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刘备与赵云:穿龙袍不像天子
复原刘备与赵云:穿龙袍不像天子如果我们把这段话理解为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董和署大司马府事,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刘备进位汉中王并自称大司马,把左将军的帽子甩给了马超,那诸葛亮这位没有爵位的军师中郎将,岂不成了都亭侯马超的下属?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宠信程度已经超过了诸葛亮,没有爵位的诸葛亮只捞了个“署左将军府事”,还不是专任:“先主定蜀,征和(董和,字幼宰,原为刘璋下属益州太守)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细算起来,刘备给自己戴上了王冠,只封了黄忠为关内侯,张飞的新亭侯爵位,是在荆州的时候就有了的。刘备的小气,还体现在他建号称帝后,这就是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天子的具体体现:既然是继承了汉室正统,就应该按照列祖列宗的规矩来,可是他居然既没给诸葛亮封侯,也没让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那是建兴元年刘禅接班之后的事情。刘备称帝后也不给长坂坡救阿斗,入川之战连克江阳
三国之争,也是人才之争。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而且后来几乎都封侯拜将,除了几个晚节不保者,最后基本都能有一个不错的谥号。人比人,气死人,把曹魏和蜀汉功臣宿将的待遇对比一下,我们就为诸葛亮和赵云等蜀汉功臣宿将感到愤愤不平。
诸葛亮和赵云的忠贞毋庸置疑,但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任何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刘备活着的时候为何坚决不给诸葛亮赵云爵位?眼看着刘备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这二人为何不离不弃?
诸葛亮和赵云有功不封已经够委屈了,比诸葛亮赵云更委屈的,是还有四人生不封侯死无谥号,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错跟了刘备:早知刘备穿上龙袍也不像天子,在封侯拜将问题上扣扣搜搜,还不如早年间就弃刘归曹了!
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跟曹操袁绍孙权比起来,好像有点小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刘协当成了橡皮图章,给他的手下大肆封侯;孙权有父兄留下的江东六郡,封官加禄也是大手大脚;刘备的四方将军却只是三个亭侯一个关内侯,而关羽为汉寿亭侯、马超为都亭侯,那还是曹操用刘协的名义册封的。
细算起来,刘备给自己戴上了王冠,只封了黄忠为关内侯,张飞的新亭侯爵位,是在荆州的时候就有了的。
刘备的小气,还体现在他建号称帝后,这就是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天子的具体体现:既然是继承了汉室正统,就应该按照列祖列宗的规矩来,可是他居然既没给诸葛亮封侯,也没让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那是建兴元年刘禅接班之后的事情。
刘备称帝后也不给长坂坡救阿斗,入川之战连克江阳、犍为两郡,汉中之战空营计大破曹军主力的赵云封侯,还打破汉朝惯例,不给诸葛亮开府封侯。却在当拿下益州之后,就封荆州降将黄忠为关内侯、益州降将吴懿讨逆将军、关中都督,封益州叛徒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后来又将其提升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宠信程度已经超过了诸葛亮,没有爵位的诸葛亮只捞了个“署左将军府事”,还不是专任:“先主定蜀,征和(董和,字幼宰,原为刘璋下属益州太守)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如果我们把这段话理解为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董和署大司马府事,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刘备进位汉中王并自称大司马,把左将军的帽子甩给了马超,那诸葛亮这位没有爵位的军师中郎将,岂不成了都亭侯马超的下属?
刘备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的事情不止一件,至于是否会寒了一帮老兄弟的心,一向以仁厚著称的刘备似乎并不在乎,因为他的舅哥兼最大赞助商糜竺,也被挂了起来:“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
读者诸君不要误会,糜竺班在诸葛亮之右,并不是说文东武西排排坐的时候糜竺第一诸葛亮第二,而是说安汉将军比军师将军的位置靠前一点,这一点我们从群臣的劝进表中就能看得出来。
刘备进位汉中王,劝进表由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领衔,排在诸葛亮前面的还有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推刘备为帝的领先者是太傅许靖,接下来是安汉将军糜竺,诸葛亮位列第三。这份劝进表上,当然不会有关羽的名字,刘备兴高采烈地操办登基大典的时候,关家正在披麻戴孝。
关羽已去,张飞、马超、赵云、魏延等人都是武将,这种事情也轮不到他们开口。刘备托孤,也是将诸葛亮和李严相提并论——在刘备遗诏颁布之前,有多少人对李严有印象?
李严和魏延在《三国志》中同传,魏延比李严的地位却低了很多:建兴元年,刘禅封李严为都乡侯、魏延为都亭侯——很多人都认为魏延在蜀汉的地位比赵云高,事实是魏延封都亭侯的时候,赵云也受封永昌亭侯:汉末侯爵从高到低依次是县侯、名号乡侯、都乡侯、名号亭侯、都亭侯、关内侯。
能力和战功不如诸葛亮的曹魏东吴谋士比比皆是,别人不说,咱们就说活到建兴(曹魏黄初)年间五子良将的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爵位都比蜀汉五虎大将和诸葛亮高:张辽晋阳侯、张郃为鄚侯、徐晃为杨侯,都是从乡侯晋升县侯,诸葛瑾后来成了东吴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宛陵侯。
刘备活着的时候,坚决不给诸葛亮和赵云,这二人如果不是忠贞不渝,早就跑到曹魏或东吴去了——诸葛亮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赵云浴血奋战舍生忘死,难道不是“男儿万里觅封侯”?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备扣扣搜搜,要是换成别人,像赵云那样功高不封的良相良将,早就跑到曹魏东吴去封县侯了。
不仅仅是诸葛亮赵云憋屈,我们细看跟随刘备东奔西跑的糜竺、简雍、孙乾、伊籍,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这四个人为何都找不到封侯记载?
封侯为人生重事,如果封侯,那肯定是要在传记中留下记录的,这四人在《三国志·卷三十八》中同传,职务分别是安汉将军、秉忠将军、昭德将军、昭文将军,生前无爵位,死后无谥号,还真不如跟着曹操或曹丕混了。
糜竺、简雍、孙乾、伊籍等人抛家舍业追随刘备多年,最后别说跟曹营顶级三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相提并论,就是跟第二等的程昱等人,也是没法比:程昱生为卫尉、安乡侯,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董昭为司徒、乐平侯(乡侯晋升为县侯),谥曰定侯;刘晔为大鸿胪,谥号景侯;蒋济为太尉、都乡侯,谥号景侯;刘放、刘资兄弟二人先为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然后又同时晋升骠骑将军、卫将军,死后谥号分别为敬侯、贞侯……
给曹家打工,活着的时候封县侯乡侯很正常,只要不犯大错,死后都能有一个不错的谥号,而刘家在西蜀割据多年,除了不管成不成气的子孙都封王之外,县侯一个都找不到,有谥号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本来很正常的谥号,到了蜀汉却成了稀罕物,读者诸君请试想一下:诸葛亮赵云不叛逃,是不是太忠诚了?糜竺、简雍、孙乾、伊籍要早知道自己生不封侯死无谥号,会不会早就改换门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