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A先生的妻子B太太用钱大手大脚,不照顾孩子,甚至婚内出轨,最终提出离婚。而A先生苦苦哀求,希望B看在女儿的份上保持家庭的完整。B太太却拒绝沟通,不愿意见面把话说清楚,还说A欺骗自己,把家里的存款都用完了,不停地试图激怒A,语气带着讽刺和嘲笑。令A先生身心遭受煎熬,抑郁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 这就是典型的家庭中的冷暴力。施虐者通过伤害受虐者来使自己好受一些,并试图让对方去承担责任,避免自己的内疚或痛苦,这就是精神虐待的特征。冷暴力长期存在并不断发生,就会产生惊人的破坏力。而施虐者不在乎与他人的关系,没有同理心,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需要强调的是,尊重的含义: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痛苦。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1)

导语

冷暴力存在于职场和家庭中,然而很多人后知后觉,总觉得自己没做好,或者对方只是情商不够,从而深陷其中。当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一方变本加厉地施虐,另一方忍耐到达极限,最终关系破裂,给受虐方带来无法平复的创伤。

为预防无处不在的精神迫害,我们应该对“冷暴力”有所防备,并及时制止对方的暴行。冷暴力是什么?冷暴力属于一种暴力行为,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等让人痛苦的沟通和对待,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冷暴力中可分为施虐者和受虐者两个角色,施虐者多为职场的领导,或者家庭中的主控方,受虐者多为员工,或为家庭中较容易妥协,并长期忍让的一方。

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A先生的妻子B太太用钱大手大脚,不照顾孩子,甚至婚内出轨,最终提出离婚。而A先生苦苦哀求,希望B看在女儿的份上保持家庭的完整。B太太却拒绝沟通,不愿意见面把话说清楚,还说A欺骗自己,把家里的存款都用完了,不停地试图激怒A,语气带着讽刺和嘲笑。令A先生身心遭受煎熬,抑郁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

这就是典型的家庭中的冷暴力。施虐者通过伤害受虐者来使自己好受一些,并试图让对方去承担责任,避免自己的内疚或痛苦,这就是精神虐待的特征。冷暴力长期存在并不断发生,就会产生惊人的破坏力。而施虐者不在乎与他人的关系,没有同理心,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需要强调的是,尊重的含义: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痛苦。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C小姐原来是个开朗乐观的女孩子,在工作上表现得不错,经常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她充满热情,对同事和客户都非常友好。但是她的领导总是对她不满意,并常常找茬,几乎是抓到一点小错误就可以狠狠地训斥她。经常拿她和别人作比较,故意拉大差距,否定她的付出。终于有一天,C小姐在大会中崩溃,痛哭失声,让所有人非常错愕。她还说出自己有严重的失眠,心悸,肠胃不适等问题,最后离职了。

职场中的冷暴力让人防不胜防,员工因为担心失业总是默默忍受领导的精神霸凌,而不会去想,自己原来是遭受了精神虐待,长此以往会有损身心健康。员工也不敢太明目张胆地去反抗,因为地位和权利的悬殊,反抗几乎无效。而管理层更是对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有时觉得,压力也许可以提高利润。但是,提高员工的幸福度,才是提升生产力的最佳渠道,这已被很多研究证实。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2)

施虐与受虐双方的形成

职场中哪些人容易被视为施虐的目标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并非他们天生唯唯诺诺,习惯逆来顺受。相反,他们身上会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对工作也相当负责。同时,他们会挑战权威,对于领导的一些不合理的意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身上,有施虐者缺乏的东西。施虐者企图通过打垮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与他们建立联系,并获得掌控感和快感。从某种角度说,这样的施虐者就是没有症状的“精神病患”,争辩和讲道理都是无效的,可以做的是,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不陷入他们的思维怪圈,不被他们的恶行影响,敢于与冷暴力做对抗。

如果你的配偶或者领导出现以下行为,

你可以警惕起来,

因为冷暴力已经开始了:

  1. 拒绝直接沟通:打电话不接、发消息不回,问对方怎么了,对方说没事,却像是在回避什么,冷漠的态度让人抓狂。
  2. 言语歪曲:用冷漠、单调的语气,说一些可笑又荒诞的话,关键是含糊不清,让人不得要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3. 撒谎:传达隐晦却又自相矛盾的信息,开头说了一大片人,最后补充一句,我又没有说你。施虐者总有办法颠倒黑白,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受虐者会陷入不安。
  4. 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刻薄的言论看似是一种幽默,却能把气氛搞得特别不愉快,把沟通导向虚伪和无诚意的层次。比如在公开场合羞辱一个人,不给别人表达意见的机会,指桑骂槐却缺乏解释。
  5. 利用矛盾:施虐者用矛盾的信息妨碍沟通,受虐者拼命想解决问题,最后却徒劳无功,沮丧和失望变得在所难免。最后施虐者就是抱持着“都是他不对”的想法,而受虐者变成“都是我不好”的自责,这是一种转移罪恶感,也是伤人之处。
  6. 否定人格:一再强调对方毫无价值,费尽心机地让受虐者自我否定,提升施虐者的自尊。受虐者无法判断的话,自我就会消失。
  7. 离间与征服:自恋的施虐者擅长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比如八卦、影射、偏袒特定员工以及赏罚不明,以此伤人于无形。
  8. 展现强势:受虐者必须按照施虐者的标准行事,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批评。施虐者就是要让受虐者信服,逼对方接受他的主张 还可能披着温文和仁慈的外衣,比如说“都是为你好”之类的,其实只是为了毁灭受虐者的人格而已。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3)

自恋的施虐者特征:

这种施虐者非常在意自身体面的形象,所以当被披露是个施虐者时,很多人会大吃一惊。自恋者的主要性格特质是浮夸、极度自我中心、对他人完全缺乏同理心。他没有深沉的爱的感觉,无法了解别人复杂的情感,同时不能真正感受到悲伤、失落和哀悼。表面的失望或难过,仔细审视,那更像是愤怒或怨恨,还有报复的欲望。

他的人生只是为了寻找映照在别人凝视里的自我,其实他是个“假人”,制造假象以掩饰本身的空虚。从他人的疑惑或痛苦中,他能获得根本的快乐,同时也以压制和羞辱他人为乐。

受虐者的表现:

强大的内在紧张会造成身体的负担,初期症状有心悸、闷压感、呼吸困难、疲倦、失眠、神经质、易怒、头痛、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及焦虑的身心症状。如长期持续、有机体的抵抗力会逐渐衰弱,出现慢性焦虑,恐惧或难以控制的恐慌。

有的受虐者会一直抱怨自己的冤枉和打击,变得愤世嫉俗,爱发脾气。一再重提自己的遭遇,也会让周围的人陷入疲倦,希望他能够放下,想些别的事。但其实这是创伤并未平复,不是受虐者“想不开”而已。他们需要卸下控制的枷锁,才能真正解脱。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4)

实用建议

针对家庭冷暴力的建议:

  1. 放弃容忍到底的理想。
  2. 停止为自己辩解。
  3. 改变策略,坚决行动,不畏冲突。
  4. 寻找保持中立、提供帮助的朋友。
  5. 寻找法律或心理上的支持。

针对职场冷暴力的建议:

  1. 搜集相关证据,保障自己的权益。
  2. 在公司内求助,向HR或者管理层反映。
  3. 尽量表现出不在意,保持微笑并幽默回应。
  4. 保持戒心、恢复判断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5. 寻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6. 及时休假、给自己放松的空间。
  7. 认真评估这份工作是否值得继续,并采取行动。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5)

以上内容摘自法国作家玛丽 弗朗斯 伊里戈扬的《冷暴力》,加上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和案例。当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内心是极度震惊的,因为书里的描述和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太相似了。虽然在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已对冷暴力立法,但在国内,仅仅是刚普及概念,更无从谈起对施虐者的惩罚和管控。太多的受虐者存在于身边,眼看着一个个都迷失自我,痛苦不堪,甚至连我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面对施虐者,内心的无助和失望是残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利刃,然而,痛苦之处也能带给自己力量,就好像已经被掏空的地方,却重新长出血肉,伤口会像磁铁般吸引更多的能量。我们应对冷暴力多一些认识,早一点规避,勇敢地说“不”。要知道,“受虐者”才是主控方。

(图片来自网络)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6)

冷暴力为什么可怕?冷暴力等同于34(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