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是软的还是硬的:Insight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黑胶唱片了
黑胶唱片是软的还是硬的:Insight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黑胶唱片了继上次Rolling Stone大水花探讨了目前大家对实体专辑与数字专辑的选择之后(点击这里回顾!),有粉丝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想让我们再写写黑胶唱片。你能特别直观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黑胶唱片;街边和文创园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唱片店;集市活动也开始围绕黑胶唱片的主题而策划筹备。在去年12月11日到12月17日期间,美国共售出了144.5万张黑胶唱片,这是自1991年Nielsen Music / MRC Data开始统计音乐销售以来黑胶唱片的最高点。英国2020年的黑胶唱片销售额则达到1亿英镑,是1990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国外的黑胶音乐市场©nastygal
报道News|#洞见Break DownBy 白熊
去年12月,偶像天王周杰伦发行了发行了由出道至今的14张专辑所组成的28张黑胶唱片套装。不少评论称 这位偶像天王引领了黑胶唱片的又一次回潮。
周杰伦黑胶音乐套装
但早在此之前,黑胶唱片就迎来了一轮“复兴革命”——据美国公告牌报道,去年12月,美国黑胶唱片销量第二次创下历史新高。
在去年12月11日到12月17日期间,美国共售出了144.5万张黑胶唱片,这是自1991年Nielsen Music / MRC Data开始统计音乐销售以来黑胶唱片的最高点。
英国2020年的黑胶唱片销售额则达到1亿英镑,是1990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国外的黑胶音乐市场©nastygal
你能特别直观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黑胶唱片;街边和文创园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唱片店;集市活动也开始围绕黑胶唱片的主题而策划筹备。
继上次Rolling Stone大水花探讨了目前大家对实体专辑与数字专辑的选择之后(点击这里回顾!),有粉丝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想让我们再写写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Pinterst
你对黑胶唱片有哪些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黑胶唱片了?
Rolling Stone大水花 和成都几位与黑胶最有渊源故事的人聊了聊。他们中有的是黑胶唱片店主理人,有的是黑胶收藏者;从他们的对话中,也让大家可以对#黑胶唱片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自述开始这趟黑胶之旅吧。
陈琪 老卖
不快进唱片主理人
:成都市金牛区花牌坊街40号
2017年,不快进唱片出现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附近。成都是一块自由且年轻的土壤,这里的音乐氛围发展得相当好,我们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微小力量让大家有个途径接触并了解到黑胶唱片。
我们初次接触到黑胶唱片是在2015年,朋友的家里刚好有黑胶唱片,我们便体验了这种音乐方式。没接触之前我们都觉得黑胶唱片很单一,并不多元化,在接触之后,才发现其实黑胶也有很多种风格:经典摇滚、爵士、Hip-hop...挺丰富的。
对我们来说,用黑胶唱片欣赏音乐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听了黑胶,会找到一种小时候听实体专辑的感觉。而定义一张黑胶唱片的好坏,除了最基本的出品品质,包括设计包装、录制效果、音乐人的创作以及封面设计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自己喜欢,这很重要。
不快进唱片,图片由唱片店主理人提供
有些唱片已经在我们店里已经放了很久了。开业到现在,店里每一年的黑胶唱片销量都在增长,有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200多张唱片出去,正常情况下也会卖出100多张。
现在国内有很多比较好的唱片店,听黑胶唱片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来店里选购黑胶唱片也都会有针对性。遇到黑胶小白,我们会给他们普及一些专业知识,店里也专门设置了试听黑胶唱片的区域供大家现场体验这种复古音乐方式。
提供试听唱片的区域,图片由唱片店主理人提供
这种音乐方式不仅是一种传统,也能获取音乐给予的感动与传递的能量。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出自对音乐的喜欢,才会选择黑胶唱片。黑胶除了音质好,封面设计也同样值得欣赏与收藏,并且黑胶的内容可能是CD和磁带都没有的,所以一张黑胶唱片,除了听音乐,还会让你得知很多有关这张唱片的信息点,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同时这也是一种主动索取音乐的方式。而不像现在的流媒体是在给人灌输音乐,选择黑胶唱片的人大都有自己的独立听歌意识,也有自己的固定听歌取向。
不快进唱片,图片由唱片店主理人提供
但说到底黑胶还是相对小众,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说”黑胶复兴“,国家也有一些类似黑胶博物馆的黑胶宣传活动,但起到的作用实际很小。不管怎么说,黑胶唱片是永远不会消亡的,这就跟纸质书和电子书永远会同时存在的道理一样。
这个时代下,每个人的节奏都很快,也嫌麻烦,尤其是在保护黑胶唱片与升级设备这方面。目前来看,入门黑胶唱片的人大概分为两种,一些人以听歌为主,但还没达到Hifi(高保真)的层次。而有些人则是以收藏的仪式感为主,听歌是其次。
不快进唱片,图片由唱片店主理人提供
但也不乏真正喜欢黑胶唱片并收藏的人,只是太少了,好好听歌真的在这个时代太难了。但我们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希望黑胶唱片文化能越来越年轻化。大家都能好好听歌,正视音乐。
李天杲
明堂唱片主理人
:成都市武侯区芳草东街74号附3号~4号
我小时候就喜欢买磁带和CD,到了快上大学的时候终于接触到黑胶唱片。
当时购买的渠道没现在这么方便,我就在淘宝上买。在川大门口有一个卖音乐碟的摊位,我曾在那花10块钱买了一张Boards Of Canada的CD,准备离开时顺嘴问了一句有没有黑胶唱片,结果他说有,我就买了一张John Coltrane的黑胶,5块钱一张,现在随随便便就能卖一两百。
我喜欢用实体唱片来听专辑,会在聆听中去探寻其中的逻辑线,感觉它们都是在向我讲述一个故事。
明堂唱片,图片由明堂士多提供
我买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是Joao Bosco的一张精选集,我一直都很喜欢听巴西音乐,当时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从名字上我判断他是个葡萄牙人,回家一听没想到自己还猜对了。
我买第一张黑胶唱片的时候是2005年,那个时候全世界实体唱片消费环境都在垮,国内当然更惨,不过国外一直都有消费场景在,所以有复苏的土壤,国内在复苏的风潮下,也在最近几年开出了越来越多的唱片店。
每座城市都应该有唱片店或者音乐商店,唱片店是社区文化的一个单元,也是一个重要社交空间,活跃了社区,提升了城市文化活力。
明堂唱片,图片由明堂士多提供
有一次在纽约,有一个发生在唱片店的小插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在我对面有一对朋友,其中一个人明显很不开心,他的朋友就拍着他肩膀说要给他购买一张黑胶唱片来安慰他,但他拒绝了。但他的朋友特别坚持地说:“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喜欢这张唱片,我就买给你吧。”能感觉到那一刻他是被点亮的。
我当时就觉得唱片店已经超越了音乐消费本身,这也是音乐所具有的情感沟通能力。
明堂唱片,图片由明堂士多提供
明堂士多刚刚开业那会儿,有一个人每天晚上12点以后都会来店里买一张碟,头发也乱糟糟的,好像一个科学怪人的朋友,我们私底下叫他“头发乱糟糟一号”。
后来慢慢熟了才知道他是一个咖啡师,每天很晚才下班,所以才会那么晚来店里。而且他是知道自己要听什么样的音乐,有自己的一套听歌审美体系。对于他来说,每天晚上来买一张唱片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行为,算是工作一天下来对自己的小小嘉奖。
这都是黑胶带给我的一些细小又浪漫的故事。对头发乱糟糟一号他来说,买黑胶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显示自己多么有品味。重要的永远是音乐本身。
明堂唱片,图片由明堂士多提供
我每个月会在购买唱片上支出2000左右的费用。知乎上有人提问黑胶唱片怎么入门,其实在我看来是不需要什么入门的,只需要买自己喜欢的。也不需要谁来推荐,只要按着自己的喜好多听就会形成自己的听歌审美。
一张12寸的黑胶唱片完整听下来差不多40分钟左右,黑胶唱片只是一个音乐载体。有可能在一些人眼里,收藏黑胶唱片代表着品味或者复古文化,撇开这些不谈,一张唱片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音乐,让他的价值输出更完整和立体。
明堂唱片,图片由明堂士多提供
我常和店里的客人半开玩笑说:千万不要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可能有时候大家会觉得越贵的唱片就越好,标价不能代表一切,挑选适合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R.SUN
FLEXROOM品牌总监
小时候,我在小伙伴家里看到过很多老唱片,但那个时候磁带已经取代了唱片,我只是被各种各样的封面吸引。正式开始接触和了解黑胶唱片是从2000年左右。
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接触到街头文化,收集黑胶唱片是从开始做DJ开始。当时收藏的第一张黑胶唱片是DJ QBert发行的一张效果碟《SUPER SEAL》,里面是一些纯节奏和音效。
记得当时国内很难买到黑胶唱片,是托朋友的朋友在香港买了寄过来的,刚拿到手的时候舍不得拆封,兴奋了很久。后面开始在国外的唱片网站上订购,或在eBay找二手唱片。只是等待的周期太长了,一次也只敢买几张。
R.SUN收藏的第一张唱片
那个时候正是MP3和数字音频发展比较快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线上渠道和线下唱片店可以选择,交流的空间比较比较局限,所以还没有形成圈子和文化,但国内有不少人很早开始就在收藏黑胶唱片。
在国外虽然大唱片公司的黑胶唱片的发行量变少,很多唱片店或者工厂关闭,同时有很多新的音乐类型和独立音乐厂牌不断出现,消费需求变得多样化,收集唱片的文化一直存在,黑胶唱片始终有自己的一片市场。
由R.SUN发行的唱片在国外唱片店的陈列
什么是一张优秀的黑胶唱片其实不太好去定义,我个人觉得黑胶唱片本身不存优秀与否,因为每张唱片都倾注了成百上千人的心血。关键是看自己喜不喜欢,喜欢的话自己会去主动挖掘出更多喜欢的理由,不喜欢的话再优秀也不会去了解。
所以我现在遇到不错的唱片都会买下来。收藏黑胶16年以来,我也不知不觉收藏了很多张黑胶唱片,只是出于简单的喜欢,没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朋友送给R.SUN的黑胶唱片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购买黑胶唱片,说这是一种潮流复兴。我觉得是喜欢黑胶唱片的人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多,多了自然就成了潮流。虽然潮流会褪去,但也会带来来新的养分,让文化延续发展。就像我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内能有唱片店”,现在这个愿望也终于都实现了。
总体来说,这些年全球黑胶唱片市场都在回暖,国内曾经停产多年的唱片厂也有开始复产的,所以目前黑胶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
但黑胶唱片很难在技术上有创新和突破,所以不太可能达到风靡的状态。但这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于黑胶唱片这种音乐方式的接受度,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会购买黑胶唱片。
在国外,黑胶唱片是一种持久流行的音乐载体,更是几代人心中的文化符号。但在国内,可能大家对实体专辑的印象还停留在CD与磁带。因此,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的黑胶文化都只是一种小众文化,最早的黑胶群体还是来自于“打口一代”。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早已进入了流媒体时代。但显然的是,人们拒绝接受一个稍纵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代社会,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放在黑胶唱片上。
“杀死摇滚明星”唱片厂牌老板说:当你购买在线音乐的时候,你绝对看不到它,摸不到它,你也拿不到手,不可能闻得到它。而当你买一张黑胶唱片,你从包装里面把它拆开,会发现一件艺术品。如果里面有送折页海报的话,你还可以打开海报来欣赏。那绝对是一张完全不同的体验,我想这就是黑胶会复兴的原因。
不管何时,黑胶唱片都是永不过时的经典。
#独家报道RS Exclusive
#摇滚明星Rock Star
#音乐先锋Young Talent
#榜单RS List
#洞见Break Down
全球音乐文化媒体
·
出品 | @王米奇Micky
编辑 | @白熊;设计 | @孙毅
rollingstonechina@y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