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的十个冷知识大全:这个英国人虽然隐瞒了世界50年
英国历史的十个冷知识大全:这个英国人虽然隐瞒了世界50年温顿的丰功伟绩被BBC报道后,拍成了纪录片《从纳粹手中救出的孩子们》。如果不是妻子的偶然发现,世界将错过一位伟大的平凡人。这可吓坏了她,以为丈夫以前是个人贩子。在她追问下,温顿才坦白,剪贴簿上的孩子都是犹太小孩,是他当年救出来的,虽然他们都与自己毫不相干。温顿在德国的战争阴影下,一共解救了669名犹太小孩,而这个秘密被他隐藏了50年,从未对人提及过。
有些人虽然很平凡,但他做的事却足以感动全世界。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尼古拉斯·温顿,被称为英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1988年,在英国的梅登黑德,尼古拉斯太太想要收拾一下家里的阁楼,却意外发现了一本剪贴簿。
上面满是小孩的照片和他们的信息,而且每一页下面都有她丈夫尼可拉斯·温顿的签名。
这可吓坏了她,以为丈夫以前是个人贩子。
在她追问下,温顿才坦白,剪贴簿上的孩子都是犹太小孩,是他当年救出来的,虽然他们都与自己毫不相干。
温顿在德国的战争阴影下,一共解救了669名犹太小孩,而这个秘密被他隐藏了50年,从未对人提及过。
如果不是妻子的偶然发现,世界将错过一位伟大的平凡人。
温顿的丰功伟绩被BBC报道后,拍成了纪录片《从纳粹手中救出的孩子们》。
目前豆瓣9.6,IMDB9.0,每一个看过的观众无不留下感动的泪水,敬佩温顿的行为。
可是,感动之余,问题也来了。
当时生活优渥的温顿,为何要犯险救那些与他素昧平生的犹太孩子。
1938年,那时的温顿是个29岁的股票经理,生活比较富裕,像所有英国中产阶级一样,爱好旅游滑雪。
可就在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去瑞士滑雪,顺便和朋友度过一个美妙的圣诞的时候,意外发生。
朋友的电话打来,告诉他今年不能接待他了,因为他要去捷克,去帮助那些正在受战争迫害的人们。
出于好奇,温顿也改道去捷克,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他去了捷克北部的苏台德,这里已被德军占领,涌入了大量的难民,逐渐形成了难民营,人数成千上万。
温顿到了难民营,眼前的景象令他大惊失色。
时值寒冬,不论大人小孩都穿着单薄的衣服,十几个人挤在破败且四处透风的帐篷里。
有些小孩甚至连过冬的鞋都没有,冻得实在受不了,父母就把自己的双手搓热敷在孩子的双脚上。
吃的东西都是些清汤寡水,根本不足以裹腹,还要时刻提防德军的侵扰,稍有不慎,就会命丧于此。
很多难民都被困在此处,他们无处可去,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
可是,由于他们是犹太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冒战争风险得罪当时极其强大的德国。
再加上希特勒为激起种族仇恨宣扬的仇恨一切外来民族,更是让各地的反犹情绪高涨。
犹太小孩走在路上会招来其他小孩的辱骂殴打,他们磕破头去诊所缝针,医生都会对他们说:“我可不给犹太人缝针”。
这样的境遇让犹太人的生活每况愈下。
如果仅仅如此,他们至少还有一些存活的机会,可当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则直接宣告了他们的生命已经终结。
当时的德国已经兵犯捷克,大战一触即发,要是英法两国加以阻止完全可以避免威胁产生。
然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私地牺牲了捷克,纵容德国的侵犯,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
彼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天真的以为可以把祸水引到苏联,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他回到英国时,在机场得意地挥舞文件,叫嚣道:“我带来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德国野心并不止于此,他们借助捷克发达的工业和军事力量,仅过了一年就大举进攻波兰,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处在捷克境内的犹太人,尤其是苏台德地区的犹太人,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温顿看在眼里,对这些无辜的人深表同情,他决定做些什么,救他们脱离苦海,哪怕延缓一时也可。
不少犹太家庭听说酒店住着一位热心的英国人,纷纷赶过来祈求温顿带着自己的孩子逃离捷克。
去哪里都可以,只要平安就行。
于是温顿开始四处写信,包括自己的领导以及给各个国家的高层,希望他们能够收留这些苦难的犹太孩子,得到的回信都是拒绝。
但温顿没有放弃,他一直坚信一句话“天无绝人之路”,既然外人靠不住,那就自己来做。
他和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收集犹太孩子的照片和名单,并想尽办法帮助他们离开捷克。
德国注意到了温顿的举动,以为他带着数量众多的犹太孩子有其他不诡的意图,便派了美女间谍来试探。
女间谍凯斯丁谎称自己是瑞典红十字会的代表,借机接近温顿,温顿被她的美貌吸引,也想借她帮助孩子。
也许是被温顿的善良所打动,凯斯丁答应了温顿的请求,带着25个孩子坐飞机带去了瑞典,从此便杳无音讯。
一条线断了,温顿必须找到下一条通畅的路。
他又开始坚定不移的写信寻求帮助,最后他的祖国英国答应收留犹太孩子,温顿便在伦敦成立了“伦敦难民委员会接收捷克斯洛伐克儿童分部”。
尽管这个组织只有温顿和秘书两个人,但他们却极力的在英国寻找愿意收养儿童的家庭。
那时的温顿身上钱早已不够用,为了凑够每个孩子50英镑的担保金,他费尽周折,跑遍了可以提供资金援助的个人、机构和单位。
随着战事越来越紧,犹太孩子的转移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效率,温顿把带有孩子照片的申请表格刊登在报纸上,方便广而告之,紧接着将6—8个孩子的照片做成目录册,以便收养的家庭前来选择。
这样做虽然看起来很像做生意,但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也是逼不得已。
但温顿可不是随意地把小孩们安排出去,每个认领的家庭,他都会派人去调查清楚,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的度过战争紧急时期。
为了救更多的孩子,温顿坦言自己什么招数都使了,如制造假护照和旅行文件。
到了车站遇上德国军官敲诈,温顿到处筹钱应对,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做就要做好。
最终历经千难万险和长途跋涉,孩子们安全到达了英国。
在车站,混乱的人群中,想要分辨认领孩子的家庭是件困难的事儿,可温顿坚决不马虎。
他和工作人员认真签收,仔细核对,确保每一个孩子和收养他们的家庭相匹配,他们将来长大后就可以轻松的知道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乱世中,人性的光辉总在闪耀。
一位老者回忆说,自己和其他四位孩子在火车站从早上等到很晚都没有人来认领,急躁不安的他们都在抹眼泪。
此时一位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等了这么久,又饿又累,就开车带他们到火车站附近吃了炸鱼和土豆。
随后,又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家里提供食宿,而他自己的生活本身就很拮据,有老婆孩子,一家人挤在单人公寓内。
他们是幸运的,有人收养,能够健康的活下来,同时他们也是不幸的。
与家人的分别,虽说以长途旅行为借口,但谁都知道,这一次的挥手告别几乎就是永别。
即使有再多的不舍,都得把孩子送出去,这对父母来说是无异于剜心的痛,可现实逼得他们必须这么做。
温顿救这些犹太孩子时,根本没有想过日后会因此受到表彰,全世界都称赞自己,他只是觉得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义不容辞。
做这件事时,温顿也遇到了非议,一些犹太中产阶级抵制他,认为他把犹太孩子送到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中就是亵渎。
可温顿才不理会这些,如果他因此停下手头的工作就会有许多孩子死在捷克,他坚信,人命大于一切。
温顿把流言蜚语隔绝于耳,专心转移犹太儿童,前后实施了8次。
最后一次最大规模的转移,是250名儿童,可是就在一切准备妥当之际,时间来到了1939年9月1日。
这一天,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开始,温顿他们的计划不得不被迫失败,随后这批转移未成的孩子和那些到了英国的孩子的父母都被关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他们受到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和屠杀,能够活着走出集中营的犹太人几乎为零。
既然无法再救孩子,温顿也没有歇下来。
他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与法西斯展开决斗,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做到了淋漓尽致。
或许尽快打败法西斯,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就再也不用远离故乡,漂泊一生。
战后,BBC电视节目《这就是人生》连哄带骗地把温顿请到了节目现场,他与一群老者坐在一起。
当主持人问道:“现场有谁是被温顿救出来的?”
所有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时未反应过来的温顿先是诧异,片刻后,眼泪已打湿了老花镜。
这样的结果对那些小孩来说是圆满的,他们终于知道了谁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虽然他们的生命遭受苦难,可他们遇到了温顿。
对温顿来说,也是极好的,因为当初他顶着风险救的小孩都已经成家立业,成了教师、专家、高管、艺术家……
温顿救人的事迹被曝光后,捷克政府授予他代表最高荣誉的白狮勋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行星。
2003年,温顿获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
被人们交口夸赞时,温顿总说:“看起来是了不起,但我做时不觉得了不起。有些人天生伟大,有的人做到伟大,有的人被赐予了伟大,而我是第三者。
我能够获得这些荣誉,只不过是因为我比其他人道主义的工作者活得更久一点而已,能给后人一点借鉴才是最重要的。”
无私且善良的人,总会长命百岁。
2015年7月1日,温顿去世,享年106岁,他是在睡梦中离开这个世界的,走时很安详。
用“伟大”来形容尼古拉斯·温顿的所作所为或许有点小了,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拯救669条生命,且不求任何回报。
像他这样人还有很多,如奥斯卡·辛德勒、约翰·拉贝、何凤山,以及上海领事馆普通的工作人员。
他们都是天使,天使一直都在人间。
战争的危害,从来都是罄竹难书的。
只是阵痛过后,记得痛才是最重要的,可世界似乎并没有从战争和屠杀的惨剧中汲取教训。
反而让歧视、偏见愈演愈烈,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如何。
推荐阅读
抛开美貌,她也能撑起一部电影
21年过去,该为陈凯歌的这部电影平反
华语电影十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