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纪念馆展览室:北大校长蔡元培
胡适纪念馆展览室:北大校长蔡元培蔡元培纪念馆鸟瞰效果图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革故鼎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北大,乃至近现代中国,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蔡元培纪念馆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CRC蔡元培先生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北京大学建校至今,共27任校长,其中蔡元培、胡适在任期间,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影响深远。
孙建平油画《文心傲骨》(左起:章太炎,辜鸿铭,蔡元培,胡适)
为纪念蔡、胡两位校长,他们的故乡浙江绍兴、安徽绩溪将建纪念馆,以下为两馆设计方案。
蔡元培纪念馆
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CRC
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革故鼎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北大,乃至近现代中国,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蔡元培纪念馆鸟瞰效果图
项目地处蔡元培先生故乡——文化之城绍兴。项目试图通过保留历史、映射传统,并借助现代构造技术,演绎蔡元培思想的精神启迪,即“诠释传统,重构当下”的建构理念与思想。
基地
纪念馆入口运用了传统建筑中“照壁”的元素。人们在进入时会首先看到建筑标识,转而进入建筑主体。通过“围院”与“造景”的手法,游客在观展结束后可对望蔡元培故居。建筑还以故居西侧墙体为背景,形成“以墙为纸,以石为绘”的景观。
鸟瞰效果图
纪念馆爆炸分析图
在整体空间布局上,改造后的孑民电影院、新建的纪念馆与保留的蔡元培故居这三处建筑产生关联并相互补充。随着观览的递进,大小院落渐进渐出,体现出建筑的新与旧、现代与传统。同时,在新建纪念馆的西、北两侧,设计师合理控制了建筑高度与体量关系,使得传统里弄尺度与街巷活力再现。
再现传统街巷的尺度,效果图
从展厅观望蔡元培故居效果图
新老建筑遥相呼应
设计强调整体的轴线关系,各部分功能沿一条T型街道展开,游客能根据“广场——纪念馆——故居——古城北入口”的串联式流线参观。此外,纪念广场还设置了蔡先生的雕塑、景墙及浅水池,形成引导性与仪式感。
纪念馆入口广场效果图
蔡元培纪念广场与其保留街区效果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绍兴市解放路与大运河景观带的交界处
项目状态:在建
基地面积:12174平方米
建筑面积:15019平方米
业主:绍兴市商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CRC
主创建筑师:胡慧峰
设计团队:章晨帆、朱金运
胡适博物馆
设计: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
胡适先生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教育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研究所哲学门主任、英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等。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
项目鸟瞰效果图
2018年受安徽文旅集团委托,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已故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故乡安徽绩溪上庄胡适博物馆。
建筑师在方案构思时,以“新”来表达建筑设计理念。胡适先生是“新思想”的代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那么新思想就要用新的建筑语言来表达。而地处上庄这样一个传统农耕乡村,传统建筑学和地方材料也需要作为设计的组成部分,这就形成胡适博物馆设计的基本理念。
设计草图 ©陈可石
设计草图 ©陈可石
构思草图 ©陈可石
屋背的曲线设计灵感来自周边山峦起伏的韵律
设计方案吸取了安徽传统建筑的基本元素,博物馆依就地段坡度的变化,由10个单体建筑组合成为一个大概念的四合院,每个单体建筑都有自己独立的使用功能和建筑形态内部又互相连接组合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的现代建筑空间,表达出胡适先生提倡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10个单体建筑形成内部观光的环线,建筑的屋顶是屋顶花园供游客休息,中庭由一个钢木构架的屋顶覆盖,这也是以现代建筑简洁的手法,中庭的一边向外开放方便游客进入,而另一边的屋檐与建筑之间留有一个带状的天井暗合了安徽传统民居天井的做法。
入口效果图
屋背的曲线设计灵感来自周边山峦起伏的韵律,立面门窗的自由设置又源自徽派建筑传统的做法。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安徽绩溪上庄
项目状态:在建
设计单位:中营都市
建筑师:陈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