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好人坏人斗智斗勇的成语:一个被人们误解了两千多年的成语
形容好人坏人斗智斗勇的成语:一个被人们误解了两千多年的成语雍姬雍纠郑庄公与祭仲祭仲郑庄公去世后,祭仲开始在郑国专权,这引起了郑国继任国君郑厉公的担忧。郑厉公偷偷找来了祭仲的女婿雍纠,让他想办法除掉祭仲,并许诺让他接替祭仲地位。雍纠虽然是祭仲的女婿,但是也对祭仲的独断专权非常不满。于是两人一拍即可,并商定由雍纠在郊外组织宴会宴请祭仲并伺机将其杀掉。雍纠虽然接下了刺杀祭仲的任务,但内心也很忐忑,特别是见到她的妻子雍姬之后,更是变颜变色。聪慧的雍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三言两语就将实话套了出来。雍纠心想作为夫妻就应该相互坦诚,于是就将实话和盘托出,并得到妻子雍姬严守秘密的承诺后,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人尽可夫”现在主要用于形容女性不守妇道,放荡成性,随意与男人发生不正当关系。但这真的是“人尽可夫”的本意吗?
实际上“人尽可夫”的本意并非如此,它没有任何对女性贬低的意思,而是一个严肃的亲情与爱情探讨的话题。
“人尽可夫”最早出自一词最早出自于《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史记.郑世家第十二》也要类似记载“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胥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戳之于市。”
祭仲是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权臣,他原是郑国第三任国君郑庄姬寤生公手下的卿大夫,深受郑庄公的信任。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心尽力地辅佐郑庄公。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祭仲带兵进入周王畿境内,割了周天子的麦子和谷子,打响了诸侯公然挑衅周天子的第一枪。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祭仲又辅佐郑庄公在繻葛大败周天子的军队,还让周天子中箭负伤,使周天子威信扫地。
郑庄公与祭仲
祭仲
郑庄公去世后,祭仲开始在郑国专权,这引起了郑国继任国君郑厉公的担忧。郑厉公偷偷找来了祭仲的女婿雍纠,让他想办法除掉祭仲,并许诺让他接替祭仲地位。雍纠虽然是祭仲的女婿,但是也对祭仲的独断专权非常不满。于是两人一拍即可,并商定由雍纠在郊外组织宴会宴请祭仲并伺机将其杀掉。雍纠虽然接下了刺杀祭仲的任务,但内心也很忐忑,特别是见到她的妻子雍姬之后,更是变颜变色。聪慧的雍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三言两语就将实话套了出来。雍纠心想作为夫妻就应该相互坦诚,于是就将实话和盘托出,并得到妻子雍姬严守秘密的承诺后,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雍纠
雍姬
雍姬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内心也很纠结,一方是心爱的丈夫,另一方就是生她养她的父亲,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她深夜回娘家找母亲请教,向她讲述了实情,并问她“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亲呢”。她的母亲对她说“是个人都能成为你的丈夫,但是你的父亲只有一个,这怎么能比呢(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雍姬听了终于下定决心,她找到父亲对他说“雍纠不在自己家里请吃饭,而专门跑到城郊外去宴请你,我感到很困惑,就来提醒你。”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祭仲一下就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他将计就计将雍纠反杀在郊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尽可夫”实际上是在讲一个“丈夫和父亲你选哪一个”的残酷命题,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开玩笑的那个话题“母亲和媳妇掉水里,你先就哪一个”,二千多年前的雍姬给出了她的答案,不过这个答案显得那么的血腥。
而“人尽可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呢?经考证,最早出现在唐朝时的《续弦怪录》中“昔延州有妇女,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
而让“人尽可夫”这个词作为贬义词彻底流传开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他在《画皮》里写到“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
其实“人尽可夫”这个词本身真的没有任何淫乱放荡的意思,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婚姻自由,只要双方相亲相爱,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夫妻。张爱玲就曾经说过:“任何人……当然这‘人’字是代表某一阶级与年龄范围内的未婚者……在这范围内,我是‘人尽可夫’的!”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