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闽江牌缝纫机: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

闽江牌缝纫机: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虽说那个时候没人又没钱,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苦,大伙都是满腔热血,一心扑在缝纫机的研制上。”想起那段日子,林兴桂还是很激动。试制的缝纫机经过轻工部检测后,很快获得了认可,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1959年,林兴桂和一批老技工到上海学习制作缝纫机。3个月后,他带着五金厂的300多位职工开始自制缝纫机。一开始研制很困难,没有拨款没有设备支持,全凭着他们自己想办法。当时他们只能利用原厂的设备,自制模具,终于在半年后,第一台缝纫机试制成功。》》诞生84岁的林兴桂是福州缝纫机厂的老厂长,从1959年第一台缝纫机的试制成功,直到1992年退休,他把半辈子都留给了“闽江”牌缝纫机。“真的要了解闽江牌缝纫机,我可算是有发言权的人。”一说起“闽江”牌,林兴桂的话闸子就关不上了。福州缝纫机厂的前身是福州市机械五金厂,那个时候是以生产锁为主,后来锁的市场饱和,他们开始另谋出路了。正巧那时候,为了发展缝纫机,轻工部开始

点击标题下「福州新闻网」可快速关注

1980年7月7日

闽江牌缝纫机: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1)

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为全市第一家实行全行业联合、一条龙生产的企业。

闽江牌缝纫机的那些事儿

闽江牌缝纫机: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2)

》》诞生

84岁的林兴桂是福州缝纫机厂的老厂长,从1959年第一台缝纫机的试制成功,直到1992年退休,他把半辈子都留给了“闽江”牌缝纫机。

“真的要了解闽江牌缝纫机,我可算是有发言权的人。”一说起“闽江”牌,林兴桂的话闸子就关不上了。福州缝纫机厂的前身是福州市机械五金厂,那个时候是以生产锁为主,后来锁的市场饱和,他们开始另谋出路了。正巧那时候,为了发展缝纫机,轻工部开始在全国布点,福建当时有2个点,一个在福州,一个在厦门,不过后来只有福州的发展起来了。

1959年,林兴桂和一批老技工到上海学习制作缝纫机。3个月后,他带着五金厂的300多位职工开始自制缝纫机。一开始研制很困难,没有拨款没有设备支持,全凭着他们自己想办法。当时他们只能利用原厂的设备,自制模具,终于在半年后,第一台缝纫机试制成功。

“虽说那个时候没人又没钱,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苦,大伙都是满腔热血,一心扑在缝纫机的研制上。”想起那段日子,林兴桂还是很激动。试制的缝纫机经过轻工部检测后,很快获得了认可,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

闽江牌缝纫机:福州缝纫机总厂成立(3)

》》发展

“最早我们的缝纫机品牌叫巨龙,后来考虑到要有福建元素,同年就改成了闽江,既象征着福建的"闽",又是我们的母亲河闽江。”林兴桂介绍,当时为了打响“闽江”品牌,他们还去参加了全国缝纫机质量比赛,1963年在上海比赛得了第二名,仅次于上海的“蝴蝶”牌。

当时,全国已有18家缝纫机定点生产厂家,蝴蝶、蜜蜂、飞人等品牌都已经很有名气了。“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缝纫机厂来说,能凭借质量得第二名很不简单。”提到那场比赛的情况,林兴桂仍是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为了公平,由轻工部在全国各地的百货随机抽取两台缝纫机,那两台“闽江”缝纫机就是在东街口的百货抽的,现场直接贴上封条,运到上海比赛。

“技师们在现场把各个品牌的缝纫机一一拆开,检查各个零部件,最后再重新组装现场使用,最后综合评出质量。”林兴桂说,这次获奖后,“闽江”牌也开始有了名气,第二年,轻工部给厂里拨款13万元,也让缝纫机厂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

》》鼎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闽江”牌缝纫机厂达到鼎盛时期,到了1979年,年产量更是高达24万台。

不少读者提到当时的“闽江”缝纫机,用的都是“一票难求”来形容。他们说,有台“闽江”缝纫机,感觉就像家里有样奢侈品。70多岁的黄老先生说,以前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当时社会提倡一种说法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希望有台缝纫机。后来缝纫机成了当时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

“那个时候缝纫机成了一种象征,有缝纫机说明家里生活水平不错,相当于现在家里有辆小车一样。”老福州何先生说,虽然当时“闽江”牌缝纫机在省内很畅销,可是想买到一台却不容易。以前不是用钱买缝纫机,而是凭缝纫机票才能买,不过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票的,要弄到一张票相当困难。

“为了弄一张票,得四处托人找关系,有时候到处找人帮忙,都不一定能要到一张票,可见这票多难了吧!”何先生有些感慨。

当年缝纫机厂的副厂长林国鼎就是这个时候被调到缝纫机厂的,见证了“闽江”牌最红火的年代。林国鼎说,最夸张的时候,省内各地百货公司的配送车每天都在仓库门口排队等着,只要货一出来,马上就装车拉走。

“那个时候闽江牌缝纫机在福建市场的占有率,可是高达80%。”林国鼎说。

消失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缝纫机厂的产量开始下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缝纫机的需求也慢慢降低了,就连结婚“三大件”的名单里也没了缝纫机。

“后来,工厂规模开始缩小,连原来的厂房都拿去拍卖了。”林国鼎回忆,当年的福州缝纫机厂在现在的市一医院对面,占地规模非常大,达到了70多亩地,当时拍卖地拍出了1亿多元,是同期拍卖企业中价格最高的。

因为规模缩小,1996年福州市缝纫机厂搬迁到盖山工业区新厂区,后来转产摩托车配件,缝纫机停产,“闽江”也不复重现了。

“看着一个这么盛极一时的品牌和工厂,最终成了这样,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林国鼎说,虽然“闽江”没有了,可是那个时代关于“闽江”的记忆却一直存在他们脑海里,相信不仅仅是他们,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