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主角cos,一部讲Cos的动画为何被人说成
日本动漫主角cos,一部讲Cos的动画为何被人说成随着后续一来二往交流的深入,两人慢慢熟络起来。相对应的,喜多川海梦也展露出了,自己平时不为人知、也不容易为大众认可的喜好——她想要COS自己最喜欢的一位R18游戏女角色。可是,喜多川海梦并不懂得裁缝,即使有说明书,也没办法制作出合适的衣服,男主的出现,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她的烦恼。与他相反,喜多川海梦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行动力强,思维略微脱线,既敢于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二次元游戏角色,也会对嘲笑她的喜好的人冷眼相待,认为人应该“少对别人的爱好指手画脚”。就在男主认为自己要重蹈过去的覆辙,再度被女生嫌弃的时候,喜多川海梦却由衷地称赞他“好厉害”,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他的内心。如果你看过《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与《堀与宫村》,想必也会对CloverWorks的制作水平,有所预料。《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有着高质量的画面,以及新奇的亚文化圈子题材, 能在网络上爆红,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故事里,
不管怎么样,看得开心最重要。
如果问一月质量最高的番剧有哪些,索尼旗下Aniplex的《明日同学的水手服》和《更衣人偶坠入爱河》绝对都能排得上名号。不过,与《明日同学的水手服》中,展现出来的青春期少女的元气与可爱不同,《更衣人偶坠入爱河》选择了少见的Cosplay题材,展现了二次元“鲜为人知”的一面,走清纯恋爱番的路线。
然而,当我以为它又是一部与《月色真美》《堀与宫村》之流相类似,在高技术力的支撑下,展现男女主甜甜爱恋,让一干观众吃狗粮羡煞之余又欲罢不能的恋爱番时,《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先在网上掀起了一轮事关“男性凝视”的骂战。
《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是日本漫画家福田晋一于2018年,开始连载的一部青年向漫画。它在2021年4月宣布动画化,由负责过《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堀与宫村》的CloverWorks制作,于2022年1月播出。
如果你看过《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与《堀与宫村》,想必也会对CloverWorks的制作水平,有所预料。《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有着高质量的画面,以及新奇的亚文化圈子题材, 能在网络上爆红,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故事里,男主五条新菜出生于人偶工匠世家,从小便喜欢人偶、玩偶,但也因此在小时候被女生怒斥“为什么一个男生,喜欢女孩子的人偶”,从而落下心理阴影。往后直到高中,都没能交到朋友,为人老实,不善交流。因此,他大多数时候,都选择沉默地坐在自己窗边的座位上,静静地看着班里的同学来来往往,只有在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偶时,才会露出最真实、自然的一面。
然而,他的这个小秘密,在某天不小心被同班的女生喜多川海梦撞见。
与他相反,喜多川海梦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行动力强,思维略微脱线,既敢于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二次元游戏角色,也会对嘲笑她的喜好的人冷眼相待,认为人应该“少对别人的爱好指手画脚”。就在男主认为自己要重蹈过去的覆辙,再度被女生嫌弃的时候,喜多川海梦却由衷地称赞他“好厉害”,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他的内心。
随着后续一来二往交流的深入,两人慢慢熟络起来。相对应的,喜多川海梦也展露出了,自己平时不为人知、也不容易为大众认可的喜好——她想要COS自己最喜欢的一位R18游戏女角色。可是,喜多川海梦并不懂得裁缝,即使有说明书,也没办法制作出合适的衣服,男主的出现,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她的烦恼。
于是,两人与Cosplay相关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可以看出,整体故事的编排中规中矩,既有着青春期常见的“孤独”“不被理解”的元素,也恰到好处地添加了许多二次元中带有“宅”属性的要素,比如Cosplay、R18游戏等。甚至在动画第二集中,男女主还就“女生是否会喜欢R18游戏”展开了讨论,喜多川海梦一本正经地反问对方:“喜欢什么和性别没有关系吧?”
并且,在漫画的作画上,作者福田晋一故意以一种较为别致的方式,来描绘男女主谈及喜爱事物的状态。比如,男主会以一种接近“傻笑”的表情,捧着人偶并细心地和它对话;女主谈及自己喜欢的R18游戏时,会双眼出神喋喋不休,看起来神神叨叨。他们的这种状态,如果按所谓的常识来判断的话,都会多少给人“不太正常”的感觉,如果发生在生活中,多数人的选择也会是敬而远之。
这种感觉,有些类似于你和别人忽然谈到你所喜欢的事物,你会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完全不管对方是否真的能够明白,你究竟是在说些什么。如果你表达的内容越小众,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最后很多时候,对方都是只能赔着礼貌的微笑,在与你交流时,默默避开与之相关的话题。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网络上围绕着《更衣人偶坠入爱河》的争论,反而会显得略为讽刺。
其中最大的争论,还是《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本身的尺度问题。有人认为它的尺度太大,应该定位成为里番。在此基础之上,另一个新兴词汇也被用在了它的身上——男性凝视。
所谓男性凝视,通常意义上,指的是长期男权社会下,男性手里掌握着话语权,而女性的价值必须依赖于男性来体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往往作为被看的第二性,男性则通过各类媒介和渠道,作为观察者享受窥视带来的愉悦感。这个词汇,来源于劳拉·穆尔维1975年发表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里面指出当异性恋男性作为观影主体时,电影中的女性往往是被凝视的客体。
说白了,把它放到番剧里来理解的话,所谓男性凝视就是我们常说的“卖肉”,指作品以描写女性身体部位作为卖点。如果你涉猎的番剧足够多、足够老的话,那么必然知道过去除了里番和表番,还有活在它们之间的“肉番”——它把“卖肉”作为自身的主要卖点,带着各种擦边球“福利”,其中尺度最大的,可以说是除了不能漏的,其它全漏了。
放至十年前,这类番剧称得上张口就来,比如08年的《出包王女》、09年的《天降之物》、10年的《亲吻姐姐》等,数不胜数。只是随着观众整体审美需求的变化,以及尺度的收缩,纯粹的卖肉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环境,这些“明目张胆”的肉番,才慢慢变少。
不过,并非只有所谓肉番,才会有“卖肉”的内容,动画作品还有最为出名的“七八定律”,即为了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动画到了第七话、第八话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类似温泉、海边之类的剧情,让许多女角色都换上了泳装,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福利”。所以,如果真的要深究,几乎九成的动画作品,都充斥着“男性凝视”,这算是日本动画在市场经济与历史遗留上的老问题了。只是,随着时间发展,这些内容逐渐变得更为克制。
回到《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在动画的第二集中,男女主为了制作出合身的Cos服装,有一大段女主身穿泳衣,让男主帮忙量尺寸的剧情。这段剧情,也成了部分网友认为它讨好男性、“媚男”的最大证据,加上动画初期为女主的高光时刻,其中夹杂着多多少少的福利镜头——不可否认,它的的确确在努力地吸引着男性的注意力。
当然,也有人觉得借此来批斗《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并不可取。男性凝视最大的问题,是它在将女性物化成一个带着价值的商品,而网友认为《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并没有做到这个地步,和过去的动画作品相比,它在福利内容已经偏向保守克制,为了商业化的目的稍微加入一点相关镜头,情有可原。
并且,在争论的最后,许多人都将落点放在了人物塑造上。虽然前面我大致介绍了男女主开头时各自的性格,但这就像你认识一个人,昙花一现匆匆一瞥往往只能看到对方的一部分,而无法完整地了解他。
随着剧情的推进,男主五条新菜身上的光芒也越来越亮——性格淳厚、做事认真、敢于担当、感情专一……在漫画中,五条新菜就像是一个未被挖掘的宝藏,单纯因为童年女生的一句话封印了自己,在喜多川海梦逐渐靠近她之后,也让他原本被掩盖的这些闪光点,一一得以展现出来。因此,随着剧情展开,不乏网友认为两个人最后能够走到一起,赚麻了的并不是五条新菜,反而是女主喜多川海梦。
有趣的是,这也让《更衣人偶坠入爱河》的知乎评价中,出现了不一样的观点。和微博“媚男”的评价相反,知乎有网友认为这部番剧“媚女”,满足了“二次元画师对COS圈和完美舔狗的幻想”。
这下子,《更衣人偶坠入爱河》颇有几分“里外不是人”的味道,看似一碗水端平,但实际上却两方不讨好——比较公正的,恐怕还是单纯说它“媚宅”,毕竟“宅”有男有女。而不论是讨论它究竟是不是在以男性凝视物化女性,还是纠结男主是否属于女性幻想之中的完美舔狗,其实都是一时半会没办法得到答案的。
毕竟,讨论前者你可能得从父系社会和电影拍摄历史入手,后者则要上升到个人意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差异的问题……
退一步来讲,如果说争论的内容不分对错的话,那么将两者融合,不难看出作者福田晋一所希望塑造的,是一对对她而言“近乎理想化的情侣”。
所以,在《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初期,喜多川海梦表现得极为亮眼,她积极、活泼、主动、亲和力强,整体表现既带有女性的性感魅力,又有着少女的清纯活力,符合当下所流行的“纯欲”审美。而随着剧情发展,内向的五条新菜也散发出自己的魅力,做事认真踏实,能长期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人又有担当,还不会拈花惹草,一路看下来堪称完美男友的模板。
而穿插在漫画之中的摄影、Cosplay小知识,也能够看出,福田晋一是有认真了解过Cos圈的,虽然还是写出了“上门脱衣服量尺寸”之类不太现实的剧情,但不论是班级同学的态度,还是参加展会的过程,两人的经历都称得上一帆风顺,既没有遇上负面人物干涉,也没有碰上对他们爱好表示不认可的身边人——排除男主童年的女性朋友。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美好而幸福的理想化世界,它注重的是纯爱的感情体验,而非强调“世界是复杂”的深度向作品。这个理想化,不仅更能让读者感受男女主之间爱恋的美好,也会让读者心生向往,反而在现实之中,这种“不认可”与“不理解”的干涉,依旧存在。
正是因为小时候不被理解的攻击,男主一路上才会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正是因为被路人搭讪嘲笑,女主才会冷漠无情地在口头上向对方发出反击。《更衣人偶坠入爱河》所描绘的亚文化乌托邦,在现实中反而并不存在——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亚文化圈子中的人只得选择圈地自萌,却又因为随着作品的逐渐大众化,而不得不被迫改造自身。
现实中围绕《更衣人偶坠入爱河》上演着的争论,反而恰恰是它所描绘的理想化亚文化圈子里,期待被人所理解的,或者说竭力逃避的。
这,难道不讽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