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昨日的太阳文案:昨日奇迹Yesterdayrepo我无法想象生活在一个没有披头四的世界里
怀念昨日的太阳文案:昨日奇迹Yesterdayrepo我无法想象生活在一个没有披头四的世界里当男主角在医院醒来时,问,“为什么是64岁”。是啊,为什么是64岁呢?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披头四的粉丝来说,我管你65岁是英国法定退休年龄,因为Paul说When I'm Sixty-Four那么就是Sixty-Four。不是矫情,而是我知道:这是属于“我”(我们)才能破译的密码。但是,对于披头四的粉丝来说,All You See Is Love。从男主角被汽车撞飞的那一瞬间起,恍如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合成器奏起,然后瞬间接入I am the Walrus异想世界的管弦乐——从这一刻起,世界改变了。在电影院的我,这一刻,差点哭出来了。
看了《昨日奇迹 Yesterday 》。
我知道这样很俗套,但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这是写给披头四歌迷的一封长长的情书。
(此处应有BGM: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从大众电影的评价标准来看,《昨日奇迹》确实糟糕透了。脸谱化的男女主角配角,结尾强行普罗米修斯火种撒满人间,智商下线的叙事……真的,几乎是赶得上国产电影的水平了。
但是,对于披头四的粉丝来说,All You See Is Love。
从男主角被汽车撞飞的那一瞬间起,恍如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合成器奏起,然后瞬间接入I am the Walrus异想世界的管弦乐——从这一刻起,世界改变了。
在电影院的我,这一刻,差点哭出来了。
不是矫情,而是我知道:这是属于“我”(我们)才能破译的密码。
当男主角在医院醒来时,问,“为什么是64岁”。是啊,为什么是64岁呢?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披头四的粉丝来说,我管你65岁是英国法定退休年龄,因为Paul说When I'm Sixty-Four那么就是Sixty-Four。
在整部电影当中,高密度的披头暗号一个接一个,这些根本不叫做彩蛋好吗,你一直呼吸的、你在血液里流淌的,怎么能叫做彩蛋呢?这就是棒棒棒地放了两个小时的烟火表演。
作为一部粉丝电影,《昨日奇迹》其实并没有评价的必要。它就是由一群热爱披头四的人、把披头四视作爱与空气的人,然后向全世界曾经且现在和披头四一起做梦的人写的一封情书。披头对于我们有多重要,我们并不是想要借此告诉保罗爵士和林哥,哦还有洋子。我们其实只想告诉自己,Beatles Forever。
虽然是纯粹的粉丝电影,且剧情和叙事乱来一气,但《昨日奇迹》却有许多无法掩盖的光芒。
首先,他唤醒了我们第一次听到披头四/第一次被披头四感动时的场景。
当男主角拿起吉他,第一次唱起Yesterday时,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身边的小伙伴们那种被电流击中的表情,你记得五月天玛莎曾说过,他的“地球停止转动时刻”就是在马世芳的电台节目里听到这首Yesterday,他觉得世界从此改变,对,就是这样(操他妈这一段我又哭了)。
然后当我们第一次听到In My Life,在一个深夜秀的节目里;我们第一次听到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在一个另类的After Party里——哦不,这是电影里的设计,黄老板转身离去时我觉得特别真实,其实也特别敬佩这些后来的音乐家们——当后来音乐人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永远都无法翻越的,我敢说是永远,都不可能超越的披头四。
总之,《昨日奇迹》通过一种另类的方式再现了我们第一次听到披头时候的那种毫无防备的、然后让你觉得“WTF刚才发生了什么”的感觉。包括男主角出道专辑首发的营销会议,Capitol啥的当年也是这样兴奋的对吗?
第二,《昨日奇迹》试图再现披头四当年创作、录制这些作品时候的场景。
当男主在轰隆隆的列车旁边的仓库里录完I Saw Her Standing There、She Loves You(披头第一张专辑收录的歌曲),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高呼:“我们一起去达到顶峰吧!”记得吗,这是列侬当年在披头启航时鼓励大伙儿的话(BTW.我一直觉得《海贼王》里尾田让路飞说的那句“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灵感来自列侬),这也是我认为特别把握到披头四精髓的一段。
然后是男主角拿着这张demo,在各种能唱歌的地方表演,“那一年的舞台没掌声没聚光,只有盆地边缘不认输的倔强”,“混迹过酒场的驻唱,才读懂人性的寻常”,妈的这几个飞速的镜头我又哭了,众人都知道披头四后来的大名垂宇宙,但那些汉堡的岁月啊,那些成名在望的岁月啊,我们不都是这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吗?
以及男主第一次作为黄老板巡演嘉宾登台——而舞台正好是在莫斯科的那一段。1968年,保罗爵士在白盘里写出了Back in the USSR,他当时特别强调自己要有一首“很摇滚”的歌,这首歌在当时两大阵营对立时,被认为是在美化苏联的形象,但苏联官方也当然不买账,资本主义大毒草是官方明令禁止的东西。快半个世纪后,2003年5月24日(为什么这一天我会记住呢因为这是我爸的生日……),保罗爵士终于来到了莫斯科,在红场,唱出Back in the USSR。
在我的心目中,这和斯普林斯汀1988翻过柏林墙的那场演唱会的分量是一样重的。然后,电影里,却通过轻描淡写的方式呈现,这也是整个片子呈现的格调,在嘻嘻哈哈当中,不经意间披头四或许就在改变世界,但发生的那一刻其实人们并不知觉,我们作为后人通过文字和影像的记录神化了它们。
最后,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感动、最有价值的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热爱披头四的人,都有义务要把披头四传播开去。
《昨日奇迹》听起来的世界观很莫名其妙,忽然有一天你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其实是唯三)的还记得披头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男主角剽窃了披头四,可另一方面,男主角又如同保护文化遗产一般地疯狂抢救披头四。
在电影里,男主角努力回忆披头四的歌词:Eleanor Rigby,该死到底是谁在捡谷子,谁在缝袜子,什么神父啊!补牙的时候,想起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太棒了!
男主角有一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还能记得住这些歌词吗?该死!快给我想起来啊!这时候,他其实完全想的不是欺世盗名,而是作为一个披头四迷的真实反应:如果只有我一个人记得这些歌,那我得赶紧把他们整理出来啊!这和蔡文姬默写古籍似的,电影本身讲述的是一个“抢救披头四”的故事。
我们换另外一个视角:确实年轻人的流行音乐在不断迭代,我们耳边响起的全是黄老板Shape Of You,你是否应该有义务把披头四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至少于我来说,这就是我的义务。如果你有看过我写的书,无论是我写香港流行音乐,还是我在写披头四,我永远都在夹带私货,我永远都在念叨着披头四;我的所有的新书分享会,总会跟大家聊披头四,如果你有来过的话;我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太over了,但我的朋友包子有一次大家喝酒聊天撸串时,他说:没毛病啊,你就是要让更多的五月天的歌迷去听披头四,这有什么问题?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要为任何人代言,为五月天代言,为披头四代言(我有看过豆瓣网友说,邹小樱那个大傻逼一谈到披头四莫名优越感,啧啧),我的心态,大概和《昨日奇迹》里的男主角一样,我只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我希望更多人来听披头四,Sitting in an English garden waiting for the sun,仅此而已。
电影里刻画了一个披头四不曾出现的平行世界,“没有披头四的世界,是一个糟糕的世界”。不仅不再有Oasis,不再有《弯的我》,也可能不再有五月天,不再有盘尼西林(划掉),草莓园、便士巷、阿比路也是寻常巷陌。电影的末尾,出生于1940年的列侬穿着他标志性的一袭白衣,出现在男主角面前,他没有在写歌,但依然还在画画,而且是歪歪扭扭的画,这是全片最重磅的泪点。如果列侬能够和保罗、林哥一样活到今天,当然我也希望乔治能活到今天。“整个世界曾经都跟着你作梦,如今和平依然在歌曲里头,猜忌战火还跟着我一起生活”,这时候男主角马上做出了他的那个决定,把披头四还给世界,名声这些有什么所谓呢,鲁蛇又有何不可?你看,列侬还好好地活着呀!
坦白说,同样是伟大乐队的题材,《昨日奇迹》和《波西米亚狂想曲》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通过传记片的商业逻辑,让皇后乐队得到了,也许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传播,让很多从来没有听过皇后的人,走进电影院,然后内牛满面,出来之后跟你大书特书这个电影后面的live 8仿真度。当然,我毫不介意他们之前其实大部分根本不知道live 8是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后走出去了,破圈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昨日奇迹》糟糕透了,它无法吸引披头四粉丝之外的人群,他在国内那可怜的票房,甚至上映两周就下了、不排片了,这只能怪它自己战五渣。可无论如何,有生之年,能在国内院线听到披头四的音乐,一首接一首地袭来,然后跟着男主角,一起重返草莓园,穿过默西隧道,一起甩开疯狂的粉丝跳进小汽车,一起在红色的房子屋顶开演唱会,这,足矣。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he Beatles Fovever.
音乐自媒体“乱弹山”
万马齐喑的乱世里,
透过音乐,
我们记录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