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麻鳽介绍,关于大麻鳽的知识
大嘴麻鳽介绍,关于大麻鳽的知识分布范围食性:大麻鳽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生活习性迁徙:除在中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南部省区为留鸟不迁徙外,在中国长江以北均为夏候鸟和旅鸟,长江以南亦有部分迁徙。通常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迁来东北繁殖地,10月中下旬迁走。常单只或成对迁来,迁走时偶尔见5-8只的小群。习性: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秋季迁徙季节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有时亦见白天在沼泽草地上活动。受惊时常在草丛或芦苇丛站立不动,头、颈向上垂直伸直、嘴尖朝向天空,和四周枯草、芦苇融为一体,不注意很难辨别,即至当人走至跟前,不得已时才起飞。两翅鼓动慢,常贴芦苇或草地上空缓慢飞行。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活动时不时发出 ‘会儿,会儿’的叫声,很远即能听见。
大麻鳽(学名:Botaurus stellaris)属大型鹭类,体长59-77厘米。身较粗胖,嘴粗而尖;颈、脚较粗短;头黑褐色;背黄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点;下体淡黄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纵纹;嘴黄褐色;脚黄绿色。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池塘边的芦苇丛。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秋季迁徙季节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有时亦见白天在沼泽草地上活动。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分布甚广,欧洲、非洲、亚洲均有。
栖息环境
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池塘边的芦苇丛、草丛和灌丛、水域附近的沼泽和湿草地上。
生活习性
迁徙:除在中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南部省区为留鸟不迁徙外,在中国长江以北均为夏候鸟和旅鸟,长江以南亦有部分迁徙。通常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迁来东北繁殖地,10月中下旬迁走。常单只或成对迁来,迁走时偶尔见5-8只的小群。
习性: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秋季迁徙季节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有时亦见白天在沼泽草地上活动。受惊时常在草丛或芦苇丛站立不动,头、颈向上垂直伸直、嘴尖朝向天空,和四周枯草、芦苇融为一体,不注意很难辨别,即至当人走至跟前,不得已时才起飞。两翅鼓动慢,常贴芦苇或草地上空缓慢飞行。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活动时不时发出 ‘会儿,会儿’的叫声,很远即能听见。
食性:大麻鳽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 、亚美尼亚 、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来西亚、马耳他、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
区域性灭绝:土库曼斯坦。
旅鸟:文莱达鲁萨兰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罗群岛、冈比亚、加纳、冰岛、爱尔兰、莱索托、列支敦士登、马尔代夫、挪威、塞内加尔、塞舌尔、津巴布韦。
中国分布
中国仅有指名亚种(Botaurus stellaris stellaris)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新疆为夏候鸟;山西、天津、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四川为旅鸟或冬候鸟;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台湾为冬候鸟。
繁殖于新疆天山、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与河北等省。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迁徙时经过长江中下游、山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常成对孤立的单独营巢。通常置巢于沼泽和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也在灌木丛中或灌木下营巢。巢的结构简单,由草茎和草叶构成,呈盘状。大小为50-90cm,高30-50cm。每窝产卵4-6枚,卵为橄榄褐色,呈卵圆形,大小为48-58mm×36-41mm,平均52mm×38mm。产卵期不同步,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对之间产卵期亦不一致,最早5月初即有个别开始产卵,大量在5月中下旬,少数迟至6月初。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有时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25-26天。雌鸟孵卵时甚警觉,亦甚恋巢,当人走到很近时,才弃巢而逃。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 2-3周雏鸟能行走时即离巢躲在巢附近草丛或芦苇丛中,晚上仍回巢中由亲鸟喂养,1个半月到2个月,雏鸟才能飞翔和进行独立生活。
种群状况
大麻鳽的种群数量较为丰富,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在中国长白山山脚丘陵地带的河边沼泽是常见的,因为农田开发和环境破坏,在中国其他地方种群数量亦明显下降。据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有893只,1992年230只,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在整个亚洲,1990年东亚893只,东南亚14只,南亚83只,西南亚1只。总计991只;1992年西亚8只,南亚11只,东亚233只,东南亚6只,总计258只。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