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隐身舰载机:新型隐身舰载机上明确的8个问题
全新隐身舰载机:新型隐身舰载机上明确的8个问题如此追求大内油,对一种舰载机来说,自然是最终为了扩大海基弹射起飞的作战半径。预计J35的电磁弹射起飞拦截半径至少有1350公里,极有可能超越当年的F14,成为历史上有人驾驶的作战半径最大的喷气舰载机。并且比F35C的作战半径提高至少200公里,对F18EF、阵风M、米格29K等全部不到900公里的作战半径,自然是碾压性的全面优势。第4,到350003号原型机,仍然不见侧弹舱的设计。但是J35系列的正式服役版本仍然有可能最终具备大型侧弹舱,毕竟对任何隐身战斗机来说,多带2到4枚先进空空导弹的实战优势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最终定型的外观再增加中后脊背油箱,那么侧面就可以有充分的内部空间设置2个侧弹舱。第5,由于脊背前油箱在外观尺寸上如此的明显,可以预判J35出现双座版本的概率非常低,起码在早期量产批次上很难看到双座版本。因为如果生产双座版,那么后座就极大地影响了机体主油箱的内部空间,这种影响至少是
新型隐身舰载机处于地面静止状态的清晰度前所未有,可以说等于是半公开了。在这个阶段做到如此公开的程度,自然是有其战略意义的。其中至少可以看出8个方面的问题。第1,就是首次明确了该型号的正式称呼是J35;而具体的机号是350003;这就比较有意思了。首先是过去也有称呼该型号是J31的,而且J31的说法维持了接近10年的时间,这个叫法是从FC31开始下水开始的。而现在明确是J35,那么则说明这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型号,而不是在早期FC31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式的升级。当然两者之间肯定有一定的技术脉络上的联系,毕竟设计和生产单位都是同一家。而从J31到J35,其升级幅度堪称地覆天翻,因此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战机,其综合实力也应该有巨大的提升,于是才叫做J35的说法。另外,
该机有正式的军HUI,与以前的FC31只有设计生产企业的标志也不同,再次说明这是明确在编的正式型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验证机的身份出现。另外定名为J35,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希望其正式服役后,可批量“歼灭”超级大国的F35系列,否则不会在隐身机上一下子从最大20的编号又跳出了15个之多的数字。否则为何不叫J25?按说第二代主力舰载机在第一代主力舰载机叫J15的基础上加10位的整数也能说通。直接跨越了20位的数字,自然暗含对F35战而胜之的隐形含义在里面。另外35的主编号和后面的尾数3之间,居然有3个0;这就有些很让人迷惑了。毕竟早期20号战机的试飞编号最多4位数,中间最多有2个0,现在中间空白了3个零,难道暗示这种飞机会生产到5位数,也就是1万架!
当代的主力隐形战机,哪怕最终生产个两三千架,就相当不得了了。毕竟F22A一共才生产和部署了不到200架。不过考虑到该机早早地宣布至少有4大变形体。那么最终生产他大几千架甚至上万架,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真要1机4吃而且产量万架,那么恐怕会大面积占据全球高端战机的市场。也许是出于这种雄心壮志的提前展现,否则实在很难解释为何具体机号会用6位数来表达。第2,该机的座舱盖,其开启方式和10号机与20号机的成熟开启方式都是完全相反的;反倒是与F35的座舱开启方式相同,都是活动铰链在前而不是在后。这种座舱盖开启方式,在飞行状态下会受到高速风压而很难整体飞掉,但是明显可知该机采用的是穿盖快速弹射方式,因此座舱盖是整体向前翻还是整体向后翻,差别并不大。
现实中之所以采取向前翻的方式,其实是为座舱后部的全机主油箱腾出更大的有效空间。来增加全机的实际内部载油量。如果J35的座舱盖是与20一样的向后翻模式,那么仅仅铰链部分和相应的内部液压系统和爆炸螺栓部分,就会深入座舱之后的机体油箱空间,这样就会至少减少几百升甚至半吨以上的燃油载量;而向前翻则可以提高半吨级别的内部载油,意义相当可观;而F35也是如此考虑的。第3,J35在整体设计上可以说把如何增加内油发挥到了极致。不但完全放弃了座舱后视空间,还加高了前脊背油箱。而且仔细看还会看到与水平尾翼连接的两个尾部桁梁,也放宽尺寸到相当于2个副油箱的程度。可见处处考虑到了增加内油的设计。其实J35还有继续加高中后背脊油箱的潜力,这样会再增加1吨左右的内油。
如此追求大内油,对一种舰载机来说,自然是最终为了扩大海基弹射起飞的作战半径。预计J35的电磁弹射起飞拦截半径至少有1350公里,极有可能超越当年的F14,成为历史上有人驾驶的作战半径最大的喷气舰载机。并且比F35C的作战半径提高至少200公里,对F18EF、阵风M、米格29K等全部不到900公里的作战半径,自然是碾压性的全面优势。第4,到350003号原型机,仍然不见侧弹舱的设计。但是J35系列的正式服役版本仍然有可能最终具备大型侧弹舱,毕竟对任何隐身战斗机来说,多带2到4枚先进空空导弹的实战优势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最终定型的外观再增加中后脊背油箱,那么侧面就可以有充分的内部空间设置2个侧弹舱。第5,由于脊背前油箱在外观尺寸上如此的明显,可以预判J35出现双座版本的概率非常低,
起码在早期量产批次上很难看到双座版本。因为如果生产双座版,那么后座就极大地影响了机体主油箱的内部空间,这种影响至少是少带2吨燃油‘’这对已经把内油做到极致的新飞机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如果一定要有双座版,则几乎等于另外设计一个新型号。第6,这次可以清晰的看到,J35在侧面有相对面积非常大的侧向相控阵雷达盾面;而另外看不到的对称的一侧,也应该有同样的侧向相控阵盾面,侧面盾的面积感觉接近1个平方米,也就是比机头正面的主雷达盾面小不了多少。如此一来,J35就可能有全球舰载机中最强大的全向探测能力和空中电子对抗实力。第7,可以清晰地看到双发的尾部收敛片的锯齿体量比20的发动机喷嘴锯齿更大也更“锐利”,预估其单层收敛片的总数不会超过15片,
因此研判试飞发动机应该就是传说多年的WS19,或者说量产型号必然会装备至少单发13吨级的WS19;最终在定型版本上实现单台加力14吨级,双发28吨级的巨大推力。第8,350003的机号,也暗示亮相机是第三号机,应该特指其为试飞中的第3号机。如果出现7号机或者8号机,也就是350008,则基本就是最后定型的确定版。因此可以反推现在已经接近试飞试验的末尾段而接近设计定型。估计早期量产批次,至少年产24架左右,2年内即可满编一艘重型电磁弹射平台。正式服役后的J35,面对F35C,有2比0的把握;如果遭遇的是F35B,则有5比0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