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院又封锁了吗?从上海养老院这个锅不该谁来背谈起
上海养老院又封锁了吗?从上海养老院这个锅不该谁来背谈起这个事件对于养老院来说,就是一件安全事故。“城市治理”我不太懂,但我想到了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这是由德国的帕布斯·海恩(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提出的一个在航空领域,关于安全飞行的法则。而对于后半句,最终落到“惩处责任人”,真的只是“这座城市唯一要做的”事情吗?文章说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但末尾一句,我个人认为,前半句显得“多余”,后半句“唯一”一词又过于绝对化。建议去掉前半句,后半句改为就如何堵上“这个城市管理漏洞”做一收尾,既呼应文中论点,又加强文章立意。先摘录原句:“我认为,上海市民和这座城市没义务为它背锅,这座城市唯一要做的就是调查清楚这件事,依法惩处责任人。”为什么说前半句多余?养老院这个事情,怎么会轮到上海市民去背锅呢?到目前为止,谁又说过“上海这个城市有义务背锅”呀,这明明是人的问题,这些本就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多余的话,有什么必要写?写了,反而容易漏掉
写好文章不易,一是不要有多余的话,字数少还要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要套这么个紧箍咒呢?因为往往怕说不明白才啰嗦。二是绝对化限定词的使用需要小心。
最近看到一篇热点事件的评论文章,《不能让整个上海为一家福利院的恶劣表现背锅》,作者是胡锡进。我是老胡的粉丝,他是一面不可多得的战旗,许多有关方面不便或不敢说的,再复杂的情况,他总能以直截了当的语言把道理说透,从不拖泥带水,让人痛快。我们喜欢这面旗帜,正因为如此,他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
但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感觉不像以前那么舒畅了。总觉得最后一句多少存在一些语文瑕疵,文章立意削弱不少。我怕水平有限,提出来大伙帮助看看。
需要强调的是,老胡的文章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下去,提出讨论是希望完善,因为我们需要这面敢于战斗的旗帜。
文章说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但末尾一句,我个人认为,前半句显得“多余”,后半句“唯一”一词又过于绝对化。建议去掉前半句,后半句改为就如何堵上“这个城市管理漏洞”做一收尾,既呼应文中论点,又加强文章立意。
先摘录原句:“我认为,上海市民和这座城市没义务为它背锅,这座城市唯一要做的就是调查清楚这件事,依法惩处责任人。”
为什么说前半句多余?养老院这个事情,怎么会轮到上海市民去背锅呢?到目前为止,谁又说过“上海这个城市有义务背锅”呀,这明明是人的问题,这些本就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多余的话,有什么必要写?写了,反而容易漏掉真正该背锅的人。
而对于后半句,最终落到“惩处责任人”,真的只是“这座城市唯一要做的”事情吗?
这个事件对于养老院来说,就是一件安全事故。“城市治理”我不太懂,但我想到了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这是由德国的帕布斯·海恩(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提出的一个在航空领域,关于安全飞行的法则。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老胡自己也在文中提到了,“上海市正在开展非常艰苦的抗疫,那里有一些弱点漏洞暴露出来,舆论多有议论,相信上海有关方面都看到了。”,“但长征福利院的这件事与上海的整体治理水平无关,不能简单定义为城市管理漏洞,至少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即使在落后国家的福利院也轻易出不了这样的事!”。
我觉得不论是“城市管理”还是“城市治理”,它们背后真的无关吗?抗疫期间暴露出来一些漏洞,和养老院事件,它们同时发生在同一座城市仅仅是巧合?假使每个环节都正确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吗?正是这样,除了就事件本身的调查和处罚,我们更要对这座城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性的审视,找出预期落差的症结所在,为的是能够加以完善。
早在上海全面管控开始,本人写过一篇《上海抗疫已到关键时刻》(另有视频:上海抗疫已到最关键时刻),当初大决战的判断,是基于克服奥密克戎病毒高传播性的困难,而且还判断其影响范围超出了上海本身。可后来发生的诸多乱象,完完全全不在我的预期内。这个素以秩序、文明、高效、负责闻名的城市,怎么会拉垮至此,以至于我当时对动态清零的信心多少都有点动摇了。好在现在疫情控制已经胜利在望,我的信心坚持住了。
我更愿相信出问题的只是少数,身边的志愿者每天在辛苦付出,还有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那么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责任
回到海恩法则,我说在于一个“责”字,职责、责任、责任心。城市治理我不懂,可公司乱象我有过观察,我就以之前系列文章中的观点(见《权力的来源》),看看有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
公司有没有发展,老板决策是第一位的。但再英明的决策,也要靠下面去实现。如何才能做好一项工作?
我认为首先职责要明确,这个职责不仅仅是文字详细写出来的才算,这个岗位的设置一定是具有某种必要性,由此产生出目的性和随附义务,这些原则也属于这个岗位本应具有的职责范畴。岗位本身设置不合理就不在此讨论范围内了,当然也不会有可期待的结果。
正是因为职责不清,奖惩不公,就会造成平级之间的扯皮,上下级之间的甩锅。这些乱象都是常见公司治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治理的问题。
现实中,那些只做领导说的事情、而疏于对待岗位本身应尽职责的人,反而容易被领导看到短期成绩而升迁,就会造成职场人才的逆向淘汰,职场风气转向只对领导负责而不对岗位应负职责负责,领导看不见的工作就不去用心,长此以往,公司竞争力必然受损,出现大大小小拉垮事件,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说公司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暴露,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前期必有着一系列的拉垮事件的铺垫,你不能说最后只要处罚了那个犯错人就是唯一需要做事情,以后就没有问题了。我认为,公司绝大部分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纳到一个“责”字上面。
领导决策更多关注的是长期利益,而部门执行更看重短期利益,在看法不一致时,往往会出现消极抵制,或者拨一拨才动一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公司决策,是需要做出说明,只有理解了行动上才能真正执行,这个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职责之上,就是责任心,就是你如何理解自己应尽的职责?我认为真正的责任心,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努力实现本岗位设立的宗旨目标,看看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完成工作,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每个人,在完成自己工作的时候,要多想如何结合自己应尽的职责来更好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揣摩领导喜好,更不应去质疑公司决策。
责任心其实是你理解的对谁负责的问题。有些人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可就是不对自己的职责负责,因为领导看不见就没必要做了。这样的问题,既是自己缺乏责任心,更多地在于公司治理体系缺乏考察工作质量的能力和一种长远的眼光。
海恩法则还提到个人素质,放在公司治理层面,就是专业性,除了自身具备的知识经验以外,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同样重要。项目经理应在组织协调计划和流程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去亲自入场决定业务方案,这既是工作岗位本身职责决定的,也是岗位专业知识能力决定的。要尽可能利用已经存在的最佳实践经验,轻易不要去搞一套想当然的体系。在一个项目里,没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要代替顾问,成功的项目我没见过。要尊重专业领域的累积,各司其职。
公司治理,可见重要的是中层领导,他们的好坏对决策最终能否真正执行,影响很大,需要实行末尾淘汰的,恰恰是这部分人群,而不是普通员工。
这个阶层的管理者,同样有自己的应尽职责。如果只是一味当老板的传声筒,那么设置这个岗位的意义何在?中层领导,如果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属,或者不能支持下属完成工作,那就应该取消这个岗位,把工资直接分给员工。
我理解这个岗位设置的目标,就是要使得下属在具体工作能力上超越自己。越是高层的领导,越是脱离具体工作,而侧重在人的设置和培养上面。
公司治理最后就是归到,职责明不明确、你应承担什么职责、工作对谁负责这3个问题。当一个公司,“责”字相关3个方面出了问题,就难以形成统一的领导力,一方面出现于自身职责于不顾却不用承担后果,而另一方面反而就某一交叉职责强调过于严苛而“死锁”,互不配合的矛盾现象,而这其实是另一种的逃避责任。凡此种种,都是公司治理问题使然,显然问题不在员工而在中间管理层。
- 假如一个城市,每个人这3个方面都做到位了,在看到香港疫情肆虐之际,就应该有人做好几套应急预案;
- 在清零和躺平出现思想混乱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出来进行说明统一认识;
- 用作观察隔离的宾馆,就一定会有责任人去检查通风系统;
- 在城市封控之前就一定会制定好统一的可行的保供计划并提前告知广大市民,就会避免人群集中聚集去抢购生活物资;
- 就一定会有人提前做好兄弟省市援助物资的接待安排;
- 就一定会有人做好奥密克戎传播特性的研究和宣传;
- 就一定会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最佳组织实施组织方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 方舱医院不一定提前都准备好,但场地和材料一定是准备好的随时可以执行,还有保供运行人员集中居所;
- 就一定不会有孤老残障人士饿肚子之虞;
- 也一定不会出现哮喘病人没有核酸报告而不幸的事件(给她一剂缓解哮喘的救命药很难吗?哪怕隔着栏杆递给她也做不到吗?封控以后如何应对急诊病人就没有人应该负责考虑吗?);
- 也不会出现配药居然需要跨江无人机接力(用车就跑不通吗?各区之间没有衔接配合的机制吗?);
- 个别方舱医院就不会象野蛮丛林,饭盒路上一堆了事,吃饭靠抢,还有厕所配比,还有宠物的善待,这些一定不会发生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达的大上海;
- 系统搭建,公开公示,信息化手段签收领用,更不会发生保供物资倒卖。。。
其它范围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对照,我就不便展开了。
让我们不妨再深入一步,究竟是什么导致大上海在这个“责”字上的表现,前后判若两人?我看原因在于认识和思想上的不统一,清零好还是躺平好。
上海疫情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奥密克戎。但无论如何,我认为动态清零都是无比正确的,如果不是动态清零,依照现在的表现来推演,你确定觉得会更好吗?上海整个社会特别是医疗系统,必然承受比目前大得多的压力,医疗系统崩溃后,你还能拿出什么来确保这个城市会比现在更好?你确定现在倒卖物资的那些人不会去倒卖医疗床位?一定是更惨的。现在上海还有来自全国的支援,一旦上海沦陷,接下去就是全国,到时候谁又能支援谁?
我们要明白,现在所有出现的问题,不是动态清零政策导致的,而是我们表现出来的执行组织能力,如何与实现这个目标相匹配的问题,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被迫考虑退一步如何应对的可能性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尽最大努力把漏洞堵上。
好在好在,现在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已经大幅回落,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也大幅改善,看病配药也正在恢复正常,清零目标指日可待。但期间种种异象,还有大大超出预期的动态清零时间,与我们对这个城市的预期落差太大,当然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容忍更多时间,总有一天会完善的,可假使这次我们遭遇的不是病毒,而是敌人对我们的战争打击呢?敌人会给我们时间来慢慢调整吗?更不要说期间居然还有倒卖援助物资的,在战时这样的行为是不是要就地正法?我们要的不是托词,不是回避,而是要直击痛点,而是要雷霆行动。
俄罗斯在乌克兰破局之后,这个世界终究回到了按照自给自足的能力来划分的阶段了,我们要吃饱肚子要向上跃迁发展,就要抵抗住美国极其仆从国的遏制,我们没有俄罗斯那样的天然资源禀赋,我们有的却是别人不具备的社会主义全民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制度优势,我们绝不能自己放弃这个“吃饭家伙”。时间越来越紧迫,珍惜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窗口期。未来的生存,只属于能高效组织起来的民族,上海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真的还要加把劲。
因此上海必须恢复昔日的光彩,也应该能恢复昔日的光彩。
[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