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古往今来,先贤时哲多对昆仑山加以关注和研究,但是对它的认识和解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昆仑”究竟是啥形象?《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前几篇讲了不少三星堆文明及昆仑山三皇五帝的起源与发展。我们知道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山海经中昆仑山的记载。《山海经》中提到昆仑的共20处,关涉有昆仑、昆仑山、昆仑之丘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海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续将给大家带来更多山海经的神奇故事。

《山海经》(《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前几篇讲了不少三星堆文明及昆仑山三皇五帝的起源与发展。我们知道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昆仑”究竟是啥形象?

古往今来,先贤时哲多对昆仑山加以关注和研究,但是对它的认识和解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1)

清儒万斯同博考众书,对古籍文献关于昆仑的诸说异见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证和分析,最终认定《山海经》中对昆仑的记载切实可靠,但没有对该书所述的昆仑地望及其含义做出确解。刘宗迪先生便根据万氏的考证来对《山海经》的昆仑原型做出判断,认定它是对古明堂之状的摹写。早在上个世纪 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昆仑并非实际存在的山脉,而是种想象力的虚构,其代表为顾颉刚先生,他认为《山海经》中“昆仑区的地理和人物是从两北传入,其人物是西北民族的想象力所构成,其地理含有西北的实际背景,但不能实定其确切的所在。”

那“昆仑”在先秦文献中的“形象”是啥样的呢?

对于“昆仑”的记载,《山海经》中《西山经》、《北山经》、《海外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西经》和《大荒北经》均有描述。

《山海经》中提到昆仑的字样共20处,关涉有昆仑、昆仑山、昆仑之丘、昆仑之虚、昆仑之阳、昆仑南渊及昆仑虚诸种说法,它们均以昆仑为参照标准,来对所描述的对象加以叙写。其中三处比较直接地对昆仑状况进行了描述,分布于《西山经》、《海内西经》和《大荒西经》中,其余各处对昆仑的刻画均属于侧面烘托的表现形式,重在借鉴它的地标性质,对所发生的故事或事件加以渲染和拟写。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2)

有的也只是把“昆仑”作为地理坐标来进行考察,如《海外南经》仅是简洁地描写了昆仑虚的概貌。作为地标的昆仑山,既为其它山地的方位提供参照,又具有风格迥异的文化特征。如《西山经》里钟山之子“鼓”在昆仑的南边杀害葆祖;《海外南经》里的羿在昆仑虚东边的寿华之野杀死“凿齿”;《海外北经》中的禹在“九山”杀“相柳”后“为众帝之台”时,特别强调“在昆仑之北”,且《大荒北经》与《海外北经》记叙的故事近似;《海内北经》里的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也发生在昆仑虚之北,指出“帝台”的方向,在昆仑的东北方,并注意到人虎纹路相间的蠕动,仅是出现在昆仑虚北;而昆仑虚南边,又有大片泛林。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3)

这些有意识地突显昆仑地缘所在的故事,是从它的东、南、东北、正北四个方向来加以描写的,而它本身就地处西方。从古代地理文化的角度来看,叙写“昆仑”的地理形貌,反映出古人认识自然界带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其东西南北的方位感比较强。而以昆仑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记述方式,不仅是再次强调了它的地标特征,也更强化了它的文化旨趣,即昆仑的周边环境中的文化事件也可能与其存有关联。而这种文化关联的因子,就表现在物类事象出现的神圣性上,以及与事件发生联系的神化性,借此来彰显昆仑地标的神奇特质与灵异感。

《山海经》对昆仑的观照,运用的是内外结合、互参比对的方式。既从其周围环境来对它进行侧面点缀,也对其地理方位及文化因素进行粗略的描绘。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4)

在对其具体方位加以描述时,关于它的地望方位,存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西山经》的“西南四百里”说,二是《海内西经》的“西北”说,三是《大荒西经》的“西海之南”说。这里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因各自的参照物不同所致。“西南”说的对象,是以华山为准;“西北”说是站在“海内西南隅以北”的立场来判断,这仍是西南方向;“西海之南”说是将它放置在“西北海之外”来看。

据此可知,“昆仑”大致位于华山的西南方向,相当于现今地理版图的青海省一带。且,《山海经》对“昆仑”的刻画,既是多角度地加以表现,又是由内而外地予以审视,更是由近及远地逐级进行考量。在确定它的地理方位后,《西山经》对昆仑的气韵和神采做出了评定,从“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就给整个昆仑的内在气势定下了一个恢弘壮阔的基调,也透射出其文化内涵中包罗万象的气质。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5)

所以在描写昆仑的风貌特质时,《山海经》中的昆仑景境,不仅奇谲诡异,而且充满想象力和夸张感,也被涂上了神话色彩。而对于昆仑原型的塑造,其撰写的程序,在确定方位的思路上,条理是清楚的,层次也是分明的,这与昆仑一词的本义内涵一脉相通。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6)

《山海经》所记载的昆仑之境,富有神话意味,可堪称昆仑神境。其中的物类事象种类繁多,奇谲怪异,但在这些昆仑景观的物类事象中,物种以类相从,并秩序井然地呈现其外部特征。昆仑之境所显出的外部特征,也是昆仑实义所指的缘故,也是《山海经》文本着意凸显的效果。

《海外南经》有曰: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日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对于“虚”字的理解,郭璞注:“虚,山下基也。”《尔雅·释地》:“三成为昆仑丘。”毕沅:“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袁珂先生补充道:“昆仑旧本亦作岜嵛,盖从俗书也。”这就指明了昆仑本义为高大之山。虚指高大之山的根基,可以覆盖四方,形容昆仑山所占面积的广阔。文中涉及到的昆仑虚、昆仑丘等词组,意义近似,只不过丘侧重于对其总体形态的拟写。下面再分析“昆”和“仑”各自的含义。

首先看“昆”字,《说文解字·日部》:“昆,同也。”段玉裁注写道:《夏小正》:“昆,小虫。”《传》曰:“昆者,众也。……小虫动也。”《王制》:“昆虫未蛰。”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7)

郑曰:“昆,明也。明虫者得阳而生,得阴而藏。”以上数说兼之而义乃备。

“昆”字从日,具有日照的光明之义,取象于明亮的光线。该字亦从“比”,便又有比对相同之义,取象于众多昆虫动向一致的趋同性。所以段注才说“昆”字兼备明、众及动三种义项。对于“昆”字而言,同的义项,源自物种众多聚集之义。所以它的本义即指物类众多,显出聚集之象。

昆的这种含义在《山海经中山经》中也可以见到,其文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虫氐,食之不眯。”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副昆吾被称作山。昆,取其异物众多之义。山中既有赤铜,又有神兽虫氐,所以才称其为昆。由此看来,神境被命名为昆仑,取的是昆字字义的内涵:物类事象种类繁多,有聚集之象。

再看“仑”字,《说文解字·人部》:“仑,思也。从△从册。”段玉裁写道:龠下曰:“俞,理也。”《大雅》《毛传》:“榆,思也。”思与理,义同也。凡人之思,必依其理。偷、榆字皆以龠会意。聚集简册,必依其次第,求其文理。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8)

“仑”字,与人的思维活动发生联系,按照次序去编排简册,条理分明。所以它的本义为编纂,大有类例分明之义。再如,《山海经·南山经》云:“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青媵。有木焉,其状如毂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仑山之名,多因物产丰盛,且类例分明。金玉和青鹱,分列山上山下,秩序清晰,显出两端的层次感。另外,白,系白色的木质,有着赤红色的纹理,所以具有血玉的功能,木质白赤相间,外显的颜色分明。仑山,奇物叠出,措置的物象类例有别,而且各种物产的纹理清晰。

“昆”指物类繁众,“仑”指对物类事象加以编次安排,并且类例分明,故两者合成的昆仑一词,便指高大之山中的物象众多,而且种类分明。由此而论,《山海经》记载的昆仑之境则体现出:昆仑神境,旨在用以表示它外露的形态特征。对于《山海经》中昆仑之义,也便由此可知:其内涵是对物类事象集众繁多的包容,依此而表现出条理清晰、分列有序的外部形态。

昆仑之名的由来,则取象于神境高大广阔的形态特征及其恢弘磅礴的内涵。对于昆仑的本义内涵,李炳海先生的见解十分深刻,他指出:“昆仑神境的物象洋洋大观而又井然有序,这是昆仑一词的本来含义。”这实际上也就指明了昆仑的实义所指的物类事象,包含有高大与物类分明之义。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9)

《山海经》的《西山经》和《海内西经》在描述昆仑神境时,或称“是实惟帝之下都”,或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这两则昆仑神话对天帝都是仅此一句而已,并无过多的渲染。但它提及的昆仑之境已与上天的神灵发生了关联,这又与昆仑高大的实义所指一脉相承。

《西山经》和《海内西经》写到昆仑之丘或虚(即大丘)是“帝下之都”,将天帝与山丘联姻,有尊天敬神的祭祀思想。后来的《淮南子·地形训》就提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高诱注:“太帝,天帝。”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昆仑,实义指向为高大之山的物类事象,取其品种众多、秩序分明之义。《山海经》中《西山经》、《海外西经》与《大荒西经》对其加以直叙式的描述,重在凸显昆仑神境的外部特征及其相关物类事象,其它各篇章均通过侧写的记述方式来对昆仑加以关注,而且多是围绕神话色彩浓重的故事,来对昆仑的地标性质加以凸显。这种安排有序、物类分明的表现方式,与昆仑的实义所指也一脉相连。

昆仑文化有哪些?昆仑文化之山海经中的(10)

昆仑文化之作为物象的昆仑昆仑文化之道教洲岛传说中的昆仑山昆仑文化之昆仑玉山昆仑文化之“地理昆仑”

好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多多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