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职教城红线图,坐拥省职教城清远大有可为
清远市职教城红线图,坐拥省职教城清远大有可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立足产业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血脉相连,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广东省职教城历经10年规划建设,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多所本专科院校进驻,省职教城学校层次和类型不断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纵深。白纸画图,平地起城。多方聚力下,省职教城正从高校的“物理聚集”转而产生更多“化学反应”,推动清远城市扩容提质、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南方日报记者 苏晨
◁目前,省职教城呈现“1+9+N”的高等教育格局,在校师生达到12万人。 梁素雅 摄 |
广东省职教城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梁素雅 摄 |
今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东风频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再次明确提到“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并从七大方面列出22条举措,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血脉相连,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广东省职教城历经10年规划建设,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多所本专科院校进驻,省职教城学校层次和类型不断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纵深。
白纸画图,平地起城。多方聚力下,省职教城正从高校的“物理聚集”转而产生更多“化学反应”,推动清远城市扩容提质、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苏晨
立足产业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已经成为省职教城高职院校的共识。
“今年部分专业有升级、拓展、合并,这些都是根据企业需求来调整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王宗成介绍,今年该校四门专业“上新”,例如会计升级为大数据与会计,新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以此提升人才与产业匹配度。
在专业调整上,广东碧桂园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许从进也同有感触。
“这些年来专业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内涵变化很大。”以学院的主干专业为例,许从进介绍,最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专业,现在已改为智能建造工程系,涵盖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针对新技术,学校与企业联合编写新教材。
省职教城各院校不仅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还把课堂搬进了生产一线。
在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企业培训师一边操作模型、仿真等实训设备,一边向学生们讲解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的技能要点。这是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发中建新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建的广东建设新科技(珠海)产业学院,学院就办在公司的生产基地里,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教学、学习、实践和就业的平台,同时也能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双方致力于联合培养人才,进行科技研发、技能培训以及开展社会服务,解决大湾区建设中建设人才,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
在为大湾区输送人才的同时,清远也着力发挥省职教城的产业集聚效应。据了解,省职教城周边预留了3000亩产业用地,用于聚集、培育一批产业和企业,打造特色大学科技园。同时,加强高校和清远的校地联系,力争技能人才优先往清远产业园区和企业输送、科研成果优先在清远产业园区转化,把职教集聚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面向乡村
“农民学院”等赋能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不仅锻造能工巧匠,也培养精勤农民。
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意见》提到,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
坐落于粤北的清远,一头连着珠三角城市,一头连着广袤乡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省职教城的建设,被寄予了以职业教育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愿景。
“我们希望发挥省职教城辐射效应,强化反哺乡镇能力。”清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清远通过发展职业(技工)学制教育,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布局、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乡村社区建设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能力。
目前来看,省职教城内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例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发挥涉农高校优势,响应高职扩招政策,举办“农民学院”“粤菜师傅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设立“村官班”“乡村新闻官班”等专班。近年来,该校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年均约3万人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余万人。
“下一步,学校还将依托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继续夯实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校长徐丽香说。
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省职教城院校还发挥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推广工作,帮助推动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融合发展。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名优特农产品开发研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学院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下,英德九龙豆腐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不仅解决了产品的保质期问题,使产品从原来天气较热时只有半天左右延长至7天,生产效率也比原来传统生产提升近10倍,对于推广九龙豆腐品牌及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技术支撑,并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益。
此外,该校还组织相关专业师生下沉乡村,承担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任务,为清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贡献专业力量。
完善配套
再造一座高品质活力知识城
驱车行驶在省职教城片区,只见一栋栋崭新的校园建筑拔地而起,鸟巢状的清远奥体中心初具规模。附近马路上,农家乐、民宿等店铺招牌比比皆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布满水田和山头的荒芜之地,如今却逐渐变为集教育、居住、交通、商业等多用途的新城。
近年来,清远以省职教城建设为契机,围绕“一芯、一轴、一环、一镇”打造片区市政配套建设,从交通路网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发力,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升级。
具体而言,在省职教城西侧塑造一条城市轴线,重点布置奥体中心、市级文化设施及三甲医院等城校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城轨站,布置省职教城级别的开发运营、公共服务、商务、产教融合功能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打造TOD产教融合特色小镇。此外,布置实训中心、社区医院、图书馆、商业配套等院校共享活动设施,形成多个校际共享服务中心。
今年秋季,随着清远首所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正式启用,省职教城形成了“1 9 N”的高等教育格局,即1所本科高校,9所高职院校,N所待建高校。省职教城三期先行组团的进驻高校已经确定,分别是广州体育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广东省职教城概念规划》,省职教城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未来总共可容纳24所院校,常住人口将达55万—60万人,其中在校生25万—26万人。
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主任段习文表示,省职教城建设将围绕“岭南学苑,山水匠城”的目标,在打造中国职业教育高地的同时,力争再造一座城,以进驻院校为主体架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动“教、科、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一个宜居宜业、乐教乐学的国际化、生态型、花园式的高品质活力知识城,打造清远城市建设新名片。
有学者认为,省职教城技能人才聚集的优势,将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推动清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城市扩容提质,增加中心城区的高素质人口,不断缩小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省职教城十年大事记
2011年6月
广东省政府同意在清远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
省教育厅安排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财贸职业学院5所公办高职院校进驻省职教城。
2016年4月
省职教城首期工程在原来清远市已引进建设4所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建设。
2018年2月
清远市政府与广东金融学院签订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合作协议,项目选址位于省职教城。
2019年10月
省职教城首期工程建成开学,5所省属高职院校首批进驻新生约2万人。
2020年9月
省职教城二期工程先行项目全面建成交付,省职教城在校生规模达7万人。
2021年9月
清远首所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建成启用,省职教城内高校达到10所,在校生超11万人。
■热议
省职教城师生热议两办文件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意见》的出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主任段习文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作为省职教城建设者和职业教育事业参与者,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建设省职教城,为省职教城的师生做好协调服务,推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将省职教城打造成中国职业教育的高地。”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校长徐丽香感触颇深。她介绍,近年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通过举办“农民学院”、设立“乡村新闻官班”等,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和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学校将夯实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持。
《意见》的出台,也让身处一线的职教师生倍感振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主任林昆说,他将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力争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乃至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迎来春天,我们也更有信心去学习专业技能,更有前进的动力,在不断探索中明确以后发展的方向。”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中药学专业学生钟楚钦说。
■记者观察
搭建载体平台 释放集聚效应
职教城是近十年发展出来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将若干所职业院校在某地聚集并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以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整合群集。
作为省级重点项目,省职教城历经10年规划建设。随着多所本专科院校进驻,清远已形成华南地区密度最大的职业教育集群。目前,省职教城呈现“1 9 N”的高等教育格局(1所本科高校,9所高职院校,N所待建高校),在校师生达到12万人。
如何用好省职教城丰富的高校资源、发挥好职业教育集聚的比较优势,是摆在清远面前的一道考题。笔者走访了解到,加强公共配套、校际交流、产教融合等,正成为破题切口。
公共配套方面,清远把省职教城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着重推动校区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这一片区正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刷新着清远的城市容貌。
各院校也期待彼此之间发生更多“化学反应”。多名省职教城院校领导、教师告诉笔者,他们期待搭建一个教研平台,让省职教城院校可以共享高水平实训基地,实现人才的流动交流,探索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用等,使各所院校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与硬件建设相比,省职教城的内涵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高校和清远地方产业园区还存在双方信息沟通不畅、专业转化利用不够、技术就地落户率不高、毕业生在清远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不过,一些有益的实践已经落地,未来的探索方向也逐渐明晰。
接下来,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将着力建好两个平台,一是搭建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平台,推动省职教城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助力省职教城高校内涵发展;二是搭建高校服务地方的平台,借助省职教城的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服务清远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