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学霸cp,玩物丧志还是寓教于乐
校园学霸cp,玩物丧志还是寓教于乐青年人拥有健康的感情生活,将有助于个人全发面发展。也许,再给高校自制恋综一些时间,我们能够期待它拥有这样的力量:让所有陷于迷茫的男孩女孩找到方向,在快餐式恋爱盛行的时代,熬出一碗小火慢炖的粥。其次,高校恋综是一堂虚拟且真实的“恋爱心理学”思政课。有声音指出,恋综中牵手成功的“CP”们,只是在镜头下短暂地相爱,经不住实际生活的考验,更无法成为青年学生追求爱情的模范。但实际上,虽然恋综情侣纷纷分手是不争的现实,但高校恋综的意义决不是“当月老”“牵红线”:一个房间、一架长桌,没有预先写好的剧本,没有刻意打造的人设,具身场景下,青年男女各亮观点,伴随着灵魂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带来的必然是多元试探而非唯一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节目调动嘉宾在浪漫语境中思索自我的情感取向和恋爱观念,记录他们在现实与期待、收获与诉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真实反映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是更能引发共鸣的“重头戏”。
□董嘉怡(西安交通大学)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制恋爱综艺层出不穷,在各大视频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流量,引发了关注和热议。例如浙江大学《浙大丘比特》,南京大学《春日邂逅的恋爱》,均以精彩的剧集、精良的制作,展现出主创团队的新意与巧思。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三校联办的《云端恋爱的我们》,更是开创了“我在腾讯会议谈恋爱”的新型“云恋综”模式,彰显着“Z世代”敢为人先的恋爱态度和生活方式。
然而,伴随着好奇的目光和叫好声,争议与质疑也紧随其后。有人认为,高校是求知场所,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自制“恋综”是玩物丧志的表现。
事实上,许多主创成员都是来自广播电视、影视等专业的学生,对他们而言,亲身参与节目策划、风格定位、嘉宾招募、拍摄剪辑、后期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独立完成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并搬上荧幕,无疑是一场扎根校园生活、锻炼实践技能的奇妙冒险。武汉大学自制恋综《我想认识你》的导演曹天宜,正是凭借这一作品在专业课取得最高分。创新创造不该囿于书本课堂,活跃的思想应成为提倡的风向。
其次,高校恋综是一堂虚拟且真实的“恋爱心理学”思政课。有声音指出,恋综中牵手成功的“CP”们,只是在镜头下短暂地相爱,经不住实际生活的考验,更无法成为青年学生追求爱情的模范。但实际上,虽然恋综情侣纷纷分手是不争的现实,但高校恋综的意义决不是“当月老”“牵红线”:一个房间、一架长桌,没有预先写好的剧本,没有刻意打造的人设,具身场景下,青年男女各亮观点,伴随着灵魂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带来的必然是多元试探而非唯一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节目调动嘉宾在浪漫语境中思索自我的情感取向和恋爱观念,记录他们在现实与期待、收获与诉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真实反映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是更能引发共鸣的“重头戏”。例如南京大学《春日邂逅的恋爱》设置辩论环节,采取自由发言模式,鼓励嘉宾畅所欲言,在辩论中使得学生真实地建构起正确的“爱情观”,堪比一堂精彩的“恋爱心理学”思政课。
最后,高校自制恋综并不是明星恋综等商业化节目的简单翻版。恰恰相反,大学生主创团队尽力规避过度商业化的炒作和“噱头”,不加“工业糖精”,不搞“雌竞”“雄竞”,还原真实的校园爱情,正是对过度商业化明星恋综的一种反思与修正。《浙大丘比特》的主创就曾坦言没有过多参考世面上成熟的恋综模式,而是倾向于为嘉宾创造一对一相处的空间。而这些恋综节目之所以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受好评,正是其呈现的故事在有趣的同时仍保留着原生的粗粝感,大学生在围观中既能一窥他人恋爱生活,也能感知到自己的影子,强化了在场感和认同感。相较于各大恋综节目不断爆出剧本和黑幕,经历了层层选拔的素人嘉宾也更有可信度,不会有中途“翻车”的风险。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开设大学生情感教育课程和讲座、建立大学生情感咨询中心等方面已初有成效,但师资规模和渗透程度仍有待进步。高校自制恋综,不妨看作大学生自我情感教育的启蒙。从前的车马已远,流行情歌习惯于将一切娱乐化,我们对于爱情的想象力似乎也日渐匮乏。爱是什么?如何去爱?怎样的爱能够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这些摆在青年学生面前的问题,亟待同龄人以行动给出解答。高校自制恋综若能合理融入知识,深耕教育价值,增强内容导向性,将有望补齐官方教育短板,充分激发内部教育活力。让学生在“嗑CP”“吃瓜”中,轻松达成共识,逐步受教成长。
青年人拥有健康的感情生活,将有助于个人全发面发展。也许,再给高校自制恋综一些时间,我们能够期待它拥有这样的力量:让所有陷于迷茫的男孩女孩找到方向,在快餐式恋爱盛行的时代,熬出一碗小火慢炖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