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马拉松:人生是马拉松--
人生就是一次马拉松:人生是马拉松--大班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生活作息时间,一定要对小学的作息时间有所了解,并对小学作息时间进行调查与对比。可以适当模仿、感受一下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兴趣,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认真做事情;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在幼儿园,我们会利用户外时间带领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或是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游戏,让孩子们多接触“新朋友”。我们会和孩子分享“我今天交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XXX,我们在一起玩了……游戏”, 从心底愿意去交朋友,对升入小学结交更多新朋友产生积极的愿望。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家长,同时也愿意配合家长做事。02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常常听到“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时颇不以为然,心里还会默默地念叨一句:“起跑线在哪里?”后来有了孩子,看着周围人或是带着孩子上补习班忙得不亦乐乎,或是想方设法进名校,心里也不禁着急起来。但冷静下来一想,“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是拔苗助长,是违背幼儿身心生长发育规律的。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马拉松式的长跑——马拉松从来没人在意抢跑,因为绝不会有人“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宝贝,你慢慢来!”
幼儿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了他们的人生 “马拉松”,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其实已经在为入学做准备。家长首先要正视一点,人生的马拉松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道风景,还有学会生活、交往、在困难中站起来……这些都是这场马拉松中不一样的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使他们的人生马拉松变得绚丽多彩,而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和想法强加于孩子的身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列举了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01加强孩子的社交能力,交际依靠表达。
在幼儿园,我们会利用户外时间带领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或是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游戏,让孩子们多接触“新朋友”。我们会和孩子分享“我今天交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XXX,我们在一起玩了……游戏”, 从心底愿意去交朋友,对升入小学结交更多新朋友产生积极的愿望。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家长,同时也愿意配合家长做事。
02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大班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生活作息时间,一定要对小学的作息时间有所了解,并对小学作息时间进行调查与对比。可以适当模仿、感受一下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兴趣,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认真做事情;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03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入学前,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短时间到长时间,从瞬间记忆到有意记忆。例如,看完一个简短的视频故事,进行开放式提问:“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对故事中的哪个环节很感兴趣?为什么?”第二天和幼儿回忆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你还想到什么了?今天你有喜欢哪个环节了?为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再和孩子们沟通故事中的内容,长此以往,既可累积下来一些故事,也将不断回忆和讨论变成一种常态,让孩子们喜欢记忆,愿意观察,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此外,还可以和孩子们畅聊周末外出的趣事,如:风景、事物、游戏……
[��ذF*
04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自己会尝试解决,但更多还是依赖老师的帮助。升入小学后,孩子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独立解决许多原来由幼儿园老师帮助解决的日常生活问题,一些问题要完全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因此在入小学前,孩子具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前提。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底愿意感受这份光荣的“独立”意识——证明自己长大的一个重要表现。老师和家长可以尝试适当“示弱”,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实践完成,同时鼓励并与孩子一起进行经验梳理,从而让他们提高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独立”的向往。
“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