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这个词,笔者开始也是一样。什么是成芯作用?什么是无损伤针?无损伤针(non-corng needles)又称非取芯针、不成芯针。与常规使用的注射针相比,该类注射针包含一个折返点,且斜面稍长,角度较小,进而有效避免 “成芯作用”,以免因损伤隔膜而导致漏液或导管阻塞等情况的发生。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1)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穿刺针头的那些事儿,你都了解吗?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AV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输液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输血等。

输液座呈扁圆形帽状,顶面为液态硅胶的穿刺隔,侧面开口连接硅胶导管,液态硅胶材料的穿刺隔具有自动修复穿刺损伤的功能,确保上千次的穿刺不会渗漏。

TIAVP在输液时需要与无损伤针连接使用。无损伤针穿刺后需将针翼平铺于输液港底座上,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2)

什么是无损伤针?

无损伤针(non-corng needles)又称非取芯针、不成芯针。

与常规使用的注射针相比,该类注射针包含一个折返点,且斜面稍长,角度较小,进而有效避免 “成芯作用”,以免因损伤隔膜而导致漏液或导管阻塞等情况的发生。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3)

什么是成芯作用?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这个词,笔者开始也是一样。

简单来说,我们临床配药时,注射器针头穿刺药瓶的橡胶塞时,有时会切割下一小块胶塞(称为取芯)。

输液港顶部穿刺隔是由硅胶制成的,穿刺过程中,如果使用普通注射针,可能也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

现如今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以很好过滤这些加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但输液港不一样,输液港已经植入皮下组织,为了防止产生硅胶粒,则需使用无损伤针(不成芯针),其相当于侧孔针,可以防止在隔膜中形成孔洞。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4)

不使用无损伤针会导致什么后果?

当针在硅胶隔膜上取芯时,会出现几个问题。

首先,在硅胶隔膜中产生了缺陷,这可能导致其渗液。

其次,在使用期间,异物(即硅树脂条)可能被推入患者的组织或血管系统中。不但可能损坏输液港,硅胶粒/硅胶屑通过血液迁移到患者的心脏、肺或大脑,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国外的一例普通针头穿刺导致的案例如下图: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5)

另外万敏等对植入式给药装置两种针的研究对比如下图: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6)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7)

然而无损伤针穿刺1000次后没有或脱屑很少。

头皮针穿刺输液港可行吗?

高洁在报告中提到使用了5号小儿头皮针,操作者将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排气 ,完毕后将头皮针斜面朝上折成约 100°角。左手的拇指与食指 、中指做成三角形,固定输液港,确认此三指的中点。针头从中点处垂直插入穿刺隔,直达储液槽的底部。针柄下垫上无菌小纱布,固定妥善后进行输液治疗,输液期间每日更换敷料及小儿头皮针。

但该方法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且由于操作者不同,可能导致手法有误差导致输液港损伤。

其次,5号头皮针针梗较细,使用过程中不但容易弯折还容易牵拉脱出。因此不建议使用。

无损伤针斜面背对导管出口,会不会影响流速?

2016版美国静脉治疗实践指南中建议,无损伤针采用背向摆放(即无损伤针斜面与输液港导管出口成180°),理由是冲管时可以去除更多的残留蛋白质。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8)

植入式给药装置介入专家共识中提到:无误伤针穿刺后,调整针斜面背对注射座导管锁接口(成180°),这样冲洗液可在注射座内形成漩涡而不是直接进入导管口,可以有效地冲刷注射座储液槽残余药液及血液,以免导管阻塞及相关感染发生。

输液港能反复埋针多少次:输液港无损伤针这些知识点(9)

那么无损伤针斜面背对导管出口,会不会影响流速呢?朱雅文的研究显示,正向摆放组最大滴速为183.96±9.23滴/min,显著高于背向摆放组151.02±10.11滴/min (P<0.01),但在临床中,2种摆放方法均能保证有效输液速度,可以满足特殊药物的快速输液需求,这与我国植入式给药装置专家的观点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无损伤针斜面背对导管出口能保证有效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l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M].Alphen 8tan den Rijn:Wohers Kluwer 2016:64-69.

[2]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植入式给药装置介入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7):7.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陈钰莹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