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是考些什么?申论究竟考什么
申论是考些什么?申论究竟考什么第四,五大能力。关于五大能力,在之前的文章中诸葛小玉老师已经跟大家分享过其中四个,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那么今天要说的第五个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此种能力重点侧重于在应用文题当中考查。要求考生可以站在题干中设定的身份角色中去完成相应的任务,通常题干会给出一个特定的主体身份,那么考生在处理此系列问题的时候不可超出所限身份的职权范围,如果需要采取措施完成任务则要注意措施的合法性、可行性。 盲目做题的你,是否对上述几点有深刻的领悟呢?当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些,说明申论的学习就已经入门啦!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认为,申论考试是在考简答题,你问我答;有人认为,申论是在考写作,文学创作,实则不然。这两种对于申论考试的定义都过于片面。通常情况下,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题属于写作类型的题目,其他几道题类似于简答题的形式,但是,申论考试还有很多潜在的游戏规则。今天,诸葛小玉老师带大家一起探究下,申论考试究竟在考查什么。
第一,一种逻辑。所谓“一种逻辑”,在申论考试中的具体体现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主线。其实,这跟我们做一件事或者写论文的逻辑是大体相同的。做一件事,我们要明确这件事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该如何做;写一篇论文,我们要明确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我们该如何实现论文中的观点。因而,申论的材料看似洋洋洒洒,但实际上也有这样一种逻辑主线在牵引着,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加工整合,梳理出来逻辑主线,对于文章写作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
第二,三大意识。其一,时间意识。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联考的时间要求,考生尽量在平时做题的时间就合理安排好做题顺序和时间。通常我们按照题目给出的顺序去做,但也有同学喜欢按照材料顺序去做(有时候题目的顺序不是按照材料的顺序命题,比如第一题参考给定资料3,第二题参考给定资料2),只要将答案写作指定的作答位置即可。还有很多同学,特别是一些老司机,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认真审题,直接看材料,总是想当然的以为“不就是在考查XX吗”。如果总是抱有这样的侥幸心态,申论是难以拿到高分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每道题的题干,只有知道命题人在问什么,才知道答什么。所以审题方面千万不要吝啬时间。通常诸葛小玉老师建议大家至少审三次题。第一次是发下试卷后对于整套题目的浏览,用来明确本次考试方向;第二次是读涉及到题目的每则材料之前,帮助考生更加精准地定位关键信息;第三次是落笔写每道题之前,再审视下题目,看看是否答即所问。其二,勾画意识。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对于关键信息进行勾画,甚至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这样可以清晰明了地呈现出关键词,便于后期整理答案。勾画的时候尽量避免整句整句勾画,否则答案还是很模糊,落笔去写的时候还是很盲目。其三,批注意识。申论的试题册上是绝对允许勾画和批注的,所以为了避免材料篇幅过长,防止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建议各位考生可以在材料旁边的空白处进行批注,是对本则材料的概括或者是关键词的批注都可以,这同样是为了辅助作答。
第三,四大要素。如果你是优质理科生却不喜爱文字,如果考试的时候真心看不懂材料,那么牢牢掌握这四大要素,对于申论考试来说真的是事半功倍。四大要素即:表现、影响、原因、对策。其中,表现包括好的表现,也就是取得的成绩,影响包括意义和危害。因此,用一句话可以总结为:“申论考试的题干是对四大要素的设问,申论考试的材料是由四大要素组合而成的。”由此来看,申论考试似乎没有那么难了。但是,有些题干的设问比较隐晦,材料组成趋向于案例化,很多时候考生难以从题干或者材料中找到这四个要素,需要分析推理,这就加大了申论考试的难度。
第四,五大能力。关于五大能力,在之前的文章中诸葛小玉老师已经跟大家分享过其中四个,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那么今天要说的第五个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此种能力重点侧重于在应用文题当中考查。要求考生可以站在题干中设定的身份角色中去完成相应的任务,通常题干会给出一个特定的主体身份,那么考生在处理此系列问题的时候不可超出所限身份的职权范围,如果需要采取措施完成任务则要注意措施的合法性、可行性。
盲目做题的你,是否对上述几点有深刻的领悟呢?当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些,说明申论的学习就已经入门啦!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