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品读,精读唐诗三百首101
唐诗三百首品读,精读唐诗三百首10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高楼,古城墙上有望楼。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这首诗是柳宗元刚到柳州时所写,题中漳汀封连四州,是与柳宗元一同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好友的贬所,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好友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夏。贞元二十一年(805),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直到元和十年才被召回长安,没想到刚回到长安,朝廷又改变了主意,将他贬到更偏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柳州刺史。最后,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病死在柳州。
好久没有写精读《唐诗三百首》的文章了,今天来精读柳宗元的一首七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夏。贞元二十一年(805),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直到元和十年才被召回长安,没想到刚回到长安,朝廷又改变了主意,将他贬到更偏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柳州刺史。最后,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病死在柳州。
这首诗是柳宗元刚到柳州时所写,题中漳汀封连四州,是与柳宗元一同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好友的贬所,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好友的。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高楼,古城墙上有望楼。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柳宗元一到柳州,就登楼远望,他希望能看到一同被贬到这偏远蛮荒之地的好友,但他看不到,高楼之外,是无尽的蛮荒旷野。他的神思超过荒原,直到海天之间,整个天地,都充盈着他茫茫荡荡的愁思。
首联刻画了一个在广大时空中沉思着百代才士命运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无尽的蛮荒之地,拥托着一座边城,边城拥托着高楼,高楼上站着孤独的柳宗元,他的孤独与愁思,回荡在这荒凉的天地之间。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乱飐(zhǎn):吹动。芙蓉:指荷花。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第二联写近景。狂风肆意摧残出水芙蓉,暴雨斜飞,摧折着墙上的薜荔。
这一联蕴含着对现实的隐喻。美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情操。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芙蓉”、“薜荔”都是美好人格的象征。但是,柳宗元的美好人格,却遭受了现实的摧残。
芙蓉出水,本无碍于风,狂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暴雨偏要“斜侵”。现实的摧残总是避无可避。“乱”、“斜”二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赋予眼前风雨一种凄美的悲剧色彩。眼前的风雨与人生的磨难交融在一起,传达出诗人胸中无限的悲慨。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重(chóng)遮:层层遮住。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第三联写远景。诗人极目远望,他的视线被山岭上的树重重遮蔽,蛮荒之地的河流,弯弯曲曲,就像诗人内心百转千回的愁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百越,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柳州、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在今广西、福建、广东,都是古百越之地。文身,即纹身。《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古人认为纹身是野蛮之风。
尾联是说,我们一同来到这语言不能,文化贫瘠的地方,连书信都被山川阻隔,不能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