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制摆拍滤镜:原味戏服切片卖
饭制摆拍滤镜:原味戏服切片卖售卖明星穿过的衣服,早已见怪不怪,可你见过将原味戏服按片售卖的吗?不禁想让人问一句:究竟是粉丝太疯狂,还是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为爱豆打榜,线上集资购买产品等匪夷所思的操作层出不穷。可饭圈文化发展到如今,已经从基本的割韭菜,变得越来越奇葩。有的将明星穿过的原味戏服切片售卖,还有的“赊歌”也要发专辑捞钱。
近几年,“饭圈文化”这个词被频繁提及。
饭圈文化是以偶像艺人为依托,粉丝经济为主体形成的青年亚文化。
为“爱”冲昏头脑的粉丝们,往往会利用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帮助偶像成名。
养成系选秀综艺《创造101》粉丝买牛奶打投
为爱豆打榜,线上集资购买产品等匪夷所思的操作层出不穷。
可饭圈文化发展到如今,已经从基本的割韭菜,变得越来越奇葩。
有的将明星穿过的原味戏服切片售卖,还有的“赊歌”也要发专辑捞钱。
不禁想让人问一句:究竟是粉丝太疯狂,还是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
1、切片售卖戏服,到底是这个圈子疯了,还是粉丝疯了?售卖明星穿过的衣服,早已见怪不怪,可你见过将原味戏服按片售卖的吗?
今年九月底,《冰雨火》片方就贡献了这一离谱的操作。
《冰雨火》由陈晓和王一博主演,虽然收视率差强人意,但片方也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能圈钱的机会,势必要榨干这个IP的最后一丝血。
在大结局后不久,片方就推出了限量1000套的同名剧本游戏,预售价高达298,而且就算付了款也要等上45天才能收到货。
从官方列出的商品详情页不难看出,这套周边最“精华”的地方,就在于两位主演穿过的衣服。
为了让每个粉丝都能享受到这份“福利”,片方并没有直接将衣服塞进周边,而是将衣服切割成了几百块布料。
比如牛仔外套被分割成100片,面料较少的T恤则被分解成30片。
也就是说,想要拼凑出一件完整的衣服,粉丝起码要买上几百套周边。
而且官方还在提议,买了周边的粉丝可以线下组织个活动,将两位哥哥的衣服再次复原起来。
切片-购买-复原,不管怎么看,逻辑都有点问题。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三观都快被震碎了,这还不算完,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操作还在后面。
为了刺激销量,平台方还做出了“官方承诺”,那就是:所有的衣服均为王一博和陈晓拍戏时的真实着装,衣服直接从片场运到了工厂,未经洗涤!
咱就是说,这部剧从开拍到播出已经两年多了,衣服估计早就馊了,片方还敢拿来卖钱,而且竟然敢标榜自己是“原味”戏服。
真是想赚钱想疯了,吃相未免太难看!
甚至还有人留下一句辛辣的讽刺:“一个大男人穿了三十多集的裤子,在泥里土里滚来滚去,还未经洗涤,真的不恶心吗?”
网络上一片骂声,愿意为这种奇葩操作买单的粉丝也寥寥无几。
被群嘲以后,官方也删掉了和切片戏服相关的所有内容。
看来,想要明目张胆地割粉丝韭菜已经行不通了啊!
2、“赊歌”糊弄粉丝,流量歌手的底线到底在哪?2018年,蔡徐坤因选秀节目《青春有你》吸粉无数,并成功占据C位出道,在节目结束以后,更一跃成为当红流量小生。
但靠粉丝才能出道的蔡徐坤,在割粉丝韭菜方面可是毫不手软。
2021年,蔡徐坤发布了一张新专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张专辑上线不足两个小时,就刷新了某音乐平台的记录。短短几个月就卖了300多万张,进账8000多万元,其号召力可见一斑。
然而,不少眼尖的网友却发现了盲点。
这张专辑本来包含11首歌,可是发售四个月以后,竟然还有6首歌没有上线。
而且这六首歌中的五首,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
蔡徐坤的这一离谱的圈钱行为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被毫不留情地吐槽道:“见过赊账的,没见过赊歌的!”
各大官方账号也纷纷下场,点名批评蔡徐坤,并表示他已经触犯了消费者权益。
眼看舆论愈演愈烈,蔡徐坤只好顶着压力连夜上线了剩余的作品。
不过,这几首歌曲的质量却十分堪忧,有的歌词毫无内涵,有的曲风极其老套。
甚至还掺杂着一首未经填词的纯音乐,一看就是滥竽充数的作品。
客观来讲,“先收费,后期交付”的套路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毛不易、林俊杰都曾使用过这种宣发模式。
但是他们比较良心的是“分批出歌,分批购买”,换句话说就是“一首单曲收一首单曲的钱,并不会一次收取整张专辑的钱”。
可蔡徐坤的问题是,当初宣传的时候,赊歌一事闭口不提,买了专辑才发现是个半成品。
而且四个月过去了,剩下的歌依旧杳无音讯,他的这些做法简直就是拿粉丝和路人当傻子糊弄。
赊歌之事一出,蔡徐坤的路人缘一路走低,这也只能怪他咎由自取。
今年六月,《莲花楼》片场内发生了一场斗殴事件。
起因是一位代拍混进了剧组内部,不仅拍到了所有的布景细节,连各位主演的造型也被其泄露了。
根据网上爆出的视频来看,代拍被剧组发现以后,一位工作人员与之发生了冲突。
该工作人员对他拳脚相向,打得其鲜血直流,连站都站不住。
事后,该工作人员也遭到了辞退。
看完这段视频,很多网友的心中都有个疑问:代拍是啥?他们为何那么招人恨?
代拍,乃是流量时代下的产物,因为站姐和大粉没有时间时时刻刻跟在爱豆身后。
所以他们一般会找代拍人员蹲守在酒店、机场、或者片场。
而代拍们也会根据自己拍到的照片、视频明码标价,售卖给粉丝。
为了拍到第一手资料,这些代拍们也是各出奇招。
有的全副武装站在山崖上,有的躲在草丛中,甚至还有人动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面对代拍们的无孔不入,各大剧组简直不堪其扰。
从《皓衣行》《与凤行》,再到《无忧渡》,都与代拍们发生过或大或小的冲突,《仙剑4》的工作人员甚至将代拍被绑到了树上。
种种操作,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除了埋伏在剧组以外,还有代拍人员故意偷拍女明星的裙底,或是在机场围堵明星等等。
吴京就曾当众怒斥代拍:“那边还有小孩呢,看见没有?你们这样真的不好,把孩子撞到了怎么办!”
而如此让人深恶痛绝的代拍,能发展得越来越壮大,甚至成为一门生意,其实就是饭圈文化畸形发展下的产物。
那句老话说得好: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
正因为疯狂的粉丝们有需求,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乃至生命的代价铤而走险,实在令人心惊啊!
4、1.6万只能买一张门票,原来穷的只有我时代峰峻大家都很了解,是培养了TFboys的娱乐公司。
近几年,他们推出了一个主攻青少年群体的团体,名为时代少年团。
作为TFboys的师弟,时代少年团自出道以来便备受关注,也收获了不少“妈妈粉”。
有了粉丝以后,时代少年团也走上了不断割韭菜道路,而他们的圈钱手段一个比一个奇葩。
为了帮助时代少年团提升知名度,公司号称耗资千万,为其铸造了一个打歌舞台。
然而没过多久,公司就在后援会公然向粉丝伸手要钱,表示由于舞台经费不足,所以要采取电子生写的售卖方式。
而且公司还设置了一项特殊的规定,那就是电子生写购买排行榜前一百名的粉丝,可以直接获得入场资格。
简单点说,就是入场门票全靠竞拍!
可这项规定的bug在于,购买电子写生的数量没有设置上限,这就意味着只要肯砸钱,就有机会门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进入一百名以内,那么官方也不会给粉丝退钱,只能累积到下一轮。
这也就导致,下一轮的起拍价已经达到了1万6的惊人价格。
虽然这些钱在明星,资本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学生党来说,1.6万元已经是天价,基本等于两年的学费,就算在上班族眼里,也不是笔小数目。
纵观整个娱乐圈,敢这样光明正大圈钱的人,又有几个呢?
无独有偶,时代少年团的圈钱手段还不止这一个,今年八月份,他们还推出了三周年写真。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购买写真。
想要买周边,必须要购买价值298元的高级会员才行。要知道,所谓的高级会员,除了买周边以外,根本毫无用处。
更离谱的是,公司规定一个高级会员账号只能买一本写真。
假如有粉丝想给爱豆冲销量,那只能不停地开账号、充钱、购买。买的人越多,公司赚得就越多。
其实,时代峰峻之所以敢三番五次地设置这些离了大谱的规定,就是看准了时代少年庞大的粉丝群体。
只要有粉丝支持,就不愁赚不到钱,这又何尝不是种悲哀呢?
在尝试了大提琴、演戏、综艺以后,欧阳娜娜又给自己安上了一个跨界艺术家的名头。
去年九月,她还在上海开了一个跨界艺术展。
作为镜头前的文艺少女,欧阳娜娜此举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但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所谓的艺术展,挂的竟然都是欧阳娜娜本人的照片。
这些照片有的被透明相框订在大白墙上,刻意营造出一股高级、简约的氛围。
还有的是不同角度,不同色调的照片,被排列组合后重新拼凑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堵照片墙。
而不管合不合适,场馆内到处都要摆上落日灯,妥妥的网红审美。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展览一点文艺气息都没有,甚至可以称之为欧阳娜娜的自恋展。
因此,不少粉丝参观完以后都忍不住吐槽:“谁要花100元看她的自拍啊!”“还有一面墙写函数方程式,给她能的,真是满满的装X!”“欧阳娜娜退钱!”
嘴上说着办艺术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这波操作也令欧阳娜娜的文艺少女人设彻底崩塌。
可谁都没想到,去年被喷到狗血淋头的欧阳娜娜,竟然又卷土重来了。
今年九月份,为了配合音乐专辑《live today》,欧阳娜娜在北京打造了跨界艺术展和概念酒店,还找来了刘昊然、张子枫等明星帮其宣传。
或许是总结了去年失败的经验,这次她将门票的价格进行了下调,由原先的100元改为42元。
被骂惨了的落日灯、自拍照全都不见踪影,可这次的装潢,依旧让人咯噔。
场面内部都是网红风的路牌,例如“我在三里屯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这里”等等。
除了这些无病呻吟的网络标语以外,其他的打卡场景更是毫无新意,什么可以发光的云朵,多色的霓虹灯、复古的吧台等等。
要知道,这些装潢在网红店铺中随处可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不需要付费的。
网友们冲着欧阳娜娜的名头,花了门票钱,本来是想看一场真正的跨界艺术展,可最后却发现,里面和网红店铺没什么太大差别,未免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了。
如果欧阳娜娜安安分分做小提琴家,也不至于被群嘲,但她非要不遗余力地圈钱,那么迟早会被观众唾弃。
结语:说一千道一万,上文中提到的这些离谱的割韭菜行为,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因为饭圈文化越来越畸形。
如今的饭圈有组织有纪律,早已自成系统。
在这个由金钱与情感构造的虚拟王国中,粉丝就是被明星、被资本驱使的战士,不但要“冲锋陷阵”,而且还得“甘之如饴”地被割韭菜。
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粉丝们都要心甘情愿地为哥哥姐姐们买单,才导致了偶像经济火爆,饭圈乱象丛生。
不过,病态的饭圈文化也即将迎来末日,因为相关部门早已重拳出击。
8月底,中央网信办公开表态,要大力整治饭圈乱象。
不光要取消艺人排名榜单,严控未成年粉丝消费等,更要压缩一切资本“可操纵”粉丝的空间和可能。
有了国家的支持,想必那些乌烟瘴气的操作将不再存在,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