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独尊儒术的实质: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

独尊儒术的实质: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享国时间不长,来不及进行完善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一项工作,在数十年之后,由另外一位硕儒董仲舒提出。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了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黄老道家认为,道生法。所以荀子门下成长出两个法家的巨擘也就不奇怪了。在黄老道的影响下,儒门弟子帮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帝国。荀子在儒家是一个另类,与孟子的主张大异其趣。荀子门下出了两个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人物:李斯和韩非。说来奇怪,荀子是儒家,门下的两个大弟子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当年还没有成为秦始皇的秦王嬴政读到韩非的作品,非常感叹,说道:“可惜啊,我没有和这个人交往的机会!”李斯知道这是同学韩非写的,于是嬴政不惜攻打韩国,把韩国公子韩非夺了过来。之后,嬴政令李斯大力推行韩非的法家主张,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灭六国,天下一统。李斯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的老鼠理论非常有意思。李斯出身贫

独尊儒术的实质: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1)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三大支柱,人们从不怀疑“儒”是这三大支柱的主体。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儒家能成为主体?仔细考察“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的支持。

儒学一开始并不受到重视。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主张,并没有受到各国的待见,反而处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犬。”一度受困于陈蔡,差一点死于非命。

亚圣孟子的待遇实际也差不了多少。魏惠王见到孟子,毫不客气地说,“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带给我的国家有什么好处吗?”即便如孟子,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以利益劝说诸侯。其仁义主张,还是不被人所采用,只好退而与弟子们著书。

真正让儒家成为中华文化支柱的,不是至圣孔子,也不是亚圣孟子,而是另外两个人。这俩人就是儒家的中坚荀子和董仲舒。

荀子在儒家是一个另类,与孟子的主张大异其趣。荀子门下出了两个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人物:李斯和韩非。说来奇怪,荀子是儒家,门下的两个大弟子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当年还没有成为秦始皇的秦王嬴政读到韩非的作品,非常感叹,说道:“可惜啊,我没有和这个人交往的机会!”李斯知道这是同学韩非写的,于是嬴政不惜攻打韩国,把韩国公子韩非夺了过来。之后,嬴政令李斯大力推行韩非的法家主张,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灭六国,天下一统。

独尊儒术的实质: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2)

李斯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的老鼠理论非常有意思。李斯出身贫寒,年轻时生活艰辛,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讨生活。有一回,李斯见到一只老鼠在厕所里找食物,被人和狗追着赶,惊惶得四处逃窜。他想起公家粮仓里的老鼠,悠然自得地吃着成堆的粮食,根本不会有人和狗追赶的顾虑。看到这两种老鼠,李斯大彻大悟。马上辞去公职,拜入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学。最后找工作就是到了当时实力最强大的秦国,这也是李斯“老鼠理论”的一次实践。后来李斯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郡县制王朝。李斯也因其功绩成为千古第一相。

为什么儒家荀子会教出两个法家弟子呢?这是因为荀子深受黄老道家的影响。荀子很多的学术思想,渊源于黄老道家。荀子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系主要就是在那里形成的。而当时稷下学宫很多的学者都属于黄老道家,淳于髡、宋钘即是其中的代表。《史记》中有“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的记载;在《汉书》的注中,也有“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记录。看来荀子曾拜淳于髡、宋钘为老师,学习黄老学派的理论。荀子的道论、礼法并重等思想,就是受到黄老道的影响。

独尊儒术的实质:独尊儒术的背后是道家(3)

黄老道家认为,道生法。所以荀子门下成长出两个法家的巨擘也就不奇怪了。在黄老道的影响下,儒门弟子帮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帝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享国时间不长,来不及进行完善的思想理论建设。这一项工作,在数十年之后,由另外一位硕儒董仲舒提出。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了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可是董仲舒的“儒”已经迥异于孔子的“儒”。董仲舒的儒学,掺杂进了很多黄老道家思想。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天人感应”是一个核心概念。这里的“天”,虽然源于商周时期,却不同于传统的天,而与黄老道家的“道”有着完全相同的含义。人间治道应该与天道相合,皇帝的行为应该与天道相配,这正是黄老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思想的主旨就是“君人南面之术”,这完全被董仲舒所继承。

吸收了黄老道家学术养分之后,儒门的后学李斯、韩非辅佐秦始皇一扫六合,建立了统一的中央帝国;另外还有儒门的后学董仲舒为中央帝国提供了思想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儒家成为中华文化正统的支柱也就不奇怪了。

梳理下来,两千多年以来,“明儒暗道”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在这样一个逻辑下是不是显得无比正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