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菜屯贫困户量化管理,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推行
聊城菜屯贫困户量化管理,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推行土地确权后,农民的土地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之源,也是农民自己的资产了,相当于不动产了。如果有人想到农村承包土地,想承包哪块地,就是土地承包者自己说了算。如果农民想外出打工,土地没有人耕作了,也可以把名下土地转包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社团组织、企业、单位,还可以拿到数目可观的流转费。在“一户一田”政策未推行之前,农户的零散小块地不便于流转,实施“一户一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一户一田”实施的确是顺应民心,也是顺应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一)实施“ 一户一田”,更有利于农户经营田地民意调查 二、推行“一户一田”的总体考虑及必要性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推行“一户一田”调研报告白银市平川区信访局副局长、毛卜拉村驻村队长 刘德强
一、基本情况
毛卜拉村位于平川区政府驻地东南部21公里处,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98户3189人。总耕地面积13000余亩,其中旱地3000余亩,水浇地10000余亩,平均海拔1360米,气候干燥,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气候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全村农业灌溉有机井16眼,水资源丰富,2016年已实现人畜安全饮水。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小麦、胡麻、旱地西瓜、籽瓜、西甜瓜、西红柿等为主。2017年6月实施了共和镇易地扶贫搬迁毛卜拉安置点项目,共有档立卡户103户450人,共搬迁建档立卡户77户346人,搬迁户100户489人,目前入住率达到80%。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种植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进一步加快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党支部带动农户每年加大经济林栽植面积,改善林种结构,加快林副产品的开发,提高林果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制约、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毛卜拉村要摆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还面临很多困难。当前毛卜拉村农户的承包地分布在不同地点,点多面小,田间管理难度大,不利于机械耕作,难以形成特色规模种植,农民增收难度大,种地积极性不高。
田地
民意调查
二、推行“一户一田”的总体考虑及必要性
(一)实施“ 一户一田”,更有利于农户经营
土地确权后,农民的土地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之源,也是农民自己的资产了,相当于不动产了。如果有人想到农村承包土地,想承包哪块地,就是土地承包者自己说了算。如果农民想外出打工,土地没有人耕作了,也可以把名下土地转包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社团组织、企业、单位,还可以拿到数目可观的流转费。在“一户一田”政策未推行之前,农户的零散小块地不便于流转,实施“一户一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一户一田”实施的确是顺应民心,也是顺应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
(二)实施“一户一田”便于农户集中连片管理
“一户一田”的实施,可以让四处分散的土地合并在一起,农民管理起来更方便,也更容易机械化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收益。将零散的田地整合在一起,农民们可以进行统一播种,统一施肥,除虫等等,而且在收获时,特别是收胡麻,小麦等作物时可以更快利用收割机进行大面积收割,极大的降低劳动成本。
(三)实施“一户一田”,可极大的避免农户地界纠纷
农村的很多田地不仅存在面积大小的差异,还存在地界不规范等问题,往往会引起农户间的纠纷。比如:遇到政府征用土地的时候,很多土地四至不清,面积不明的矛盾就突显出来了。各家说各家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实行“一户一田”后,一块土地的面积四至都很清楚了,农民流转土地也不怕土地流转少了。规模化经营土地的人也可以安心经营了,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次的土地确权,为以后解决土地承包、转租、征用、经营中发生的纠纷的提供了详尽的依据。
丈量耕地
三、推进“一户一田”工作阶段性成果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20号)精神,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2019年1月起,共和镇毛卜拉村“两委”班子经过深入调研,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征集全村各界人士意见,召开户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推行“一户一田”,将农户零散的承包地相互调整置换,集中连片承包,便于机械种植和田间管理,同时解放劳动力,对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动员经商务工,对有农业技术的农民鼓励参与村集体规模种植。目前,已成功在一、二、四、九社共计306户中实施“一户一田”,总亩数达到4186亩,群众大力支持,反响良好,满意度高。其余村民小组也将在九月份前实施“一户一田”。
登记造册
四、推行“一户一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1.部分农户存在抵触情绪
一是部分人自己开垦的地多,少数农户人均占有土地多余其他农户,担心按村民小组民主确定的“一户一田”置换并地方案,多出的地块得不到确认,造成绝大多数农户意愿无法实现。二是个别人的土地所处位置好,部分农户认为自家土地紧邻道路,地段好或水利、土壤条件优良,对日后土地增值空间期望较大,担心置换并地后造成利益损失。三是迷信思想较重,认为自家地里有祖坟、风水好,担心“风水”受到影响。四是个别农户前期投入较多,担心并地后已投入的人力物力付之东流。五是部分村民对村社干部信任度不够,担心在置换并地过程中遭到不公平待遇。六是年纪大的村民对原来的承包地情怀较重,不愿意轻易改变现状。
2.个别干部存在畏难思想
“一户一田”的置换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因为二轮土地承包时签有合同,并且曾经确权登记到户,如果农户间没有协商一致,重新分派置换难免会引发很多矛盾。个别干部怕惹人,觉得费事费工、出力不讨好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一户一田”实施。
(二)解决的对策
毛卜拉村原有村民承包地块约9850块,户均耕地约12块,单块最大面积2亩、最小0.2亩。特别是人均土地占比不同,各户承包地块之间的距离远近、地力条件、配套设施等差距较大,要实现整村推进、互换并地、实施“一户一田”,面临不少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顺利推行“一户一田”按时完成,村支部提出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集体研究明确“五个不变”的总原则,就是“家庭承包经营制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以原二轮土地承包以社为单位整合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用途不变”。
二是村党支部成立由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针对各村民小组差异,“一组一案”推进工作,逐户丈量土地,按照地力条件定出好、中、差三类土地;在村“两委”主导下,对置换的土地进行统一综合整治、平衡地力,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再按组抓阄,“一户一田”重新分配到户。
三是发挥党员、村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村干部和党员要走访群众,实行包社包户,把政策给群众讲清楚,做通思想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化解矛盾纠纷,主动认领差的地块,让群众优先挑选好的地块。
入户回访、讲解政策
毛卜拉村抓党建、促改革、兴产业的“一户一田”实践,只是平川区农村党建引领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9月,毛卜拉村9个社将全面实施“一户一田”,总面积达到13000余亩,机械化率达到100%。通过置换、整合土地,实现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产出比,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