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这两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正月初八有阴雨气候现象,预示清明时节有较高的倒春寒发生概率;倒春寒是一种农业气候灾害现象,一般发生在春季后期,也就是清明至谷雨期间;而清明至谷雨期间正是棉花幼苗露地培植的重要阶段;棉花从育苗棚移栽到露地空间,棉花幼苗缓苗期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倒春寒或者严重程度的霜冻,棉花幼苗有遭受冻害冷害的可能;如果棉花幼苗受到倒春寒或霜冻的影响,肯定会影响棉花的收成;所以正月初八雨,能够看出棉花当年有没有收成是有道理的。从棉花幼苗期生长习性以及棉花幼苗期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棉花幼苗怕寒怕霜冻,露地培育需要保障日平均温度超过16度,并避免霜冻渐染幼苗;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棉花收花不收花,为何要看正月三个八;据民间观点解释,正月三个八的阴晴,可以预示棉花适播期阶段的气候冷暖;因为民间有“正月初八雨,请防倒春寒;正月初八晴,必有好收成”的说法。在弄

明日是农历的正月初八日,民间相传,农历正月初八是谷神的诞辰日;在这一天里,民间不仅有观谷食谷的传统,民间还有观天象占谷的习俗;民间观点认为,如果正月初八这天晴朗无雨,预示当年稻谷将获取大丰收;如果这天阴天或有雨雪,预示当年稻谷收成减半或绝收;对于正月初八的阴晴,民间也有“晴天十成收,阴雨五成收”的说法;由此可见,正月初八在民间算得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民间不仅能从这天的阴晴中看出当年稻谷收成的多寡,还能看出当年棉花收成的丰欠;因为民间也有“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的说法。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1)

这句老话中的花,不是花卉,不是草木,也不是瓜果之花,而是特指农村常见的一种农作物棉花;棉花是锦葵科棉属被子门植物,原产地在阿拉伯地区,在中国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宋书》描述,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民间使用木棉填充枕褥,宋末元初,棉花从边疆传入内地;直至明朝,朱元璋号令全国广植葵棉,棉花才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虽然棉花属于泊来物种,但经历近千年的培植,先辈农民靠勤劳汗水和聪明智慧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比如老话“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就是先辈农民在长期的棉花种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2)

那么,棉花收不收,为何要单看正月三个八呢?正月三个八指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棉花种植区域宽广;关于正月三个八的解释民间有多个版本;比如有地方认为正月三个八是指正月二十四,因为三个八正好是二十四;也有地方认为正月三个八是指正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从史料记载和民间相传的观点分析,大部分地区普遍认同正月三个八,是指正月带八的三个自然日的观点;也就是说,当年的棉花收成多寡,可以在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里有所预示;那么,作为正月里带八的三个平凡的自然日,为何能预测出当年棉花收成的多寡呢?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3)

谷雨前,好种棉,小满花,不回家

在弄清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棉花种植的适播时间,以及棉花幼苗期培植的注意事项;棉花是一种喜光作物,棉花品质的优劣,与光照的多寡有直接关系;棉花虽然喜光,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但棉花不耐低温和霜冻,应该属于无霜期作物;特别是棉花的幼苗,只有在日平均温度超过16度的气候条件下才能露地生长;如果露地温度低于15度,或者苗期受到霜冻浸染,棉花幼苗不仅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幼苗还有萎蔫,枯萎的可能;所以,露地棉花的培植一般选择在无霜期进行。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4)

从棉花幼苗期的生长习性以及各地棉花的培植习惯来看,各地露地棉花培植的时间,从南至北应该在清明至小满期间进行,对于高海拔或偏远的边疆地区,棉花的培植时间还应该稍晚一些;比如江南地区有“谷雨前,好种棉”的说法,谷雨前正是清明时节,所以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棉可以在清明之前进行;在中原地区有“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的说法;在黄河流域有“枣芽发,种棉花”的说法;无论哪个种植区域,种植棉花的时间不要迟于小满之后;因为民间有“小满花,不回家”的说法,意思是小满之后再种植棉花,因生育周期较短,不能形成有效产量,所以民间也有“小满不种花,种了也白搭”的说法。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5)

正月初八雨,请防倒春寒

从棉花幼苗期生长习性以及棉花幼苗期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棉花幼苗怕寒怕霜冻,露地培育需要保障日平均温度超过16度,并避免霜冻渐染幼苗;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棉花收花不收花,为何要看正月三个八;据民间观点解释,正月三个八的阴晴,可以预示棉花适播期阶段的气候冷暖;因为民间有“正月初八雨,请防倒春寒;正月初八晴,必有好收成”的说法。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6)

这两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正月初八有阴雨气候现象,预示清明时节有较高的倒春寒发生概率;倒春寒是一种农业气候灾害现象,一般发生在春季后期,也就是清明至谷雨期间;而清明至谷雨期间正是棉花幼苗露地培植的重要阶段;棉花从育苗棚移栽到露地空间,棉花幼苗缓苗期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倒春寒或者严重程度的霜冻,棉花幼苗有遭受冻害冷害的可能;如果棉花幼苗受到倒春寒或霜冻的影响,肯定会影响棉花的收成;所以正月初八雨,能够看出棉花当年有没有收成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7)

如果正月初八这天是个大晴天,预示棉花幼苗培植阶段发生倒春寒的概率较小,不会对棉花幼苗移栽造成伤害,不会对棉花未来长势和收成形成影响;棉花从播种到收获期间一直风调雨顺,不会遭遇较大的极端气候变化,棉花自然就有了好收成;所以,民间期盼正月初八是个大晴天,而担忧正月初八阴雨。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8)

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

这句老话中的头八,是指正月的初八,二八是指正月十八;意思是在正月初八晴,往往预示当年风调雨顺,不旱不涝,五谷丰登,是个好年景;而正月十八这天晴,预示当年农作物都会有较好的收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当然也包括种植的棉花能获取大丰收;因为民间有“正月十八晴一天,秋收棉花堆成山”的说法;如果正月十八之后连续八天晴天,民间也有“正月连有八天晴,当年定有好收成”的描述。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9)

正月二十八无风雪,家家户户备棉车

俗语“正月二十八无风雪,家家户户备棉车”的意思是,如果正月二十八这一天没有风雪现象,也就是正月二十八属于晴朗之日,预示当年棉花将会获取大丰收,家家户户需要提前储备米棉车,将收获的棉花拉回家;其实正月二十八才是看棉花收成的重要日子;民间也有“收花不收花,单看正月二十八”的说法;因为正月二十八这天,不仅能从这天的阴晴中看出当年棉花的收成;而且正月二十八还是民间传说中的棉花生日,民间也有正月二十八仍筐占卜棉花收成的习俗。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10)

民间相传,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民间传统“花姑日”,花姑是一位南方姑娘,有一年她来到北方,看到当地穷苦,于是决定在当地定居;她将自己的种棉技术无偿传授给当地人,并教会当地人纺线,织布,让当地人靠种棉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花姑去世后,当地民众为了感恩花姑的仁善之举,特为花姑修建了一座花姑庙,并将花姑的生日正月二十八定为花姑节;每至此日举办庙会,民间煮面疙瘩,面片面条食用,以示缅怀花姑;据民间相传,花姑喜欢晴天,若正月二十八晴天,当年棉花定能丰收;若正月二十八阴雨,花姑不悦,当年棉花收成欠佳。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11)

而且,在北方一部分地区,民间在正月二十八这天,将收储棉花的荆筐扔到房顶上,如果荆筐的口往上,预示当年棉花大丰收;如果荆筐的口朝下,预示当年棉花的收成一般;其实占卜棉花丰收仅是表达民间期望棉花有个较好收成的美好愿望而已,符合当时的民间心理和时代背景;不过,民间观测正月二十八的阴晴,才是取决于当年收不收花的重要因素;因为民间认为:正月二十八无风雪,预示当年棉花有较好的收成;如果正月二十八风雪弥漫,预示当年有倒春寒气候现象的发生;所以风雨风雪交加的正月二十八,往往预示当年棉花欠收或绝收;故民间期望正月二十八以晴朗天气为好。

为什么说正月十五过大年?俗话收花不收花(12)

概述

明天就到了正月初八了,民间有俗语说:“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这句话中的花是指棉花,三个八是指正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因为民间俗语说:“正月初八雨,请防倒春寒;正月初八晴,必有好收成”,民间也有“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以及“正月二十八无风雪,家家户户备棉车”的说法;由此可见,正月三个八晴,预示当年棉花有较好的收成,如果正月三个八阴雨,预示当年棉花收成欠佳;故此,民间期待正月三个八以晴天为好。

#这就是年味儿##一国一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