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其他人物身上也表现得相当的明显,如写应伯爵打诨趋时帮闲的嘴脸,写常峙节得钞傲妻子的表演,写状元出身的蔡御史受贿宿伎还作风雅游仙诗,写世家遗孀林太太出身门第高贵却追逐色欲的放荡行为形成反差,其实都是出色的讽刺韵味。韩道国是小说中重点反讽的人物对象之一。他是西门庆的伙计,为了得到西门庆的重用主动将自己的老婆送上西门庆的床,没有才学又满口之乎者也,特别爱吹牛。第三十三回,他老婆和小叔子在家通奸,被一群无赖抓到官府,韩道国不知情,还在熟人铺子里吹牛,自己在西门庆手下做事,薪资待遇“三七分”,掌管着巨万之财,看管着无数的店铺,实际上只做一些线铺生意,为了金钱,他默许老婆和西门庆通奸。作者用极其尴尬的结局来照应韩道国的吹牛,形成一个绝妙的讽刺效果。“王婆曾担心何九不肯殓武大的尸体,西门庆满不在乎地笑着说:‘这个不碍事。何九我自分付他,他不敢违我的言语’。果然,殡殓那日,当两个火家见武大指甲青,唇口紫,

《金瓶梅》是依托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来反映明朝中叶后期的社会生活,从《水浒传》的“武松杀嫂”一段衍生出来,以西门庆的生活史为中心线索,向社会各方面延伸,“寄意于时俗”,细致入微的再现当时世态人情和家庭关系,充满了人情小说的审美特征。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1)

它的题材选择、情节逻辑、表现手法等方面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历史演义通常以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军事斗争为关注对象,英雄传奇以豪情侠义为关注焦点,神魔小说以想象世界中的妖魔鬼怪为关注,人情小说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关注焦点。

《金瓶梅》世界中的主角,不再是智勇双全的历史英雄,也不再是豪放不羁、行侠仗义的江湖好汉,更不再是神话世界中立地成佛的高僧以及徒弟,只是一个浑身充满地痞气的西门庆。兰陵笑笑生用一个市井暴发户来替换明朝中篇传奇小说中的才子佳人,放弃传奇手法而改用写实手法,尤其注重细节描写,来临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欲望,重点描写食塞之欲,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走上追求本我意识的人情味小说。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2)

情节安排有意识地去英雄化,展现裸露现实人生

《金瓶梅》是借用《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潘金莲故事,去进行大肆衍生,补写其家庭、市井间的日常生活,人是生活中的人,事是生活中的事,从而去凸显出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于是,将《金瓶梅》与《水浒传》写作的审美特征进行对比,就可轻而易举的看出其中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对武松、西门庆的情节安排处理上尤为显现。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3)

  • 在《水浒传》中,武松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这两个情节和他景阳冈为母报仇杀虎的经历相结合,造就出了武松勇武豪迈的气概。而在《金瓶梅》种,打虎的神威却被弱化了,武松误杀李外传,西门庆买通官吏,讲他发配到孟州道。后来才设计诱杀潘金莲,与前相比较其勇猛之气就大不如《水浒传》中豪气。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4)

  • 武松的社会关系在《金瓶梅》中被有意做了调整。《水浒传》倾向于让英雄好汉们摆脱家庭的束缚,像鲁智深、石秀等人在小说中直接没有直系亲属,孑然一身。如果不是为了写武松复仇的壮举,可以断言施耐庵不会让武大这个人物出现。但《金瓶梅》就倾向于让人物接受家庭伦理的考验。在《水浒传》中,迎儿是作为武大家婢女而存在,《金瓶梅》却让她成为武大的女儿,武松的亲侄女。这样安排的最大目的是将武松置于家庭生活之中,除去他身上的鲁莽气魄,变成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能接受的对象,但也不失人情六欲。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5)

  • 西门庆在《金瓶梅》中的声威远远高于他在《水浒传》中的威望,且西门庆比武松更受市井社会的尊崇和敬畏。

“王婆曾担心何九不肯殓武大的尸体,西门庆满不在乎地笑着说:‘这个不碍事。何九我自分付他,他不敢违我的言语’。果然,殡殓那日,当两个火家见武大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突出而怀疑他死得不正常时,何九直接命人盯上棺材抬走。武松出差回来,到处寻找何九叔已不知去向,奈何他不得。”

由此可见,拥有金钱、权力和地位的人,在明朝中后期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他们象征社会的繁荣,听差办事,共享荣华富贵。豪情侠义只会整日被官府追杀,一旦沾染便不治身亡,谁都想远离,老百姓只想过安稳的日子。《金瓶梅》有意识地去英雄化,不仅能直接反映裸露现实人生,还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是一本真正将烂牌打出王炸的书。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6)

白描与反讽的高度运用,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也险些葬送了前程

《瓶金梅》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人情小说,虽然作品中时常穿插作者的议论和评价,但特别注重对白描特点的呈现。比如,小说对人物的讽刺主要是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去表现出来,不大肆铺张,含蓄而生动。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7)

韩道国是小说中重点反讽的人物对象之一。他是西门庆的伙计,为了得到西门庆的重用主动将自己的老婆送上西门庆的床,没有才学又满口之乎者也,特别爱吹牛。第三十三回,他老婆和小叔子在家通奸,被一群无赖抓到官府,韩道国不知情,还在熟人铺子里吹牛,自己在西门庆手下做事,薪资待遇“三七分”,掌管着巨万之财,看管着无数的店铺,实际上只做一些线铺生意,为了金钱,他默许老婆和西门庆通奸。作者用极其尴尬的结局来照应韩道国的吹牛,形成一个绝妙的讽刺效果。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8)

其他人物身上也表现得相当的明显,如写应伯爵打诨趋时帮闲的嘴脸,写常峙节得钞傲妻子的表演,写状元出身的蔡御史受贿宿伎还作风雅游仙诗,写世家遗孀林太太出身门第高贵却追逐色欲的放荡行为形成反差,其实都是出色的讽刺韵味。

《金瓶梅》开启长篇小说直面社会人生的创作先河,但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现实生活中的琐粹、庸俗、丑陋一面的作风,缺少文学性的提炼和文学化的描写,展现官场、市井、中上层阶级官吏和商人相互勾结、淫乱和失德,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生活中的表层,缺乏一定的由表及里的审美意蕴。着重突出西门庆与潘金莲两人的无度性欲需求,损害了它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性,限制了它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也给它的流通带来了很多的不利,长期被列入禁书行列,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白描和讽刺效果,其实能逗得人们哄堂大笑。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9)

语言独特,结构简单,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明代的“四大奇书”中,《三国志演义》的语言一半文言文一半白话文,读起来有些难懂;《水浒传》和《西游记》的语言通俗易懂,是在说书体语言基础上加工而成,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也有很大的不同。只有《金瓶梅》,以“市井之常谈,闺房之密语”为主,大量使用方言、行话、谚语和歇后语等,憨厚淋漓,充满生活气息。

《金瓶梅》的人物语言,也极富特色。第三十回,正逢李瓶儿临产,吴月娘等人都到她房中看望,潘金莲正烧着炉火,便把孟玉楼拉出房间说道:“耶乐乐,紧着热刺刺的挤了一屋子的人,也不是养孩子,都看着下象哩!”孙雪快跌倒,她又对孟玉楼说:“你看!献勤的小妇奴才!你慢慢走,慌怎的?抢命哩!黑影子绊倒了,磕了牙也是钱......”从语句中便可得知潘金莲尖酸刻薄、自私恶毒的妒妇形象,跃然纸上。也照应出市井中众多妇女的形象,善妒、贪财、自私的鬼脸,贴近现实生活。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10)

《金瓶梅》结构简单,相比明朝“四大奇书”中《水浒传》、《西游记》由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篇或短篇相组合而成,能够独立于全篇,长篇结构还不是那么完善。《三国志演义》按照时间顺序展现历史进程,记叙三国兴亡,具有断时代史的某些特点,它的完整性有赖于朝代更替的变换。而《金瓶梅》以一个家庭的兴衰史为描写对象,围绕主要人物在市井生活中的琐碎事情,规模狭小,它的结构只是建立在小说意义人物和情节上,相对简单,且更突出人情味小说的味道。

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人到中年再看金瓶梅(11)

《金瓶梅》之后,人情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出现了很多的衍生物。首先是大量笔墨纯净的才子配佳人小说问世,如《平山冷燕》、《吴江雪》、《好逑传》等;其次是大量艳情小说出现,如《巫山艳史》、《桃花影》等;再次是很大一部分世情书具有浓郁的说教意味,如《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这三种都与《金瓶梅》的影响有关。

【结语】

《金瓶梅》长期被列为禁书,谁看都会被认为是不良少年的表现,书中所描绘的荒淫污秽世界是被人们唾弃的根本,但人到中年以后,再回去看这部小说,却发现它不过是一部注重写实的人情小说。

书中所描写的社会现实,直到今天仍旧存在着,只是《金瓶梅》将它呈现出来罢了。

透过这些现象,它的文学价值才是我们应该去研究的对象。

愿每个人从今天起都敢于拿起《金瓶梅》这本书,敢于谈论它的美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