累了,病了,她以往的大病小痛,都是白家大爷给她看病、抓药。

她习惯了白家大爷嘘寒问暖的看病手法,她喜欢白家大爷看病时的寒暄,她看中白家大爷的医术精湛,药到病除。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7)

人啊!一旦心里有了想法,就会在脑子里生根发芽,肆意疯长。一个人,如果先入为主,心里已经有了味道,那么他去品尝别的食物,再可口的美味都会变得没有味道。

老福晋不愿意别的大夫给她看病,她不认白家大爷,詹王爷不请来白家大爷,她就以回老家相要挟,定要白家大爷给她看病才肯罢休。

当詹王府的人找来,要白家大爷给詹王府的老福晋看病的时候,白萌堂竟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不想要趁人之危,虽然家破人亡,可是,他是医者:

治病救人是咱们这行的根本,不管有什么冤仇,也不能见死不救。告诉老大,答应他们,就说我说的。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8)

这并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要求,也不是一代家主对后辈的命令,而是白萌堂深知白颖园的医者仁心,深知他那份赤诚之心,也深知他不论有什么冤仇,都不会见死不救的治病救人之根本。

白家大爷的的确确是真心实意来给老福晋看病的,诊脉之前先双手擦拭生热,再把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试试冷暖,生怕自己从外面进来,手冰冷把脉时凉到了老福晋。

明明白家上上下下已经乱成一团了,家破人亡,可他却对老福晋说“都好,家里人都好”;明明自己落了个斩监候,秋后问斩了,他却和老福晋说“太忙,没时间来詹王府走动走动”;明明白家大奶奶已经不在了,他却跟老福晋说“大奶奶挺好的”。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9)

他不是关少沂,关少沂的媳妇摔死了孩子,关少沂却冲着白家大爷来,就要白家大爷的命。治病救人是他的根本,也是白家的祖训,他是不会把詹王府要“斩杀”他的仇冲着老福晋去的。他对老福晋,依旧念着两家过去的情分,也本着他治病救人的根本。

留在西安终老

白家大爷逃走之后,兵荒马乱中,他结识了乌宝生,从此成为乌宝生的家人。

满眼望去,尽是看不到边的黄沙,这里人口迹罕至,甚至没有一点绿色生机。深冬,天气阴晦,冷风呜呜地响,没有一丝活气,让人看了心里都凉凉的。吃着糟糠腌菜,粗粮窝窝头。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10)

他成为了那里方圆百里唯一的大夫。

在与京城断连的二十余年,白颖园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救治过多少病人。闲暇时候,颖园总会眺望北方,想起过去的自己,想起那里的亲人。

可当二奶奶一行人前往西安避难,返回京城的时候,二奶奶建议他跟着一起回北京城。彼时,清政府已经覆灭,可他不愿意回北京城。他是这样说的:

这些年我不知道治好了多少病人,我要一走四方的百姓找谁看病。

是啊!那里环境恶劣,周边都是穷苦百姓,没有人愿意给他们看病、抓药。如果白家大爷离开,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上哪去看病呀。又有谁有白家大爷那份善念,苦着自己也要给穷苦百姓看病,分文不取。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11)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治病救人,与人为善。虽然经过生活的风吹雨打,但白颖园从未放下过这样的信念。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个尘世间,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坏人逍遥法外,无恶不作,却活得潇潇洒洒,肆意自然,正如武贝勒,坏得让人咬牙切齿,可他老了却有白景琦养老送终,反倒是大格格孤独终老,临了也没能认回自己的女儿。

白家大爷之所以落得斩监候的下场,终究是那份仁善害了他。他的人生印证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坏人逍遥快活,好人孤苦无依。

大宅门白颖园夫人去世:三看大宅门才懂(12)

真的不愿意看见这种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人和事,不愿见这尘世间变成污浊的一片,让人无助又彷徨,无奈又无力。

孙兴饰演的白玉堂里有一句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白家大爷真真实实地是这句话的写照,我们不能因为善被欺,所以选择恶,不论多久,不论过了多少年,善终究是会战胜恶的,善终究是会有善报的。白家大爷能够死里逃生,偷天换日地活了很多年,也全然靠着他那份仁善。

我们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自私的人。他最爱的是自己,他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有时候甚至不分是非对错。我们是无法改变这种人的,我们能改变的唯有自己。

愿你相信善,也愿你善有善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