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通州长城都在哪儿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土长城建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年)前后,稍晚10年。这段长城为斛律羡主持修筑的。斛律羡为敕勒族,东魏到北齐时期将领,曾任幽州刺史。为了抵御突厥人的入侵,修筑了这条长城。北齐疆域示意图公元550年,高洋当上了东魏的相国,受封齐王,不久后推翻东魏,建国号齐,改元天保,都城定于邺(今邯郸市临漳县)。据史料记载,北齐在天保年间修筑过六次长城,其中天保八年(557年)这次修筑与漷县有关。据《北齐书》记载,天保六年(555年),柔然与突厥来袭,文宣帝统兵亲讨柔然并大破之。待北疆稍静,便“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天保七年(556年),“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天保八年(557年),在契丹兵势尚未恢复之前,“于长城内筑重城……凡四百里”。“重城”就是在已有的长城里面再修筑一道长城。前筑长城已“东至于海”,

千年古镇漷县是通州区的南大门,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北运河的咽喉要道,南北漕运的腹地,兵家必争之地。又因地势低洼,历史上曾汇聚数个浩渺的淀泊,水道交织,因此整个镇遍布了好多条的古堤和古道。不仅如此,漷县还有一段古长城,从北向南,与古运河相伴而行,上承通州古城,下延武清,蜿蜒入海。

土长城北齐建

这段长城建于北齐,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据《北京长城史话》载:北齐时期北京地区所建长城有内外之分,外长城主要分布于山区,即今延庆、昌平、怀柔、密云、平谷一带,而内长城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即朝阳、顺义、通州一带。长城为夯土结构,自昌平开始,沿温榆河右岸,经过顺义到通州,再沿潞水(今北运河)右岸(西侧)一直到天津,长约400里。

北齐是个短命的政权,因此在历史书中着墨不多。它是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仅存在了28年。漷县当年就在北齐的境内。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1)

北齐疆域示意图

公元550年,高洋当上了东魏的相国,受封齐王,不久后推翻东魏,建国号齐,改元天保,都城定于邺(今邯郸市临漳县)。据史料记载,北齐在天保年间修筑过六次长城,其中天保八年(557年)这次修筑与漷县有关。

据《北齐书》记载,天保六年(555年),柔然与突厥来袭,文宣帝统兵亲讨柔然并大破之。待北疆稍静,便“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天保七年(556年),“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天保八年(557年),在契丹兵势尚未恢复之前,“于长城内筑重城……凡四百里”。“重城”就是在已有的长城里面再修筑一道长城。前筑长城已“东至于海”,在其内修“重城”,即“内长城”。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土长城建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年)前后,稍晚10年。这段长城为斛律羡主持修筑的。斛律羡为敕勒族,东魏到北齐时期将领,曾任幽州刺史。为了抵御突厥人的入侵,修筑了这条长城。

通州长城都在哪儿

通州有长城曾在几个朝代的文献中记载,240年前,清代通州人刘锡信著《潞城考古录》中专门有一章《通州长城考》,是这样描述的:“州城西北四里,有古长城遗址,迤北接顺义,南近通惠河北岸而止,逾河而南,复闲存一段,其址又变而东西横亘,再南为州西门外入都孔道。”这段说的是古长城进入通州古城前的情景。

出了通州古城,长城还有吗?《通州长城考》记载:“辽史顺州南有齐长城,齐天宝中所筑之长城矣。漷县武清二志,俱载有古长城,疑昔时亦与此接连为一云。”刘锡信查阅了古人编辑的《辽史》《漷县志》《武清志》,猜测这段土长城沿着顺义、通州、漷县、天津武清逶迤而行,大致勾勒了这段长城的位置和其走向。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2)

刘锡信《潞城考古录》中的“通州长城考”

在通州古城南关外的窑厂村就有一处土长城遗址,2001年被通州区政府列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20日还立了石碑为纪。其中记载:“北齐天宝年间,为保护北方军事重镇蓟城和首都邺城安全,在万里长城之内修筑一道重城,此城从今北京昌平区开始向东南方向延温水(温榆河)、潞水(潞河、北运河)右岸修筑,中经今顺义区、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长达400里。今仅存通州区窑厂村一段遗址……”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3)

位于通州窑厂村的北齐土长城遗址 摄影 左岸

这是明确有文物部门认定的遗址。在张家湾皇木厂村还有一段,系长城随古笥沟(今港沟河)转弯地方的守卫戍点。皇木厂一带河流纵横,沿岸河滩多为沼泽湿地,先民祖辈择吉处而营之,首选高坡台地,村址原有纵贯南北的条形土岗,很有可能是成村之初,人们即建房于古长城旧址之隆起坡地上。

“长堤回燕”原是长城基

漷县也有土长城,从古时候传下来一个“漷县八景”,见诸时间不会晚于明清,分别是:“泮宫古槐、禅林宝塔、白河渔舟、春郊烟树、驻跸甘泉、晾鹰旧台、长堤回燕、远浦飞鸿”,其中的“长堤回燕”与土长城有关。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4)

北运河与凉水河交汇处(漷县段) 摄影 左岸

此景原在漷县村北港沟河西堤处。据《千年古镇漷县》一书记载:明时,此处的长堤尚然高阔,上面滋生许多杂树,夏季像一道绿色长城。“回燕”,指北方的小燕飞回南方越冬。深秋时节,四面八方的紫燕都会聚在此处树上,呢喃而语,准备回到南方。长堤古树上燕子,成千上万,飞起飞落,像在互相告诫,像在互相鼓励,叫声一片,像一段飞动的长堤,景观非凡。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5)

北运河漷县段左堤 摄影 左岸

这段长堤即北齐土长城遗址。《通州志·古迹·长城岗》在“长城”条目中载:“旧志云‘在州南漷县东北一里,南抵武清,北接通州,即长堤之异名也’。” 在平原上修建长城,与原有依山就势的老长城不同。它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矗立在京东冲积平原上,迤贯于京津间的一望平川。它傍河而行,倚河设城,凭水为险,水陆结合,双道防线比邻,令敌方难以攻破。

漷县城域在汉时本是泉州县境内霍村镇,先后经历了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北朝、隋,唐时期,从大乱走向大治。隋朝统一中国后,接着是强大的唐朝,这道长城失去防御作用,就被后来的历代王朝当作堤防,变成了“长堤”。

土长城遗址哪里寻?

古时的漷县处于古永定河、古潮白河流域下游,东有潞水(北运河),西有广袤辽阔的延芳淀。古永定河俗称“无定河”,古潮白河旧称“沽水乱流”,都是异常暴烈的河流,潞水河道多有摇摆变迁,延芳淀今已消失,水多水患更多,因此堤坝很多,志书中多有记载。

清《漷县志》曾记载多条长堤,一云:县北长堤:“是堤始于州之张家湾善人桥,至漷县北门绵亘三十余里。今堤亦坍缺。”其它还有杨景芳堤、马头店堤、白浮圈堤、曹家庄堤、小屯堤,多延运河西岸逶迤南行。“运河萦其前而万艘经泊,漷水环其后而三派分流,长堤如龙蜿蜒相接而会于城闉,亦形胜地也。”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6)

辽代到元代古延芳淀的变迁

长堤用于阻挡水患,长城用来抵御外敌。因为都依水而建在高地,所以可以肯定土长城被部分长堤改建取代。

历经千年的漷县土长城还有遗迹吗?随着历史文献和今人考证成果的丰富充实,北齐土长城的历史脉络越来越清晰。笔者近期到漷县马头村探访,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在马头村东侧京津公路有一段近100长的路基,距离其东面的北运河只有一百余米,其向河一侧高出地面约2米,与窑厂村、皇木厂土长城遗址非常相似。

香河和燕赵故地,漷阴有长城相伴运河生(7)

漷县马头遗址发现地 摄影 左岸

据村民介绍,此处古为京津驿路,抗战期间,日寇为掠夺中国资源在其上拓宽为混凝土路,此段幸得先辈保护才没有被破坏。据了解,已故的通州文物专家周良老师曾经多次到漷县探访调查并认定此处为土长城遗迹,惜未留下任何文字就去世了。至于是耶非耶,也希望专业的文物部门进行发掘,如果这样的话,通州境内的土长城就能连成一条线了。

作者 左岸

编辑 柒玖陆十三

邮箱:547842807@qq.com

— END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