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这种文章,我前面也多次讲过,讲汉代文章的时候也批评过,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但是这个流行病好奇怪,这种对仗的、整齐的、讲究词藻的非常艳丽的这种句子,它特别容易繁殖,就像我们好多流行病一样,它特别容易传播,你一不防范,它就起来了。我们一听到古文运动就很奇怪,这么两个了不起的人,怎么会做复古主义去推动古文?他们是不是落后了?不是。他们所提倡的古文,主要是指先秦两汉时代那种自由散落,不受形式局限的那种好的文体,针对的对象是魏晋以来的骈体时文。骈体文就是魏晋以来那种特别讲究对仗,特别讲究华丽,特别讲究虚假的文章类型。——余光中 《寻李白》唐代的文学精神除了集中体现在唐诗里边,散文领域也占有一定比例,当然散文比起唐诗来就要逊色很多,但唐代的散文也值得大家的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唐代的散文。我们讲唐代的散文,历史上有一个叫唐宋八大家的说法,那唐代有两个,宋代有六个,唐代的两个就是韩愈和柳宗元,这是唐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唐诗之美,在于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唐诗找到自己的精神共鸣,总有一句会触动你的心弦。——佚名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寻李白》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1)

唐代的文学精神除了集中体现在唐诗里边,散文领域也占有一定比例,当然散文比起唐诗来就要逊色很多,但唐代的散文也值得大家的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唐代的散文。

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柳宗元

我们讲唐代的散文,历史上有一个叫唐宋八大家的说法,那唐代有两个,宋代有六个,唐代的两个就是韩愈和柳宗元,这是唐代散文的代表。那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是推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我们一听到古文运动就很奇怪,这么两个了不起的人,怎么会做复古主义去推动古文?他们是不是落后了?不是。他们所提倡的古文,主要是指先秦两汉时代那种自由散落,不受形式局限的那种好的文体,针对的对象是魏晋以来的骈体时文。骈体文就是魏晋以来那种特别讲究对仗,特别讲究华丽,特别讲究虚假的文章类型。

这种文章,我前面也多次讲过,讲汉代文章的时候也批评过,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但是这个流行病好奇怪,这种对仗的、整齐的、讲究词藻的非常艳丽的这种句子,它特别容易繁殖,就像我们好多流行病一样,它特别容易传播,你一不防范,它就起来了。

所以,韩愈、柳宗元两个文化大家,他一定要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那种正常的文体,我前面讲到的是散落自由,不受形式局限的那种朴实、那种厚重的文体,而不要再去流行那种骈体时文了,这个我们就不主张了。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2)

韩愈、柳宗元既是政敌又是好友

所以,他们所推动的古文运动,你猛一看是倒退,由时文倒退到了古文,其实是切中时弊,对于流行长久的那些陈词滥调进行了批判和否定。因为韩愈、柳宗元本身又是散文作家,所以他们不仅提出了古文运动的主张,而且用自己成功的实践对自己的文学主张作出了示范。

注意,好多理论家他是写不出示范的文章来的,他只能提倡,但韩愈、柳宗元他们本身是散文大家,又能做出示范,既有主张又有示范的作品,这一来,就影响就很大了。

所以,后来苏东坡赞扬韩愈,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指的就是为文学的传承找到了新的起点,这点非常重要。按照苏东坡的说法,文章已经衰了八代了,八代衰落,衰落在哪里?衰落在那种对仗的、华丽的陈词滥调里边,已经衰落了那么久了。

由于韩愈领头,柳宗元和他一起把这种时文进行了批判,提倡古文,所以他把八代的衰落重新振兴起来了,功劳非常大,历史性的功劳非常大。

我们有的时候也经常想起,因为我们的文化当中也一直会流行,这个历史上一模一样,过一阵就会流行那种华丽的、空洞的讲大话、空话,又是整齐的对仗这种排列的文章。什么时候能够像人说话一样,按照正常的语言实实在在很质朴地来讲,这就是韩愈、柳宗元他们倡导的回到古文运动。

但问题是,起点是找到了,弊病也指出来了,但是要让唐代由于古文运动形成一个很大的成果,那难度还很大。所以苏东坡说“文起八代之衰”,是指对一场改革运动的宏观的赞扬,并不是对文学成果的全面肯定。这点很重要,“文起八代之衰”,并不是肯定唐代的散文成果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还没有。他只是对韩愈、柳宗元所提倡的那个改革运动,他需要赞扬。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3)

苏东坡一方面说“文起八代之衰”,但同时他又不能不说“唐无文章”,唐代都去写诗了,唐代没有好文章,他说“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韩退之就是韩愈,他说唐代没什么文章,我看了看就是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那篇文章写得好了,就一篇。

但这话是不是苏东坡讲的?我心里边有一点点怀疑,因为这个口气太大了,怎么讲,“唐无文章”四个字不太像,像苏东坡这样一个很平稳的人的评判,我们今后还要考证一下,但是我们作为后人不能不肯定,在散文上,唐代确实不能和苏东坡的宋代相比。

唐代尽管有韩愈、柳宗元,韩愈也写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但是韩愈的很多文章,我们分不清他到底是论文还是散文,警如像《原道》、《原毁》、《师说》、《争臣论》等等这些文章都很有名,文章内容也不错,但这些到底是论文还是散文?我的意见,我的看法,基本上应该属于论文,它逻辑很清楚,道理也很强大,但是缺少文学的成色。

韩愈,当然也写过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文章,但是文学品相比较独特的,确实是苏东坡表扬的那一篇《送李愿归盘谷文》,他的正的题目叫做《送李愿归盘谷序》,序言的序,这篇文章确实是韩愈的文章当中特别好的一篇。

韩愈,因为后来他文化地位比较高,是文坛领袖了,他一写那些大文章,就很像论文,但散文最好不要由很高官职的人来写,不要说大话了,不要说空话了,所以韩愈在这方面就不如他的好朋友柳宗元了,柳宗元就是在文学史上的好朋友了。

余秋雨散文古文:余秋雨223.韩愈和柳宗元(4)

文学史上,柳宗元的成就要高过韩愈,尽管他也写过像《封建论》这样的论文和散文很难分得清的这样的文章,但是柳宗元还写过一些带寓言色彩的哲理文章,成就最大的是那些山水游记,特别像《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涧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还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遊黄溪记》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山水游记,里边又包含某一种哲理,整体成就,柳宗元要超过韩愈,在这些文章里边,我更喜欢的柳宗元的文章,更喜欢的是《思溪诗序》。

韩愈、柳宗元的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

我推荐的韩愈的文章,也就是说我们要进入基础记忆的文章是三篇,柳宗元也是三篇。韩愈这三篇,第一篇就是苏东坡特别称赞的叫做《送李愿归盘谷序》,这篇文章我把它翻译成了现代散文。第二篇是韩愈的《送孟东野序》,第三篇也是韩愈的,《进学解》。韩愈,我的觉得必须记忆的是这三篇。

柳宗元的,第一篇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叫《愚溪诗序》。柳宗元的第二篇需要大家记住的,叫做《捕蛇者说》,这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好像我也看到过有这么一篇。柳宗元的第三篇,也就是必须记忆的第六篇,是《种树郭素驼传》,这我也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看到过。唐代散文我们应该记忆的是这么六篇。韩愈的三篇,柳宗元的三篇。

扩大记忆是这样的。韩惠的一个《师说》,这是第一篇,第二篇是韩愈的《杂说四》,就是说马的那一篇。第三篇是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第四篇也是柳宗元的,叫《钴鉧潭西小丘记》,第五篇也是柳宗元的,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大家只要有个印象就可以了,唐代的散文我们如果要记一下的话,主要是记住韩愈和柳宗元这两个人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