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不敢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些观点来自于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当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对是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扼杀了探索新世界的可能。然而现在回头看看图灵,你能看到的是他无数的丰功伟绩。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哲学家和疯子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只是在想,一个真的去做了。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
“机器是有思想的。”这是“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说过的一句话。
图灵的理论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只是出于战争的压力,被迫选择相信图灵。
他的为人处事、行为逻辑都被当时的社会所排斥。
他在周围人眼中就是一个偏执狂、疯子。尽管最后他成功破译了密码,成为了战争的功臣。
然而现在回头看看图灵,你能看到的是他无数的丰功伟绩。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哲学家和疯子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只是在想,一个真的去做了。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
当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对是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扼杀了探索新世界的可能。
这些观点来自于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他想要传达给你的是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学会尊重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诞生于作者对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好奇。
作者高铭当时还是一名影视策划人员,他用4年时间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实地走访,通过细微的观察最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精神病患者为主体的访谈手册。
作者用最直白的方式呈现书中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言行举止,用通俗的语言来传达每一位患者的世界观。
书中许多带有哲学意味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如:
-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 精神,可以让你决定自己的一切。
- 客观影响了你,组成你的思想,所以最终又成了你的主观。
- 当你知道的越来越多,你就和别人越来越不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越来越和别人不一样。
这些“意味深长”的内容,值得反复咀嚼也不会乏味。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书里的主人公们是精神病患者,反过来,从他们的角度看,我们这些正常人才是“不正常的”那个。
到底谁才是精神病患者?那些被称为“疯子”的人,他们看待世界有别样的视角,从有趣的角度去思考人生。
他们对世界本质的探索过分痴迷,又非常执着,才招致疾病的侵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俗世之中每个人都有病,都有精神疾病,因为贪、嗔、痴、慢、疑... …终有一样或多样,是属于芸芸众生的沉疴固疾。
这正是这本书神奇的地方~不经意间把我们分成“两面派”,让我们产生多维度的思考。
那么世上一切对立的概念,是不是要统统推翻,重新来过。
也许精神病患者未必真的就是精神病人,正常人也未必就是健康的人。
这本书表面看着是带有灰色的、压抑的格调,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我的理解是,作者用这种形式来表达那些沉重的生命哲理!毕竟生命往往承载着不可言说之重!不是吗~
在一众明星当中,胡歌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有一次《如梦之梦》的剧组里,朋友李宗雷送给胡歌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里面有一个观念胡歌特别认同,就是著名的世界非正常论:精神病院的一堵墙内外,哪个才是正常的世界?
我们可以试着透过这本书中所讲述的不一样,看看“疯子”眼中世界的本质与人生的真相。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对与错、好与坏、清晰或者混乱,逻辑与无序,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种近乎宗教意识般的共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它不仅能够激发你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对你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