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由来,汉字解密辣辣竟然指的是一种痛觉
吃辣由来,汉字解密辣辣竟然指的是一种痛觉有的“辛”字上面还有一短横,这一横指的是悬挂人的物件。认为辛字画的是人,还可以从《说文解字》对“辡”的解释中得到佐证。这种观点认为,辛就是甲骨文的“立”的翻转字形。正 的“立”字,表示一个人站在地上,最下面的一横就是地,倒过来则是“辛”:看上去这么简单的一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还没有取得共识。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字指的是古代施行黥刑的工具,也就是给犯了法的人脸上刺字的工具;有的认为是一种叫“小辛“的植物;有的认为是一种叫“蛇头剑”的刑具;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倒悬的人。我们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解释。
观众朋友好!我是李治平。
“辣”字出现得比较晚,在它出现之前,“辛”才是通用字。
甲骨文的“辛”有两种写法,区别只在于上面多的一横:
看上去这么简单的一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还没有取得共识。
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字指的是古代施行黥刑的工具,也就是给犯了法的人脸上刺字的工具;有的认为是一种叫“小辛“的植物;有的认为是一种叫“蛇头剑”的刑具;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倒悬的人。
我们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解释。
这种观点认为,辛就是甲骨文的“立”的翻转字形。正 的“立”字,表示一个人站在地上,最下面的一横就是地,倒过来则是“辛”:
有的“辛”字上面还有一短横,这一横指的是悬挂人的物件。认为辛字画的是人,还可以从《说文解字》对“辡”的解释中得到佐证。
《说文》解释说:“辡,辠人相与讼也。”辠人就是罪人。“相与讼”是在法庭上相互争辩。既然是“相互”,那自然是两个人在争,所以辡中的两个辛就是“相与”讼的两个罪人。
辛既然是把人倒悬起来,那么自然是很痛苦的,这也是辛苦这个意义的来源。而用辛来表示辣味,恐怕是因为辣味给人的刺激跟倒悬的痛苦有相似之处的缘故。
就像“辛”这个充满疼痛的字一样,辣其实并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辣和酸、甜不一样,不是通过味蕾感觉到的,而是通过痛觉神经来传导的。
所以你吃辣椒,不仅舌头辣,嗓子也辣,嘴唇还会肿起来。人为什么会喜欢辣呢?这是由于辣椒素带来的辛辣、灼烧的感觉,会让我们的大脑误以为身体受了伤,从而释放一种叫内啡肽的止痛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人有一种爽快的感觉,让人越辣越爽。
东汉的《通俗文》说“辛甚曰辣”,意思是辛得很厉害才叫辣,所以辣和辛在程度上还有点不一样。怎么表示辣得很厉害了呢?量的增加可以带来程度的加重,所以古人造了一个从“辛”从“束”的辣字。
束的甲骨文像把木头捆扎起来。“束”就有聚集的意思。将辛味聚集起来,就是“辛甚”,就是辛得很,就是辣。
中国人将辛味儿也就是辣味儿作为一种调和五味的味道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中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各地在饮食习惯上也有一些差异。据东晋时期常璩在《华阳国志》的记载,当时的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但那时候的辛味儿主要是从花椒、食茱萸、生姜中获得的。
和现在主要从辣椒中获得辛味儿是不一样的,因为辣椒直到16世纪末才作为一种观赏性花卉传入我国华东沿海各省。
因为是外来物种,所以最开始不叫辣椒,而叫番椒。
但最初并没有食用,直到明末清初才有食用辣椒的记载。
到乾隆年间,在华东一带被普遍食用。因为通商口岸都在东部南部地区,华东地区得了地利之便。四川等内陆地区吃辣椒,已是十八世纪后期的事了。但是内地后来居上,于是就有了现在的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
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下期预告:
咱们湖北有个地方叫咸宁,陕西有个地方叫咸阳,它们的得名和咸味有什么关系吗?汉字解密,下期解密咸字,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