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是不是朱元璋杀的:小明王韩林儿的死是朱元璋所为
韩林儿是不是朱元璋杀的:小明王韩林儿的死是朱元璋所为其实,那个时候,并不只是朱元璋这样处世。乱世之中有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就是打着别人的旗号积累自己的力量。朱元璋便是打着韩林儿的旗号以扩大、积累自己的实力。后来,朱元璋积累了足够的实力,连元朝皇帝都想过来招安他,让他为朝廷出力,只是朱元璋没有表态而已。韩林儿念及旧情,将郭子兴及子天立为了大元帅,张天及朱元璋立为了左右副元帅。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感激韩林儿,因为,他不想当别人的下属。可是,当时的韩林儿势力强盛,朱元璋不可能公然跟韩林儿对着干,所以,他只能服从安排。后来,郭子兴过世,朱元璋便自立门户、独自打天下,但是,他却没有就此离开过对韩林儿的依附,而是共用同一个国号"龙凤"。虽然,表面上朱元璋还是韩林儿的元帅,但是,打天下的这十二年,他的军队早已只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而不知有韩林儿这个皇帝了。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攻城略地,还是占了韩林儿的便宜。朱元璋专心南攻,
后人说到"小明王"韩林儿的死,几乎都认定是太祖朱元璋下的狠手,可能已经成为确切的实情,无需再争辩了。
话说,在元至正二十六年,"小明王"韩林儿应朱元璋的邀请,返回应天,可是,在路上却出了事故过世了,原因是:他的船翻了,掉入河中淹死了。在《明史》中《韩林儿传》有相关记载:"太祖朱元璋让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半途中,韩林儿翻船沉入江底。"
那么,为什么世人会觉得是朱元璋干的呢?也许是联想到朱元璋统治后期,对大臣们血腥的镇压、杀害。
朱元璋来自郭子兴麾下,属于红巾军一支,也算是韩林儿的部下。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却是群雄割据的时期,自立为王的大有人在,朱元璋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所以,并不认可韩林儿作为自己的上司。元至正十五年,韩林儿在刘福通等人的拥护下成为了皇帝,公然反叛朝廷。
韩林儿念及旧情,将郭子兴及子天立为了大元帅,张天及朱元璋立为了左右副元帅。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感激韩林儿,因为,他不想当别人的下属。可是,当时的韩林儿势力强盛,朱元璋不可能公然跟韩林儿对着干,所以,他只能服从安排。
后来,郭子兴过世,朱元璋便自立门户、独自打天下,但是,他却没有就此离开过对韩林儿的依附,而是共用同一个国号"龙凤"。虽然,表面上朱元璋还是韩林儿的元帅,但是,打天下的这十二年,他的军队早已只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而不知有韩林儿这个皇帝了。
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攻城略地,还是占了韩林儿的便宜。朱元璋专心南攻,扩大自己的领土,在北边还是由韩林儿的军队抵抗元朝军队,使得朱元璋的征途无比顺利。
乱世之中有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就是打着别人的旗号积累自己的力量。朱元璋便是打着韩林儿的旗号以扩大、积累自己的实力。后来,朱元璋积累了足够的实力,连元朝皇帝都想过来招安他,让他为朝廷出力,只是朱元璋没有表态而已。
其实,那个时候,并不只是朱元璋这样处世。
徐寿辉麾下的陈友谅,也是打着徐寿辉的旗号进行扩张,可是,等到徐寿辉兵败来投靠陈友谅时,他却无情得将其杀害,吞并了他的部队。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对元朝政府时而投降、时而反叛,完全就是哪里有利益往哪里靠,即使被政府授予太尉、左丞相等高职也不安分。
那时候的年号,真是层出不穷:
韩林儿一方的年号是"龙凤",徐寿辉一方的年号是"天完",张士诚一方的年号是"天佑",陈友谅一方的年号是"大义"。这么多的年号,让老百姓都不知道应该遵守那个年号。但是,与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相比,朱元璋却始终用着旧主韩林儿的年号,低调得积累着自己的成本,悄悄的壮大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稳扎稳打,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但是,旧主韩林儿却每况日下。韩林儿的拥护者刘福通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他既要北定元军、又要西进扩土,甚至,还要东进兵马。这样的后果很明显:军队如此分散,能攻占城池却不能守住,往往刚攻下元朝的土地没多久,就会被元军取回。
如此反复,刘福通连自己的土地都无法守住,被元军打得节节败退。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部下吕珍将刘福通围困在安丰,使得刘福通自身难保,只好向朱元璋求救。如果,朱元璋想摆脱这个上司,便可以见死不救,但朱元璋还是亲率大军前往支援。他并不是念及旧情,而是不愿看到张士诚的势力扩大。
在朱元璋大军赶到之时,吕珍已杀入城内杀死了刘福通。之后,朱元璋大军抵挡住吕珍的进攻,将韩林儿救出安置在滁州。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亲赴险境解救原本想摆脱的人呢?
朱元璋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张士诚势力扩大。可是,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因为,他最大的敌人应该是陈友谅。而且,朱元璋事后也后悔自己的安丰之行,因为,陈友谅趁着朱元璋北上,袭击了应天。如果,不是陈友谅自己的失误,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时间还会延长。
不过,从朱元璋义无反顾的搭救韩林儿一事看,他还没有完全失去原来的义气。虽然,江湖义气并不值得,但是,总比那些利己的小人好得多。正所谓,成功的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朱元璋从一名无名小卒变成割据一方的统帅,最终,成为了最大赢家,这不仅仅只是巧合。
朱元璋同其他枭雄相比,不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冒险的决定,所以,他的能力及信念能够经得起乱世的考验。朱元璋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大家,使得将士们愿意卖命、上下齐心。而其他枭雄如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全都是善于使用手段的高手,缺乏真诚不能使将士信服。
最终,朱元璋笑到了最后,而其他人却只能是众叛亲离,被人唾弃。
当初,韩林儿因为刘福通坐上了帝位,刘福通在,韩林儿的大位才稳当。现在,刘福通被杀,韩林儿完全无法担任军队的统帅,使得军队群龙无首、四分五裂。那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是如日中天,完全不把韩林儿看在眼里,但是,说到朱元璋要除掉韩林儿,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
元至正二十五年,陈友谅战败,朱元璋被授予吴王。过了两年,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相继灭亡,朱元璋顺理成章的继承帝位。韩林儿的死在《廖永忠传》中,情况是这样的:朱元璋派廖永忠将滁州的韩林儿迎回应天,渡河时船翻了,韩林儿落水而亡。韩林儿的死与廖永忠有关,但是,与朱元璋有关系吗?
其实,这应该是廖永忠擅作主张,并不是朱元璋授意的。韩林儿对于朱元璋的登基并未构成什么威胁,因为,那时候是乱世,即使朱元璋怕被人说闲话,也可以逼迫韩林儿做出禅让的举动,这个并不难。至于对韩林儿的处置,完全可以将其封王后打发到一边,凭他自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此外,最极端的情况,朱元璋即使想韩林儿死也会秘密进行,绝对不会留下韩林儿死于"船翻落水"这一类惹人联想的事情。
参考资料:
【《明实录·太祖卷》、《明史纪事本末》、《明史· 列传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