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影片影射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想过好一点的生活却发现努力了好久没有效果,想多被人肯定却总是换来无情打脸,于是很多人开始感到无助,得过且过。影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雷吉和埃莉诺的不同生活,同时在向我们展示一种精神状态——习得性无助。 2014年在瑞丹丝电影节上映的文艺片《如晴天似雨天》中埃莉诺和雷吉就是这样的一类人:埃莉诺独身在外工作,日子却过得浑浑噩噩,频繁换工作,跟男朋友分手后无处可去,家里人看不起她,朋友又帮不了她,她在这座陌生城市迷茫找不到方向。而雷吉虽然出生在富有家庭,可是却没人理解他,母亲经常出差却很少关心他,经常把一些不喜欢的想法强加给他,他天才聪颖音乐天赋极高身边却没有什么朋友,于是终日以钢琴为伴独来独往。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雷吉和埃莉诺的人,工作业绩不出色,想改变点什么却无从改变,生活上过得不顺心,面对各种还贷压力煎熬度日却无能为力,想表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性的。-----毛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生活过得浑浑噩噩,想要改变却总是迟迟没行动起来?打开手机的社交APP,却发现能聊得上来的却没几个?工作上虽然不是最出色但也没什么上进心,宁愿当一天咸鱼也不愿为现在的状况改变?

2014年在瑞丹丝电影节上映的文艺片《如晴天似雨天》中埃莉诺和雷吉就是这样的一类人:埃莉诺独身在外工作,日子却过得浑浑噩噩,频繁换工作,跟男朋友分手后无处可去,家里人看不起她,朋友又帮不了她,她在这座陌生城市迷茫找不到方向。而雷吉虽然出生在富有家庭,可是却没人理解他,母亲经常出差却很少关心他,经常把一些不喜欢的想法强加给他,他天才聪颖音乐天赋极高身边却没有什么朋友,于是终日以钢琴为伴独来独往。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雷吉和埃莉诺的人,工作业绩不出色,想改变点什么却无从改变,生活上过得不顺心,面对各种还贷压力煎熬度日却无能为力,想表达自己想法却不被认可,被工作生活灌输各种并不想要的精神垃圾。

影片影射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想过好一点的生活却发现努力了好久没有效果,想多被人肯定却总是换来无情打脸,于是很多人开始感到无助,得过且过。影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雷吉和埃莉诺的不同生活,同时在向我们展示一种精神状态——习得性无助。

那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接下来,我将以《如晴天,似雨天》中的雷吉和埃莉诺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详细阐述;第二部分,我会通过现实分析为何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后我会结合现实情况谈谈怎样摆脱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2)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三毛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实验提出来的著名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经历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 产生的消极心理情感 难以相信自己在今后相似情境中仍具有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的能力 是产生抑郁前的一种表现,习得性无助会摧毁人的意志,产生悲观情绪,使人处于消极状态。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3)

长期的习得性无助会导致人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抑郁。当一个人付出的努力与结果不匹配时,就会产生无助感。当持续一段时间的无助感不断涌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放弃尝试,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

影片中的埃莉诺和雷吉就是在习得性无助状态下生活的人,埃莉诺处在一个家境贫寒母亲刻薄的家庭里,从小沉浸在这种环境中,她在生活上过得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工作上也没有太多的出色,直到失业了跟男朋友分手了,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有多糟糕,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改变。而雷吉在家人缺少关爱又被家人强塞条件的情况下,慢慢变得孤僻起来,独来独往很少与人沟通,只能在音乐的世界里沉醉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职场上业绩并不怎么出色,于是不敢提出建议或意见,认为自己说什么一定会被反驳;跟自己的父母聊天总是跟他们不在一个频道,多说几句总是会受到质疑,于是在自己父母面前也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失恋了或者失业了总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不够好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4)

正如马良在《坦白书》中所说:“我所有的自负都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内心的软弱,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

在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下,一个人不再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觉得付出的努力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而当失败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便往后都不想再去尝试。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会给自己设定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了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5)

二、为什么会造成人们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马尔克斯

造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除了自身遭遇的挫败感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和来自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低欲望社会的影响,和反刍思维的影响。

1.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幸的童年会影响心理健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会影响童年的一生。从小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当中,那就会在童年的脑海中印下深刻烙印:认为婚姻家庭中都是不幸的,于是在长大后就会抗拒婚姻家庭;从小生活在暴力的原生家庭中,那在童年时也会被暴力所影响,以至于长大后行为举止很更崇尚暴力,认为暴力能解决任何问题;从小一直都在担惊受怕,那长大后会有自卑和恐惧心理,认为什么都不敢尝试。父母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世风格,做事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复制到后代身上。

正如人类学硕士贝特森曾提出过:“将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的观点,他认为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应该从人际的多重决定的,从家庭背景中引发而来的等多种角度去认识。

因此,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会造成长大后的性格缺陷,而这些缺陷,往往就是构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6)

2.低欲望社会的影响:虚假的快乐会逃避自我

低欲望社会是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新生代年轻人失去了上进心和斗志。

近年来,佛系生活一度在年轻一代人中盛行,所谓的佛系生活,其实就是低欲望社会的表现,无欲无求,与世无争,随性而为,认为什么都不重要,顺其自然便可。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年轻人对未来模糊,甚至逃避,导致缺乏上进心和欲望。再加上如今短视频的普遍崛起,人们越发能感受到,短视频所带来的快乐。越是在低欲望社会的状态中,深陷虚假的快乐逃避自我。

可见,我们日常的习得性无助状态,更多时候其实是被低欲望社会所影响,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深陷其中,忘了现实生活中应该拥有的责任和承担,而这些在脑海里不断地被影响,往往也是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7)

3.反刍思维的影响:过度思考产生负面心态

心理学上有一种状态叫反刍思维,指的是当一个人对自己过度的关注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续关注自身消极情绪的状态。反刍思维会反复思考很多负面事件,从而让自己陷入消极低迷的状态。

在我们生活中,反刍思维也无处不在,我们会因此变得敏感而多虑,甚至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更糟糕的是,自身过度思考会让行动力变得极其差,甚至当我们遭遇挫败时总是会停留在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他跟我分手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我还是忘不了那件事”

因此,陷入反刍思维的人会过度思考自身,脱离了现实的实际意义。不仅不能帮助我们面对和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更加情绪化、极端,甚至不可理喻。而这些过度思考产生的负面心态,也往往成为了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8)

日语中的人脑结构

诚然,造成习得性无助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的自我调节,但在众多利害关系中的形成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原生家庭不幸的童年带来的影响,低欲望社会虚假快乐带来的影响,还有自身反刍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9)

三、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状态?

诚然,我们很多人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却不知道怎样摆脱这种状态。美国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更是直言:

“只有真正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相信目标是合理的,你才会为了信念而忍受各种不适应的痛苦,承受持久的压力和紧张。如果想要让自己有所突破,就一定要给自己一点挑战,期待可以改变的生活,增加自信或者得到认同,会给你自己更有力的支撑。”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种改变方式,来摆脱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1.利用“乔哈里视窗”:改变自我认知

“乔哈里视窗”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Joseph)和哈里提(Harry)出来的理论,该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化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简单来说,乔哈里视窗是“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同样适用于摆脱习得性无助,是指我们先要认清自我,改变自我认知,才能去看清自己的问题。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0)

在影片中,当埃莉诺第一次见到雷吉时,认为这个男孩很冷漠,对别人都爱搭不理,明明有司机接送还要走路。而雷吉则认为埃莉诺只是跟其他人一样在做一份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要管太多。此时他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认知,只凭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即我们做一件事遭到挫折后,都会在第一反应里潜在这样的意识:为什么我这么差,难道是我不好么?比如说在职场上,明明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升职的却是刚入职不久的新手呢?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乔哈里视窗”的四个区域来发现问题,从而快速改变自己的认知:

开放区:我跟新手同时要完成业绩指标

隐秘区:她刚进入职,我对她不了解,她对我不了解

盲目区:我很努力在工作,她却看起来没那么忙

未知区:我不知道她私底下是用什么方式做事,她也不知道我的

所以很明显,通过“乔哈里视窗”,我们发现了问题,并不是自己有多差,而是我不知道对方私底下是用什么方式做事情,所以只要去了解对方的做事方式,就能知道自己的差距了。

因此,当你想要摆脱习得性无助时,首先你要先用“乔哈里视窗”来改变自我的认知,然后才能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无助状态。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1)

2、多用“登门槛效应”:通过行动导出改变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先完成比较简单的事情,在实现了较易完成的事情后,才会慢慢完成难度较大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小事,然后慢慢做一些难度更大的事情,先行动起来再来改变自己。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2)

在影片中,埃莉诺对雷吉的了解是先从尝试谈话开始→再到跟雷吉聊心理话→然后再带他吃饭旅行,一步一步通过行动了解雷吉,发现他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高冷;而雷吉一开始对埃莉诺爱理不理,于是先试着跟埃莉诺交流→带她在家里看电影→最后跟随埃莉诺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一步一步通过行动了解到埃莉诺,发现她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登门槛效应”来促进自己的行动,让自己做出改变,摆脱习得性无助状态,从容易完成到难度更大的,比如从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用笔写下来→然后再跟告诉朋友自己的想法→接着跟家里人聊自己遇到的问题→聆听家里人给的意见或者建议→根据意见或建议做出改变,先完成较易完成的,再完成难度大一点的,这样一步一步通过行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发现问题根源做出改变。

因此,当我们想要摆脱习得性无助时,不要一下子就去做那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而是要多用“登门槛效应”,通过行动,一步步导出问题,才能更好做改变,从而摆脱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3)

3、巧用“同体效应”:拉近距离寻共鸣

“同体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也称“自己人效应”,指的是把自己当作他人的“自己人”,能够在心理上与他人产生共鸣,找到与他人沟通的连接点,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在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拉近关系寻求共鸣。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4)

在影片中,埃莉诺并没有因为雷吉是个小孩而不管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发现他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同样,雷吉也没有因为埃莉诺家庭条件没他好就看不起她,而是通过了解她发现她原来也是喜欢音乐的。影片最后的两人,因为发现彼此的共同之处,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同样,在生活中巧用“同体效应”,也是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拉近距离,寻求共鸣,进而摆脱习得性无助。比如说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职场上总会遇到跟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或同事,于是每次见到对方,都咬牙切齿,恨不得跟对方打一架发泄。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把对方当成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形成一个良心闭环。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曾经说过:“彼此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

因此,当你带着别样的目光看待别人时,只会更加自己的无助感和与人的疏离感,尝试理解下“同体效应”,与他人和谐共处,从而促进对方感情,消解隔阂,达到摆脱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心理学上的无助感悟:如晴天似雨天用心理学解读(15)

四、写在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陷习得性无助状态,甚至怀疑自我,封闭自我。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时,为了避免绝望和多疑的发生,我们需要走出来,争取摆脱习得性无助的纠缠。只有这样,不管处于何种社会身份中,我们仍能保持着自己的热情,用更好的状态去迎接这美好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我提供了三种方法论:利用“乔哈里视窗”,改变自我认知,多用“登门槛效应”,通过行动导出改变、巧用“同体效应”,拉近距离寻共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好地摆脱习得性无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