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慈善家盛宣怀:一代巨商盛宣怀去世后葬礼轰动上海
晚清慈善家盛宣怀:一代巨商盛宣怀去世后葬礼轰动上海《民国日报》甚至还不厌其烦一一列举了当天沿途市肆的“座位”牌价:游乐场、新世界售8角,电梯9角,其他的6角至2角不等。西餐馆有售1.5元、2元、3元不等,中餐以包桌居多,即使是小饭馆,亦皆包出;菜馆则停止卖菜,专售座位券,有8角者,也有1元者。出殡队伍所过之处,一般商户莫不盈利三倍。而出殡队伍沿途的旅馆、茶肆、饭店和一般店铺及游乐场所,更是乘机大做生意,排好座位,收取座位票。那些没有位子而愿意在街上挤来挤去的,可就惨了,人拥车挤不说,还要挨巡捕的棒槌,被挤调鞋子的人不计其数,至于呼妻唤子、寻哥找弟的,更不知凡几。出殡那天,队伍从盛家公馆出发,先是仪仗队,中为灵柩,后为送葬队伍。灵柩由16人夹杠从灵堂抬出,到了大马路门前换成64人大杠。整个队伍从静安寺路、南京路折入广西路、福州路,直达外滩,蜿蜒数里之遥。据当年参加过葬礼的盛承业先生(盛宣怀的曾侄孙)说,先头队伍已经抵达外滩了,而公馆的后续
胡雪岩和盛宣怀是晚清最著名的“红顶商人”,他们一个跟随左宗棠一个跟随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平心而论,盛宣怀的结局要比胡雪岩要好很多,他不仅能善始善终,还在大清灭亡后滋润地度过了晚年,而且去世后其葬礼也曾轰动全国。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静安寺自家公馆内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疲惫、焦虑而又光彩四射的一生。他去世当日,招商局为他下半旗致哀。《民国日报》发布评论说:他是中国最大的富翁,他创办的汉冶萍公司,资产已达2000万元。他一生所创办的轮船、电报、铁路等一系列富强要政,堪称“一世之雄”也!
盛宣怀去世,他的夫人庄氏决定为丈夫举办一场规模宏大的葬礼。庄氏认为老头子一辈子走南闯北,辛辛苦苦,为朝廷和家族做了这么多事,没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他是活活累死的。这一回要让他走得风风光光。于是,她做出决定:既然丈夫是为大清国累死的,那么就得让皇帝的抬杠班子来为老头子抬棺!他既然大半生都是在上海度过的,那么出丧队伍一定要走最繁华的南京路!
按照家乡的风俗,盛宣怀的灵柩停放一年半后,到第二年的冬至(1917年11月18日)才举行出殡仪式,这就是老上海们所津津乐道的盛宣怀大出殡,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是国葬而胜似国葬的盛典。
出殡那天,队伍从盛家公馆出发,先是仪仗队,中为灵柩,后为送葬队伍。灵柩由16人夹杠从灵堂抬出,到了大马路门前换成64人大杠。整个队伍从静安寺路、南京路折入广西路、福州路,直达外滩,蜿蜒数里之遥。据当年参加过葬礼的盛承业先生(盛宣怀的曾侄孙)说,先头队伍已经抵达外滩了,而公馆的后续队伍还未出完。
送葬队伍中除了自家亲戚朋友,还有招商局、汉冶萍、电报局、慈善机构的队伍,浩浩荡荡走了整整一下午。《民国日报》对整个队伍的序列有着详细的报道:打头的是印度巡捕马队开道,其后是各色旌旗,紧接着是数百名僧人、道士,最后是送葬队伍。
出殡队伍所路过的街道,沿途均设有祭棚、路祭桌、茶桌、看台等。所到之处,无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海人原本就爱猎奇,这下来了如此声势浩大的盛典,岂能白白放过。所以,不仅市区和近郊的人来了,还有从杭州、苏州专程赶来看热闹的。
而出殡队伍沿途的旅馆、茶肆、饭店和一般店铺及游乐场所,更是乘机大做生意,排好座位,收取座位票。那些没有位子而愿意在街上挤来挤去的,可就惨了,人拥车挤不说,还要挨巡捕的棒槌,被挤调鞋子的人不计其数,至于呼妻唤子、寻哥找弟的,更不知凡几。
《民国日报》甚至还不厌其烦一一列举了当天沿途市肆的“座位”牌价:游乐场、新世界售8角,电梯9角,其他的6角至2角不等。西餐馆有售1.5元、2元、3元不等,中餐以包桌居多,即使是小饭馆,亦皆包出;菜馆则停止卖菜,专售座位券,有8角者,也有1元者。出殡队伍所过之处,一般商户莫不盈利三倍。
11月24日,盛宣怀灵柩由水路到达苏州。在盘门的苏纶纱厂的码头上,搭建了巨大的芦棚,早晨七点钟,已经是人山人海,至11时,各城门已阻断不通,盛宣怀的灵柩移入苏州留园的盛氏祠堂内。在留园内,盛宣怀灵柩一放就是好几年,直到1920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才用一支庞大的船队,将其运往江苏江阴马镇,最后葬在了盛氏祖坟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