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也可以出好作品,怎么挖鼻孔还能出书
杂草也可以出好作品,怎么挖鼻孔还能出书这个是台版发行的封面。上面的蒙娜丽莎表示,大家都在看我挖鼻子,只能用委婉不失尴尬的笑掩饰不安!!!前面出现书籍封面图片是内地出版的,我们现在聊聊这本书不同的版本。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过于奇葩了,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发行非常广泛。我们所熟知的是中国台湾省发行版和内地发行版。台湾省比内地发行要早很多,因为这本书的奇葩,获得了广泛的读者后,中国内地版本是由出版行业中头部的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所发行的。个人认为台版翻译得更加风趣俏皮,内地版翻译稍显拘谨。可能是有台版这个珠玉在前,后面内地版的翻译不敢太跳脱吧。为了怕恶心到你们,不让你们跑得太快,我把这段话藏在了预览中看不到的位置。不过既然看了这篇文章,我也不准备放过你们了!接下来继续回到这本书讲,提前声明,后面的内容不恶心了!真的!《鹿鼎记Ⅱ:神龙教》中,周星驰的鼻孔里面的是李嘉欣的脚指头,原来仙女的jio丫子也是短短胖胖的为了不让你们错过这篇文章,
若干年前我曾看过一本书——《挖鼻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本不正经的书绝对是恶搞研究界的一颗沧海遗珠。我和身边朋友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后悔,早知道吹牛可以出名,就安排上肚脐眼挖泥,菜叶塞牙的专著了。也抓耳挠腮地悔恨自己当初怎么就没这样的脑洞,以至于错过了这么大一个写作成名的机会。现在只能幻想自己是等待吴彦祖解救的贫穷灰姑娘!
中信出版集团发行的版本,中信发行的书籍品控还蛮不错的
在开始介绍这本书之前,先提个小问题!大家都怎么挖鼻屎的呢?
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挖?还是用脚趾挖呢?或是用纸巾卷成长条挖呢?挖出宝藏以后是团成球弹出去,还是擦在桌子凳子下面呢?(打完这段文字,想想曾经坐别人的凳子摸到了下面的鼻屎球,今天早上吃的燕麦片感觉就哽在嗓子眼马上要喷涌出来了,我先看个《花园宝宝》压压惊!)
为了怕恶心到你们,不让你们跑得太快,我把这段话藏在了预览中看不到的位置。不过既然看了这篇文章,我也不准备放过你们了!接下来继续回到这本书讲,提前声明,后面的内容不恶心了!真的!
《鹿鼎记Ⅱ:神龙教》中,周星驰的鼻孔里面的是李嘉欣的脚指头,原来仙女的jio丫子也是短短胖胖的
为了不让你们错过这篇文章,我也是绞尽脑汁了!!!!
前面出现书籍封面图片是内地出版的,我们现在聊聊这本书不同的版本。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过于奇葩了,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发行非常广泛。我们所熟知的是中国台湾省发行版和内地发行版。台湾省比内地发行要早很多,因为这本书的奇葩,获得了广泛的读者后,中国内地版本是由出版行业中头部的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所发行的。个人认为台版翻译得更加风趣俏皮,内地版翻译稍显拘谨。可能是有台版这个珠玉在前,后面内地版的翻译不敢太跳脱吧。
这个是台版发行的封面。上面的蒙娜丽莎表示,大家都在看我挖鼻子,只能用委婉不失尴尬的笑掩饰不安!!!
一次畅快的挖鼻经历,感觉整个天灵盖都通透了!
我们说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会成为一门学问,爱好也是如此。唐代陆羽就是因为太爱喝茶了,总结出了《茶经》一书,被尊崇为茶圣。宋人宋慈就是因为对各类案件具有丰富的经验,写出了世界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虽然书中案例不乏有违背现在医学人体解剖的知识,但为当时的仵作鉴定案件提供了帮助。
《挖鼻史》一书的作者是罗兰·弗雷特(Roland Flicket)就是一个潜心将挖鼻研究做到极致的一个人,将个人爱好变成一门学问。他是一位先天天赋极高 后天实践技术了得的挖鼻专家。根据书中所述,因为弗雷特在挖鼻研究上的突出造诣,被授予了米国挖鼻最高荣誉奖——国会勋章。他还在母校担任鼻考古学专业的荣誉教授,同时也是牛津铜鼻学院的客座学者。(这段一本正经的描述是从书中作者介绍中得来的,纯属作者胡诌。别当真!认真你就输了!)很可惜,因为他太爱挖鼻子了,导致鼻孔异于常人,所以江湖上只有他的传奇作品,没有留下他的照片!
突然发现周星驰演过的电影里面,好多挖鼻子的场景,无法直视了
这本书娱乐性占主要比例,但也有存在的价值。当我的小伙伴看到我写的这段话的时候,她骂我说价值到底在哪里?我这个诡辩奇才当然可以解释啊!!就像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和《泉》一样,艺术和研究不一定只能有一种声音和秩序,实验和试错的部分也是价值所在,只要不反人类,那些反规律、反传统的东西对拓展艺术的疆域还是有可探索的价值。
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这个ip太好用了哈哈哈哈,大家搞创作都爱带她
《挖鼻史》一书共分八节,介绍挖鼻历史(杜撰了好多冲突事件!!比如当时的君主觉得挖鼻屎恶习,不让民众挖,结果举国反抗,建立新世界等等)、介绍四大挖鼻技术——“挖、掏、弹、抛”、介绍不同星座的挖鼻特性,通过挖鼻屎知道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等。非常值得佩服的地方在于,这本书魔改了好多世界名画,如果我不是把中外美术史背得滚瓜烂熟,肯定被骗得死死的!!(你敢想象书里面说人类的挖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时期吗?还放了一个埃及壁画中的人物用手指挖鼻孔的造型)
梵高:“我真的没画过!!”
左边是原画!!我真的差点就信了蒙克画了右边这副画
如果不是《挖鼻史》这本书,我还没发现关于鼻屎的书籍还真有不少。如果说《挖鼻史》是一本正经用文字讲关于挖鼻子的故事,还有两本儿童绘本说的也是挖鼻子的故事,《挖鼻孔的大英雄》、《公主怎么挖鼻屎》。用轻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孩子们,鼻孔内有分泌物是正常的现象。挺好玩的绘本故事,恶趣味也是满满。
里面描述了小动物们幻想公主吃鼻屎,把鼻屎黏在墙上等场景。恶趣味哈哈哈哈
在聊完这本书之后我们来聊个题外话:如何读一本好书?
当闲暇时刻,想翻看一本不乏味且能拓展知识面的书籍时,该怎么快速地从海量的图书中选一本能充实生活的好书?有些出版社为了快销,抓住噱头紧跟潮流出书,但对书籍的品质把控不严,内容浅薄漏洞百出,读者读了一大段以后发现自己踩雷了,但看到一大截弃之可惜,只能索然无味的读下去。
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时,我推荐从出版社着手。我在图书馆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进行选择。我通常会从以下几个出版社进行选书,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我大学和研究生期间都是学美术的,我个人偏好中外美术史和美术作品类的书籍。中信曾推出过日本作家中野京子《胆小别看画》的美术作品鉴赏系列书,作者从一些恐怖惊悚的美术作品中分析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本书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解读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十数人在破碎的船板上,幸存者寥寥,生者攀附在逝者苍白的肢体上,不知还能不能等到生的希望。联系到油画背后真实惨烈的死亡事件,船上的生者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吃掉自己的同伴,那种绝望的感觉。
热里科:《梅杜萨之筏》
*好困,不写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