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边界问题的态度:印度总在边界找事儿
印度对边界问题的态度:印度总在边界找事儿一方面,中国古代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除了动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外交、政治、经济、国际舆论等多方面力量向印度施压。一言不合就动粗,窃以为纯粹是匹夫之勇!所以,不是“打不过”,而是“为什么没打”——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当前中国领先于印度的程度明显大于当年:当时的中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军工体系,而这一体系,直到现在印度也没有建立完成。以常规战争能力而言,现在的印度没有理由为过去55年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单单从兵力上讲,中国海陆空总数就将近印度的3.6倍!
不久前印军越过中印既定边界,侵入中国境内,引发了双方长时间对峙。但印度媒体却“反咬一口”,指责中国威胁西里古里走廊。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印度专家认为,中国在洞朗高地修路将使中国具备发起“压倒性”攻势的能力,将导致西里古里走廊“窒息”,印度东北各邦与印度其他地区的联系被截断,印度军队被孤立。
印度甚至认为,这将严重改变现状,对印度的安全造成深远影响。多家印度媒体也在连日指称中国“咄咄逼人”。
印度总视中国为威胁这是什么心态?似乎在印度看来,中国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这种心态,并不是突然萌生出来,早已有之——
1962年,中印之战打响。自恃有英美撑腰的印度,完全没有想到,短短32天的时间,自己会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斗”。
实力展现中国“大国范儿”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
当前中国领先于印度的程度明显大于当年:当时的中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军工体系,而这一体系,直到现在印度也没有建立完成。以常规战争能力而言,现在的印度没有理由为过去55年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单单从兵力上讲,中国海陆空总数就将近印度的3.6倍!
所以,不是“打不过”,而是“为什么没打”——
一方面,中国古代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除了动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外交、政治、经济、国际舆论等多方面力量向印度施压。一言不合就动粗,窃以为纯粹是匹夫之勇!
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人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智慧避免一战;但是中国很大,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另一方面,中国珍视和平。从6月26日到7月7日,只有外交部作为官方出面连续表态,拿出真凭实据,在国际舆论场中站稳脚跟:“中方有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也珍视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印方越界人员无条件撤回。”
对此,有专家表示,面对印度自卑心之下的疯狂举动,中国绝不会首先用武力解决。当然,如果印度不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此事,中国也有一万种方式,让越过边界线的印度人“心甘情愿地”走回去,那只能抡起拳头了。下周一(7月19日),我们《决胜制高点》将邀请三位重量级嘉宾来到深圳节目现场,就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给你带来精彩的分析解读,敬请关注。
叶海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南亚编辑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南亚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反恐怖及非传统安全研究。学术代表著作有:专著《巴基斯坦——纯洁的国度》,译著《空间战争》等。
胡志勇,长期在部队从事外军研究,退役上校。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大国战略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方向为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安全与外交战略,并重点关注海洋安全与中国周边外交。曾参加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学习(2012)、先后为印度国家高等研究院(NIAS)(2013)、澳门大学(2013)、美国东北大学(2015)访问学者。
朱江明,知名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军事及国际政治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