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曹操身边有多重要,曹操选择接班人
曹丕在曹操身边有多重要,曹操选择接班人长子曹昂,是继承王位的合适人选,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深得曹操喜爱,但是在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之时,被张绣所杀,都未能见证曹操加冕,继承王位更无从谈起。曹冲 曹操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建立了魏国,虽然未能一统天下,但是形成了稳固的三足鼎立,而这时曹操也进入晚年,接班人问题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曹操儿子众多,大多实力出众,这让曹操着实犯难,再加上当时环境比较恶劣,国家处于强敌环伺之中,接班人的选择不可大意,因为稍有不慎,会坏掉他所有的基业。 曹操对接班人的选择,主要纠结于曹植、曹彰、曹昂、曹丕、曹冲等几人,虽然曹操有25个儿子,但是其余的太小,难堪大任,因此不在曹操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仅仅这几人,就让曹操绝对犯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且几个儿子各个不凡,做出选择也着实不易。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形容曹操相当贴切。曹操的才华毋庸置疑,与曹植、曹丕合称“三曹”,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是一个争议较大、口碑较差的枭雄。
曹操只身一人前去刺杀董卓,让世人看到了他的担当精神,但实际上,他刺杀董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想为其赢得声誉好图谋霸业。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其奸诈、自私的一面暴露无意,以至陈宫离他而去。在汉献帝为难之时,曹操出兵相救,但是非出自臣子忠心,而是心怀怪胎,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图谋霸业。
曹操
曹操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建立了魏国,虽然未能一统天下,但是形成了稳固的三足鼎立,而这时曹操也进入晚年,接班人问题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曹操儿子众多,大多实力出众,这让曹操着实犯难,再加上当时环境比较恶劣,国家处于强敌环伺之中,接班人的选择不可大意,因为稍有不慎,会坏掉他所有的基业。
曹操对接班人的选择,主要纠结于曹植、曹彰、曹昂、曹丕、曹冲等几人,虽然曹操有25个儿子,但是其余的太小,难堪大任,因此不在曹操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仅仅这几人,就让曹操绝对犯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且几个儿子各个不凡,做出选择也着实不易。
曹冲
长子曹昂,是继承王位的合适人选,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深得曹操喜爱,但是在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之时,被张绣所杀,都未能见证曹操加冕,继承王位更无从谈起。
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是典型的天赋英才,少年得志,因为曹冲称象一事,更被世人熟知,曹操也有心让他继承王位,但是他的存在,对长兄成了一种威胁,最终被人谋害,早早丢了性命。
曹彰
曹彰是曹操的儿子中少有的将才,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在军队中拥有很高声望。但是曹彰是一将才,而非帅才,带兵打仗是他的强项,但却不擅长治理国家,再加上曹彰本人也不喜欢舞文弄墨,对王位没有兴趣。因此,曹操不选他做接班人也属正常。
曹操曾问曹彰志向,曹彰回答道:“大丈夫就应该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王位,他们一个是无心,一个是无意,最后曹操封曹彰为大将军,也断了让他继承王位的念头。
曹植
王位之争,主要是曹植和曹丕之间的竞争。谢灵运曾说,“天下文学之才共一石,曹植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用才高八斗形容曹植,真是一点也不为过,曹植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大家,在魏晋时期,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曹植交友甚广,身边有杨修能一批文人志士辅佐,在大臣中也有很高影响力,曹操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子也极为赏识。
从名气、才华和影响力看,曹植继承王位,完全有能力有资质,但实际上,曹植却不是继承王位的合适人选,这主要与曹植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曹植是一个诗人,有着文人的浪漫和放荡不羁,成天饮酒作诗、歌舞萧笙,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为人轻浮、固执,并不适合治理国家。
曹丕
曹丕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虽然他的文学成就,远不如曹操和曹植,但是他也很有才华。曹丕表面看似愚钝,但实际城府很深,是典型的大智若愚。
曹丕性格冷静,做事沉稳,有心机,是继承王位的合适人选,曹丕和曹操性格很相似,都有奸诈狡猾的一面,曹丕善于攻心,他善于讨好曹操和天下士子之心,也知人善用,重视人才,尤其是有司马懿的相助,更是如虎添翼,让他在王位的争夺中处于上风,最后如尝所愿,继承了王位。
曹丕
曹丕的才华逊于曹植,但是他在治理国家,政务处理方面,要远远强于曹植,他善于拉拢人心,也能够知人善用,这点在与蜀吴两国的较量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曹植在称帝后,也对曹植起过杀心,但是他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曹植也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放过曹植,与曹植的失势有很大关系,曹丕当权后,几乎清除了曹植的势力,剩下的多是一些文弱文人,无兵无权,很难掀起大浪。与曹植不同的是,曹彰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征战中度过,与张辽等一批名将交情匪浅,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的存在对曹丕很有威胁。曹彰35岁时,在洛阳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