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文山欢迎你:从这里奔向远方
美丽文山欢迎你:从这里奔向远方“要大富修大道,要赶超修高速。”修一条区域高速公路,打通文山走出大山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强烈的企盼,也是“十二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立说立行。2013年2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平文高速建设,迅速启动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负责项目组织建设的平文高速建设指挥部,在州委、州政府强力指导和关心下,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手续报批、资金筹集等相关工作,并于2013年10月30日,在文山市德厚镇举行了平文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场道路暨征地拆迁动员大会。与出行不畅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文山州有丰富的经济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特别是三七、辣椒、生猪、肉牛等高原农特产业,就因为缺少一条方便快捷的高速通道,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效应,想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更是难上加难。突出重围 担当之路曾经,打开云南省的交通地图就会发现,在云南高原的高速版图上,通往文山州州府是
这是一条结束文山州府不通高速历史的大道!
这是一条云南省首家自筹资金建设的地方高速公路!
这是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奋进之路、团结之路、跨越赶超之路!
——这就是“平文高速”。这条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筹资金建设、自主运营管理的区域性地方高速公路,起于广昆高速公路砚山县平远镇,经文山市德厚镇,止于文山市薄竹镇。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长32.4公里。
突出重围 担当之路
曾经,打开云南省的交通地图就会发现,在云南高原的高速版图上,通往文山州州府是一项空白。两条自主修建的二级公路,虽然几经扩速翻修,但仍难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的需求。
路不通则痛。“有一次去昆明办事,因车祸在路上整整塞车2个多小时,后来只好从蒙自借道,花去十多个小时。”说起2012年的一次出行经历,市民张亚飞仍记忆犹新。
与出行不畅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文山州有丰富的经济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特别是三七、辣椒、生猪、肉牛等高原农特产业,就因为缺少一条方便快捷的高速通道,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效应,想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要大富修大道,要赶超修高速。”修一条区域高速公路,打通文山走出大山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强烈的企盼,也是“十二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立说立行。2013年2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平文高速建设,迅速启动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负责项目组织建设的平文高速建设指挥部,在州委、州政府强力指导和关心下,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手续报批、资金筹集等相关工作,并于2013年10月30日,在文山市德厚镇举行了平文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场道路暨征地拆迁动员大会。
作为全省第一条自筹资金建设、自主运营的地方高速公路,平文高速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平文高速公路建设。
民心所向 和谐之路
征地拆迁是公路建设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也是公路建设者和组织者最头疼的问题。不“啃”下这块硬骨头,工程就无法进行。然而,平文高速启动建设后仅仅6个月,全线5206.5亩土地、2780平方米房屋、26.63千米杆线、2512米水管、326冢坟地就基本完成征迁,基本达到“无障碍”施工,且未发生强制性拆迁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平文高速之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和谐征迁”,一方面得益于沿线各县(市)政府和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征地拆迁宣传工作深入人心,指挥部、项目部和施工方切切实实为群众着想。
“这是我们州自己出钱修的高速公路,路修通了,大家出行就都方便了……”平文高速指挥部征迁处处长桂铭银,被抽调到指挥部负责征迁工作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那段时间,他白天进村入户做宣传解释工作,晚上回来赶材料、做档案,累了就靠在木沙发上打个盹,一旦哪里有征迁矛盾,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调解,先后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400余起,被称赞为平文高速“开路先锋”。
“把平文高速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和文山各族人民的致富工程。”这是州委州政府的硬性要求和殷切期望。工程一开工,建设“管理效能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安全廉洁型” 的口号在平文高速公路全线喊响、全程践行。
为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出现“道路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状况,州纪委及时派出了廉政工作组进驻平文高速公路指挥部,指导制订了严密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排查出廉政风险点几十个,涵盖了征地拆迁、工程招标、材料采购、设计变更、计量支付、资金管理等工程建设流程的每一个“高危区域”,还分门别类,划分等级,再附以更详实的查堵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平文高速是一项涉及30多亿巨资的超大工程,如何把钱花得合规合法,从严控制概算,工程指挥部可谓没有少花心思。“小到一块指示牌的设置,大到项目变更,我们都是反复核算、认真比较、合理安排,想尽办法来降低融资成本,仅红新立交和蒙文砚接口立交两项,就节约2.6亿建设资金。”平文高速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李兵介绍说。
创新务实 安全之路
巍巍青山之间,26座高桥横跨沟壑,两条隧道穿越东西。主跨1168.08米的打磨冲特大桥,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大的难点,其中,最高桥墩墩柱达76米,相对于常规的20米左右桥墩柱,施工风险极大,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坡陡、地质条件差等实际,指挥部决定采用冲孔桩基及扩大基础,圆形或方形墩桩建设打磨冲特大桥。虽然指挥部从一开始就调配了专业队伍中的精兵强将,精心设计多条方案,但施工过程的艰辛和困难还是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76米高的桥墩我们反复冲孔8次,再不成功,我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说起打磨冲特大桥最高墩柱,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畅华仍心有余悸。为攻克这个难点,那段时间,杨畅华吃住在工地,白天与施工队一起冲孔,晚上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抢回了工程耽误的时间,保证了桥墩的质量和安全。
土基冲连拱隧道虽说只有390米,却是平文高速技术最高、最先进的一个点。土基冲山形和土质复杂,经认真研究,指挥部决定将原计划设计为中墙式连拱隧道结构,优化为中隔连拱隧道,即左右幅隧道共用一段加厚的初期支护,隧道不设置中导洞、中隔墙,两洞均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并委托云南省交通厅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无中隔墙边拱隧道单洞工法施工研究”,提供科技支持。
无中隔墙连拱隧道单洞工法在土基冲隧道建设上的成功应用,开创了我国新型连拱隧道在山区地形施工的先河。就土基冲隧道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的尝试,还因此每米节约造价近万元,提前了6个月的建设工期。
安全“零事故”,是平文高速创下的又一项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奇迹。
平文高速公路启动以来,指挥部在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学习的同时,多次组织人员到其他高速公路施工一线学习,引进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并积极争取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及质量监督部门技术支持,对工程质量进行第三方检测。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攻坚地段,指挥部通过开展“百日攻坚”“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倒逼工期,加强工程进度、监理、质量监督。
“我们基本天天都在路上,辗转各个工地检查工程安全。”指挥部质检处负责人刘毅打开装得满满的三柜子安全检查档案,边翻边说:“建这条路的目的和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具体负责质量安全的监督人,程序合规、进度达标、管理规范,是我们认定的唯一标准。”
据了解,平文高速公路建设至今,共发出安全整改通知430多条,安全处罚27份,作出停工整顿10处、罚款20多万元,实现了质量优、进度快、环保好的建设施工目标。
敞开山门 希望之路
2016年12月29日,平(远)文(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历时3年多的建设,平文高速不仅结束了文山州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也为文山迈向“一带一路”打开了快速通道。
平文高速开通运营半年多来,它催开了越来越多人的心花,一个个愿景也在人们脸上次第绽放——
文职人员小李说:现在出文山城区就是高速,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更快了。
大货车司机老王说:路通了,物流就通了,我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了。
做生意的许老板说:平文高速风景好美!在文山投资越来越有信心了。
……
平文高速改善的不仅仅是文山州内的“小交通”,更拉近了文山州与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时空距离,是实现“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支撑。平文高速的建成,补上了文山州连接滇中经济圈的一块短板,十分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传输。
随着蒙文砚高速年底建成通车,文山至麻栗坡、文山至马关等多条高速主干道相继开工建设,已清晰描绘出文山州未来发展的蓝图:尽快完善和形成“三纵两横一沿边”的路网布局,着力构建通边达海、畅通高效、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云南“辐射中心”建设战略,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北部湾、滇中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努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平文高速,路在脚下。
文山,将从这里奔向远方!(记者 张登海 通讯员 边富斌 喻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