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要说8090年代,包括00年代,春晚那都是大型造梗现场。今天鱼叔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相声小品。近些年的春晚是有些没落了。因而更加令人唏嘘曾经的辉煌。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节时。

过年么,除了逃不过避不开的七大姑八大姨盘根问底大战,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固定节目。​

那就是春晚。

三十多年来,春晚舞台上出现了数不清的经典桥段。

今天鱼叔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相声小品。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

近些年的春晚是有些没落了。

因而更加令人唏嘘曾经的辉煌。

要说8090年代,包括00年代,春晚那都是大型造梗现场。


尤其是语言类节目,创造出的段子、流行语,少说也要在老百姓口中火上一整年。

其中一些尤为经典的,更是经久不衰,直到十几年后的现在也依然流行。

说好一起减肥竟然有人偷偷点了奶茶,谴责时要说——

「想不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pan变ge命了。」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四个字会被后台自动和谐

仿佛是触及到了什么可怕雷区

要是想花样表示谄媚与立场的不坚定,就用: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儿。」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

这两句都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中经典的台词。

本山大叔的经典语录自然就更多了。

调侃对方伪装失败身份暴露,必须是「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钟点工》);

就这么一句灵光乍现的台词,直接赋予了马甲旧词新义。

从此之后,网上的小号都成了「马甲」,被扒出真实身份被称为「掉马」。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4)

形容知足吧已经挺好了,人人都会一句「要啥自行车」(《卖拐》)。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5)

甚至「薅羊毛」这个词,也是出自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你别说,还真没有比「薅羊毛」更能贴切形容用各种优惠花式组合超低价买到商品的行为了。

从「挖社绘煮意墙角」到「薅社绘煮意羊毛」。

20年过去了,人民的追求依然是这么淳朴。

真正的好梗就是这么跨越时代樊笼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6)

还有一些台词,让人根本无法正常念出来。

就比如: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能做到不接着往下唱的,我敬你是个狼灭!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7)

除此之外,还有些台词直接突破了次元壁,在各个领域中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不管是B站还是微博,一旦有锤子出现,必然有人刷80!80!

从莱因哈特到雷神索尔,都是沙雕弹幕受害人。

但凡出场,必将伴随着这极具节奏感的弹幕,在大锤80小锤40之间不停摇摆。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8)

这些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但有金句,里面更富有内涵

曾经春晚舞台上的语言节目,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那可谓是入木三分。

黄宏和侯耀文在1994年的小品《打扑克》

两人用名片当作扑克玩,头衔大的管头衔小的,玩得不亦乐乎。

中途突然画风一转,开始不按套路出牌。

一人出「著名演员」,另一人拿出「小报记者」给管住了。

因为演员再著名也怕八卦记者瞎编乱造的文章。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9)

一人出「制药厂厂长」,另一个人就用「假药厂厂长」管上。

因为别管你的药有多好,假药混淆视听总能从中得利。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0)

最神奇的是。

现在再回去看这个小品,发现很多事情都已经被言中了。

侯耀文出「电影明星」,黄宏拿「电视明星」管上。

形容各种蜂拥的电视明星「不管演得多差,先混个脸熟。」

这不就是现在流量霸屏,不怕口碑差就怕没热度的现象吗。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1)

又比如侯耀文出「通俗歌星」,出场费几十万,黄宏祭出「税务局局长」管上。

「你挣得再多也得照章纳税。」

嗯……关于这个偷税漏税的话题鱼叔也不用再说了。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2)

回顾春晚,这样幽默中透着深刻的作品可以说数不胜数。

牛群冯巩的《有话坐着说》,讽刺了两面三刀、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3)

赵丽蓉老师的《英雄母亲的一天》,讽刺很多宣传活动喜欢上纲上线,说些不贴合实际的假大空。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4)

黄宏和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对于重男轻女的嘲讽刻画进了骨子里,后来再无作品能出其右。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5)

把不良现象巧妙编排进你来我往的包袱里。

兼具娱乐性和讽刺性,大笑过之后回味无穷,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所以才能获得观众长久的喜爱。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6)

现在一一回顾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要统称为「语言类节目」。

玩的真就是文字上面的功夫。

台词看似随意诙谐,但都是精雕细琢,才做到了举重若轻。

《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和朱时茂临时调换正反面角色,还没适应过来,用词各种露馅。

朱时茂说「鬼子让我给你带个话」;

陈佩斯立刻接上「皇军说什么」。

简单两个词,就把角色身上那种表里不一的矛盾表现出来了。

精准击中观众笑点。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7)

《昨天今天明天》里,赵本山掏出小本本念诗。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语言不但精炼,还特别符合黑土的角色设定。

本身没什么文化,在新时代语言冲击下又总想来两句「洋气词」的死要面子。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8)

没唱出来的同学,互联网文化课请直接重修

词写得好,演员的呈现也特别精准。

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宋丹丹演老太太,站起来读诗时拿着小本本的手直哆嗦。

因为角色是掉了门牙的,在说话的时候还会有「漏风」的气音。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19)

坐姿更是传神。

边说话边摸脚的小动作把人物刻画得真实细腻。

这坐姿甚至还具有国际共通性(不)。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0)

《心病》里,赵本山在台上抽搐的这几步。

不但毫无表演痕迹,还把「说别人都是大道理到自己身上一样抽风」的笑点绝佳融合起来。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1)

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陈佩斯就更不用说了。

几乎每一场的表演都能拿出来做拉片式分析。

方寸舞台,几分钟的时间,每一处表情动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2)

老艺术家们功力虽高,但春晚这么多年,节目上也确实出现过一些失误。

不过也无心插柳,反倒成就了一些经典救场。

比如《小崔说事》,赵本山上场时忘记拿提包。

扒拉完盒饭后,在宋丹丹跟崔永元寒暄时又回去拿,也是不慌不忙。

不说破,根本看不出是穿帮。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3)

又比如《如此包装》中。

赵丽蓉最后跳了一段舞,结束的地方需要单膝跪地。

但因为当时疾病缠身,跪下时太疼趔趄了一下,反倒表现出了角色那种不适应花里胡哨舞蹈的状态。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4)

还有《主角与配角》,刚开场配枪的带子就断了。

朱时茂一边表演一边不露痕迹的给带子打了个结。

但这样带子太短了,就没有再往身上背。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5)

等到两人角色转换。

陈佩斯顺势把带子短一截的枪背在身上,皱皱巴巴,不伦不类。

宛如神来之笔。

把一个猥琐又张狂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6)

现在大家经常吐槽,春晚语言类节目喜欢唱高调上政治课,不好看了。

但实际上,经典作品中从来就不缺少正能量的呼声。

1997年的《红高粱模特队》,讲述一群农民成为模特要走时装秀,结果跟时尚圈的「范师傅」碰撞出各种笑话。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7)

这个节目的内核其实就是夸赞劳动人民,但它的方式是把日常劳动编进情节语言的包袱里。

本来是在讨论模特走直线的问题,结果「赵队长」大手一挥。

「这还用练吗,他们从播种到丰收,天天走直线,走歪了它踩苗啊。」

既点出了劳动的内容、时间,又强调了劳动的质量,从来不会踩苗。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8)

他指导模特,一句句「名模」,到他嘴里全换成了「名劳模」

以此调动模特的积极性,也从侧面点出农民追求的价值观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29)

这样层层递进,点出中心语「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时,才不会让人觉得尬。

节目最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歌词里一句「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

不但不让人觉得在强行拔高,还会让人心悦诚服。

这就叫说到百姓心坎儿里去了。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0)

话说回来,现在的节目频频遭人吐槽,到底是差在哪儿了?

《心病》里有个桥段。

患者家属拜托不靠谱的假医生赵大宝,说大夫您帮帮忙,我多给钱。

赵大宝怎么反应?

「不给钱就不看病了?救死扶伤都是给谁说的?……能给多少?」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1)

要说现在的小品为什么尬,就是只知道反复嚷嚷前半句的伟光正,而少了后面这句「能给多少」

道理要讲,正能量是要传播,但人物也不能假大空。

作品里的人物,首先得是活的。

要真实和生动,能过贴近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人性真实。

他们不是完美的符号,大义要有,但也一样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这两者融合了,人物立得住,作品才能打动人。

否则人物悬浮,好好的道理都沦为无意义的口号。


到头来惹人反感,适得其反。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2)

作品里的正能量,靠的是细枝末节的积累,靠的是节目的巧妙编排。

讲究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说白了,大过年的,大家主要目的是来找乐,顺带能寓教于乐,针砭时弊,升华下主题,自然是极好的;

但若本末倒置。

把大联欢搞成公开课,人人端坐在电视机前听圣人授业,再来个自我反省。

非得把相声小品做成感动中国,观众当然不买账。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3)

回顾春晚,越是经典作品,其实越是包容开阔。

绝不拘泥于形式,更不拒绝新鲜事物,把多元文化的混搭玩得那叫一个出神入化。

《旧曲新歌》里吉他三弦快板大鼓轮着来。

内容新潮形式精准,捧哏递话恰到好处。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4)

《如此包装》改版的评书加时装走秀,那是真正的唱跳rap

当年这节目火了之后,rap被叫了大半年的「外国快板」。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5)

年三十大家团聚在一起,围着电视,抱着瓜子。

沙发上坐着老人,茶几旁是坐着板凳吃着糖的孩子。

看见这些熟悉的面孔出场,还没张嘴呢,大家就开始乐了。

只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晚渐渐变了。

干瘪无味,狂灌鸡汤,总想搞点煽情的逼着观众尬哭。

本来好好地大家对着屏幕笑得开心,突然画风一转,笑都僵在了脸上,全成了困惑。

真让人纳闷是不是对「喜剧的核心是悲剧」这句话有什么误解。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6)

以前的春晚,演什么什么火。

现在的春晚,什么火蹭什么。

老一辈的艺术家退居幕后,新一代的演员还没能扛起大旗。

再加上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语言类节目开始慢慢失去了灵魂。

春晚追求的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而是一种接地气的年味。

要戳在点子上,大家才能乐到骨子里。

现在回头看看整个语言作品的时间线,观众们的选择其实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好的作品百看不厌,差的作品被迅速淘汰。

在时间面前,谁都玩不了浑水摸鱼,滥竽充数。

借用《主角与配角》里的一句话结尾。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春晚导演如何评价春晚:那些吐槽春晚的人(37)

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王乐道

每天推送有趣的文章

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