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建安二十年,孙权听说刘备已经取得了益州之地,便要求刘备履行约定,归还属于自己的领地“荆州”。刘备的蜀汉事业可以说蒸蒸日上,大有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趋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三次皆是巧妙运用火攻破敌的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其中夷陵之战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鼎立成为事实。有趣的是,这三场都与“火”息息相关的战役,彼此也存在紧切的联系。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事业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有诸葛亮的辅佐及关羽、张飞、赵云等几员大将的效忠,蜀汉之军先后取得了沃野千里的荆州之地,富饶天下的益州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和成都。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7月,刘备以“孙权背信弃义投靠曹操,杀害自己兄弟关羽”为由出兵讨伐孙权。

战争前,刘备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便出击,而后败于夷陵,损失惨重。本人也因在夷陵之战中落败而耿耿于怀,最终病死在永安城中。蜀汉之军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历朝历代的名家学者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毛主席也曾对刘备的夷陵之败进行过评价。那么,在毛主席看来,刘备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呢?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1)

夷陵之战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三次皆是巧妙运用火攻破敌的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其中夷陵之战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鼎立成为事实。

有趣的是,这三场都与“火”息息相关的战役,彼此也存在紧切的联系。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事业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有诸葛亮的辅佐及关羽、张飞、赵云等几员大将的效忠,蜀汉之军先后取得了沃野千里的荆州之地,富饶天下的益州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和成都。

刘备的蜀汉事业可以说蒸蒸日上,大有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趋势。

建安二十年,孙权听说刘备已经取得了益州之地,便要求刘备履行约定,归还属于自己的领地“荆州”。

“到手的鸭子是不可能放飞的。”刘备当然不情愿,他一再推脱并借口说:将在来年攻打凉州,再用凉州换取荆州。”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2)

刘备的背信弃义让孙权怒火中烧,他让自己的领兵大将东吴大都督吕蒙偷袭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听说孙权怒了,率兵攻打自己的地盘,刘玄德也命令镇守大将关羽率兵五万与孙权对峙。

一时间,孙刘大战一触即发。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本该冷观“鹬蚌相争”坐收渔利的曹操突然“横插一脚”。

建安20年,曹操发兵夺取了益州北部的重要屏障“汉中”。

这让刘备十分头疼,为夺回这个重要的出川之口,刘备主动与孙权谈叛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至此孙刘双方矛盾得以缓和。

在达成协议没有后顾之忧以后,刘备当即命令严防死守、盛食厉兵。大将黄权立即领命带领兵马镇守益州的北部疆界,防止曹操居高临下偷袭益州。

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刘备的实力大为增强。

建安23年,刘备率领自己的主力部队与曹操争夺“汉中”这块战略要地,经过一年的征战,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并于这一年称汉中王,至此刘备的事业到达最高峰。

苏洵的《权书上•心术》有“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此时刘备本应该按照当时诸葛亮的战略安排,休养生息,团结孙权,积蓄实力。

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令一员大将率荆州之军向洛阳进攻,一员大将率益州的兵马出秦川,从而一举平定天下!

但此时本应继续镇守荆州的关羽却反其道而行。在这关键时刻率领大批部队向曹操的洛阳、许昌进发,这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3)

可能是前期关羽的仗打的顺风顺水,导致他的骄狂之心日盛,逐渐觉得自己是武略天下第一,难逢敌手,独孤求败。

在水淹七军之战后,关羽这种骄狂之心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更是没有把孙权集团放在眼里,当孙权派遣使者来见关羽,提出联姻的想法,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的时候,他居然大骂孙权派来的使者,并且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使者回去如实将关羽的态度告知给了孙权。

孙权一闻此言又惊又怒,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用武力夺回荆州的战略思想。于是孙权趁关羽率领的主力军在北方征战曹操之际,派出自己的大军攻取了荆州之地。

最终,关羽也因骄狂难逃败走麦城,命丧沙场的命运。

这一战之后,刘皇叔不仅痛失了他的“好基友”大将,还失去了与北方曹操集团抗衡的重要战略要地,“赔了“大将”又失城”。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4)

更为严重的是,没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诸葛亮北伐势必要翻越八百里秦川的崎岖山路,这使让原本艰难无比的北伐之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失败结果,

从而导致蜀汉成为了三国中的最弱者,蜀国成为了一个地区性政权,不具备和东吴、曹魏争夺天下的资格。

刘备深知“得荆州者执天下牛耳”,更加清楚荆州对自己匡扶汉室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刘备一直想发兵夺回荆州,但碍于天下形势的变化加上文臣武将的谏阻,夺荆州的战役一直迟迟未能进行。

孙权当然明白荆州对于刘备的意义和重要性,孙刘两家迟早会有一战,因此,为防止荆州“得而复失”孙权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等待着孙刘之战的来临。

孙权承认曹丕北方称帝,而曹丕也封孙权为吴王,至此孙权的北方边境暂时安定。政治上,拉拢曹魏政权,孤立了刘备的蜀汉政权。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东吴对新得荆州的统治力,他免除了荆州之地百姓一年的赋税。

为了让荆州的百姓承认东吴政权,孙权拉拢了荆州之地的世家大族避免荆州百姓被刘备挑唆,反叛东吴。

军事上,孙权迁都武昌,设立武昌郡。他让自己信任的指挥随时待命指挥与刘备之战争,并让自己的兵马进行积极整军备战。

章武元年,刘备继皇帝位,他成为此时天下的第2位皇帝。这年秋天,刘备当即下令集中蜀国的全部大军(20万)向吴国发起了进攻。

吴国的孙权也在刘备宣布伐吴不久就得到了消息。孙权任命陆逊为东吴的“元帅”,率领五万吴军将士迎战刘备,自己则在后方主持工作。

东吴这位小将陆逊也是排兵布阵、攻城略地的好手,曾被称赞为被赞为“社稷之臣”。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5)

他跟随孙权多年,一生忠心耿耿,出将入相,为东吴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他接到上级的命令的那一刻,就知道此战关系着东吴的百年兴衰。

陆逊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此时的刘备正是兵锋正锐,势不可挡之时,吴军的实力和蜀军相比是敌强我弱的情况,如果采取当时朝野上下普遍赞成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那么吴军必然会遭致惨败。

因此他主张要避敌锋芒,等待战机,对于刘备的大军进行了积极的防御作战,并把刘备大军阻击在“夷陵”山脉附近,绝对不能让刘备大军有机会踏入江汉平原,避免刘备一路平推。

他建议将刘备的大军死死拖在崇山峻岭之中。

在攻吴之战中,刘备大军前期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到了后期吴国这边拼死抵抗,再加上陆逊组织有方,战事逐渐胶着,刘备大军在夷陵进退两难,只能在夷脉之间驻扎营地。

为了减缩短时间战线,刘备每天派大量将士到陆逊的营寨前骂阵,想以此诱敌而出。

不过,陆逊对刘备的小心思心知肚明,他对于刘备的任何谩骂之声都不充于耳,选择龟缩不前,静待时机。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6)

据探子汇报,陆逊那边根本不为所动,整日厉兵秣马、磨戟练兵,刘备更焦急了,他深知自己必须速战速决,赶快拿下荆州之地,他决定到前线亲自指挥,鼓舞士气。

当时蜀国的著名大臣黄权认为刘备不易奔赴东吴对线的最前沿,劝说道:“东吴的士兵们都是十分强悍的,而我军处于长江的上游,进易退难。

“恕老臣直言,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那么我军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陛下之安危事关江山社稷的安危,请陛下三思。陛下实在不宜身处敌我战争前沿,陛下还是在后方坐镇为妥,只需派遣臣到前方去与东吴交战。”

但是刘备没有采纳黄权的建议,此时的刘备依然认为陆逊是一个黄口小儿,不止一提,他可以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打败东吴大军重夺荆州之地。

他弃舟上岸将二十万大军全部驻扎在夷陵、猇亭的山脉中,连营数百里,史称“七百里连营”。

曹丕在洛阳听到刘备连营数十里以后,他这样说道:刘备不知道兵法,哪有连营数百里以拒敌者?

而此时,刘备的敌人陆逊也深知自己一直等待的战机已经到了,他对孙权这样说道:

“我听闻刘备以前用军,败多胜少。现在他放弃水陆并进的正确战术方针,而连营六七百里,必然是他已经黔驴技穷,我军可安枕无忧了。”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7)

经过几个月的对峙以后,章武二年六月,陆逊命令东吴的将士们一人拿一把茅草,准备对刘备的700里连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火攻,

当陆逊的火扔进刘备驻扎营地,火借风势燃烧越发猛烈,大火滔天,蜀军死伤惨重,刘备在将士们的掩护下撤退,只落得个大败而归的结局,不久,便病逝于永安。

刘备战败的原因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因为战略误判导致蜀国一败涂地,从此蜀国一蹶不振成为三国之中的最弱者。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8)

刘备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的原因,古今各位名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毛主席这样评论道:刘备是善于用人,能够团结各方人士,这是其成就三分天下的基础,众所周知的“如鱼得水”的故事,正是刘备领导才能的具体体现。

但在刘备的人生性格中,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分不清主次矛盾,易感情用事,这期导致他兵败夷陵的直接原因。

根据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规划,当时的蜀国应该是休养生息,等待国家实力强大,天下局势大变时机成熟之时,北伐曹魏,

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蜀国与北方的曹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与孙权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孙权数次讨要荆州,诸葛亮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这显然引起孙权不满,最终在无可推脱之下,才和孙权结了平分荆州的协议。

刘备并未严格执行恰当的国家战略,派遗了一个骄狂任性、不能执行“联孙抗曹”的关羽去镇守荆州,这就是刘备战略决策,调兵遣将失误的突出表现。

其次,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麦城。

尽管刘备已知道自己北伐中原的重要战略要点已经落入孙权之手,还不顾文臣武将的反对,一意孤行坚持要用武力夺回荆州,这一番操作与当初知人善任的刘备相比大相径庭。

再次,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他的手下并没有合适的智囊团和独挡一面的将军。

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刘备麾下的智囊团有何人:

其一为庞统,其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时,已经不幸战死。

其二为法正,这位蜀国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于建安25年因病去世。

其三为黄权,曾被封为镇北将军,这位谋士因自己的谏阻而不被刘备待见。

其四为诸葛亮,他也因为谏阻刘备,反对攻吴,而被刘备留在了成都。

统军将领对于战争的胜败至关重要。刘备手下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分别为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刘备为何会在夷陵惨败于陆逊(9)

关羽不用说,在夷陵之战发动之前,已经被东吴的吕蒙所杀;

张飞在发动夷陵之战时,被自己部下斩杀;

黄忠、马超也在刘备称汉中王后,不幸去世。

刘备那边能拿得出的统军之将只有一个赵云,但就是唯一的赵云也因反对这场战役被刘备留在了成都北防曹魏。

反观孙权这边,真可谓是兵强马壮,虎将云集。他不仅有著名的统军将领陆逊,而且孙权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统帅,再加上他的“高配置”智囊团。

这一上一下、一正一负、一加一减就预示着刘备在发动这场战争之时就注定其失败的命运。

而毛主席所言,他没有很好的执行《隆中对》中“联孙抗曹”的战略方针,违背了天下大势,这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结尾

刘备因知人善任而被陈涉称为有“高祖之风”,这是使得其事业蒸蒸日上,日益辉煌,做到汉中王的原因。

但是刘备的心机魄力、胆识谋略却是远远比不上曹操的,这就导致了他的事业一直被曹操压一头,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听闻关羽被杀以后,刘备作为一国之主,既不能理智分析,权衡利弊,也没有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及时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是一意孤行,最终走到了“兵败夷陵,含恨而终”这一步。

没有一个明断的君主,蜀汉事业即使有诸葛亮这样千年难遇的人才,也难以挽救其灭亡的结局。

正如1958年,毛主席所评论的那样:“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