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心灵SPA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互动活动,为青年们排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之“青春志愿行 文明我的城”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鹿城楼宇青年爱里”是团区委“青年爱里”的总店,目前开设学习社、心灵SPA、“昆小青”课堂、城市书屋、网红打卡点、志愿服务六大功能区域。学习社组织青年开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为内容的学习讲堂活动,让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争做新时代青年。

1

“四大举措”助力“青年爱里”提质增效

作者:团包头市昆都仑区委

为更好地发挥“青年爱里”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作用,打造青年喜爱、愿意参与的团属阵地,以“青年爱里”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组织改革成果落地落实,团昆都仑区委不断探索新模式,通过提升服务功能、引进项目支持、完善工作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四大举措”,助力“鹿城楼宇青年爱里”提质增效,不断焕发新活力。

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

“鹿城楼宇青年爱里”是团区委“青年爱里”的总店,目前开设学习社、心灵SPA、“昆小青”课堂、城市书屋、网红打卡点、志愿服务六大功能区域。

学习社组织青年开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为内容的学习讲堂活动,让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争做新时代青年。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1)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之“青春志愿行 文明我的城”

心灵SPA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互动活动,为青年们排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

“昆小青”课堂邀请各领域专业青年为青少年讲授教育、健康、心理、婚恋、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录制视频微信公众号“云播放”的方式,让青少年学习观看变得更加便捷。

城市书屋在昆区图书馆的支持下配备700本图书,可供青年阅读学习、答疑解惑、交流分享。

网红打卡点是团区委顺应新形势下“打卡热”打造的“青年IP”,可供青年拍照打卡,增进团组织与青年的互动体验感。

在团市委、团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青年爱里”成立了“西部计划志愿者驿站”和昆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开展志愿服务相关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主动成为志愿者。

引进组织,提供项目支持

在团自治区委和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团区委从2020年开始引进社会组织入驻“鹿城楼宇青年爱里”并进行规范管理。与包头市义工联合会达成项目合作,利用自治区匹配的6万元活动经费进行专业化运营,派遣专业社工入驻并进行常态化管理。围绕“青年爱里”区域优势,打造青年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手工DIY、公益赠书等活动,其中2021全年共开展活动169次,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除此之外,在服务好楼内企业、青年的同时,近两年团区委将经过实践获得认可的项目和服务向全区其他商圈、写字楼延伸发展。

近三年先后在苏宁广场挂牌成立包头首家商场“青年之家”、吾悦广场“青年驿站”和“和悦大厦”青年之家,将团建工作与写字楼、商圈经营充分融合,成功举办婚恋交友、爱心义卖、新春慰问等相关活动,在拓宽团组织服务青少年渠道的同时,辐射带动商圈经济发展,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以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为契机,协调区民政局引进社会组织入驻两家商圈“青年爱里”,共同研究设立剧本杀、文艺演出等常态化活动项目,进一步密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

搭建平台,完善工作体系

早在2020年,团区委就依托“鹿城楼宇青年爱里”阵地,成立了团代表联络站,构建起“横向覆盖、纵向联通、普遍联系”的服务网络。该网络下设4个专项小组,在15个街镇设立团代表联络点,形成“1 4 15”团代表联络工作体系,推动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直接联系青年,切实发挥团代表作用。目前团代表联络站进站代表64名,涵盖政法、教育、少先队工作等各行各业,兼顾街道乡镇、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非公等各个层面,累计接访青年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团代表联络站作为委员和团代表召开会议、开展工作、联络青年、组织活动的平台,制定实施了“四大主题服务季”工程,每季度设定1个活动主题,由4个专项小组轮流牵头开展活动,分别为:青春雷锋-志愿服务行、红色传承-党带团带队、青年解忧-创业就业帮、活力群团-基层团建强。昆区团代表联络站是团中央联络点,每年依托“青年爱里”阵地共建共用举办各类活动60余场,促使“青年爱里”成为团代表联系青年、贴近青年的“履职第一线”,切实增强了青年归属感、提高了青年获得感、提升了青年满意度,打通了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2)

昆区原政府副区长高瑜、团包头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杨凯共同为昆区吾悦广场“青年驿站”揭牌

制定“1161”,强化制度保障

围绕一个目标。以增强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为目标,积极开展服务党政大局和团员青年的相关活动,不断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打造一个阵地。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为青年们提供休闲娱乐、联谊交友、公益服务等便捷服务,着力为青年打造一个舒适、便捷、温馨的活动阵地。

开设六类项目。阵地设计了素质提升类、文体娱乐类、个人发展类、创意活动类、联谊交友类、公益服务类六大菜单式项目,形成充电时光、爱心时光、艺术时光、健康时光、创意时光、互动时光品牌活动。

每周一小时活动。通过“每周一小时”的高频、固定、特色活动吸引广大青年的关注和广泛参与,促使青年活动广泛化、特色化、常态化,提升了青年活动开展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鹿城楼宇青年爱里”成立以来,项目受益人数1.5万余人;共围绕项目菜单开展了420余场活动,其中在“青年爱里”阵地开展的有190余场,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数居全市首位。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转发,青年志愿者注册超过500人次、新媒体宣传转发活动信息600余篇,“青年之家”云平台活动活跃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切实发挥了“青年爱里”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作用。

2

“三大体系”激发小区团建新活力

作者:团广元市利州区委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已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为破解如何更好适应城市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团利州区委对标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要求,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通过创新团的组织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城市小区团建新模式,促进团组织建设与城市小区发展互动共融,全面构建小区团建新格局,持续助力城市基层治理。

多元化构建组织体系,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全面摸排查底数。通过查清底数、建立组织、选好干部的方式,将固有区、街、社团组织体系工作运转机制向下延伸,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党支部、小区团支部有效串联起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调研组3个,深入全区城市居民小区实地走访29次,摸排符合建团条件的小区19个,登记团员670余人。

精准施策建组织。建立健全团区委联系指导小区团组织成立工作制度,组成团区委、街道、社区团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联合的“3 3”工作力量,从组织筹建、人员推选、团员大会召开、资料收集,以及团组织生活开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全区符合建团条件的小区实现团组织100%覆盖。同时,根据《广元市利州区团干部全流程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坚持需求导向,采取青年自荐、组织推荐、团委面试三个环节把关,重点摸排小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青年住户中的积极分子,选拔返(在)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中的优秀青年,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小区团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已选举产生小区团支部书记19名、委员57名,公开选拔兼职副书记19名,小区团干部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

多元化提升服务体系,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菜单式”服务暖人心。小区团支部通过“菜单式”服务、“项目化”运作、“多元化”投入,进一步优化服务实效。积极构建“一站三队”服务体系,4个试点小区均设立青年志愿服务驿站,组建物业公司青年服务队、小区青年住户服务队、大学生服务队,收集青年需求定制小区“青服务”菜单,通过发布服务内容、服务人员、联系方式等方式,让小区青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呼百应”便捷服务,实现团员服务与社区需求精准契合、深度融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区团支部积极发动青年团员主动认领宣讲员、监督员、值班员等志愿服务岗位38个,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76419人次。

“项目化”运作提效能。小区团支部围绕青年身心健康、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等问题,重点提升打造“青·诊所”“青·沙龙”“青·志愿”“四点半课堂”四大核心服务项目,通过高校联动、社工购买、青年志愿等方式,搭建小区团支部3D工作塔群,升级服务实效。目前,已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青年婚恋交友、青年交流茶话会、青少年托管等活动119场,服务小区业主2800余人次,为213个上班族家庭解决子女陪护难题。

“多元化”投入强保障。加强阵地多方位保障,统筹物业用房、业委会用房建设小区团支部活动阵地19个,与小区党组织共用阵地15个,依托青年之家、童伴之家、社工站所等建设,整合资源,协同开展小区工作。组织资源多元化投入,动员全市5家团属社会组织进驻小区,每月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区财政按照小区青少年每人1元/年的标准预算团组织活动经费,匹配活动经费20万元,消除“动力不足”隐患。拓宽组织多渠道交流,小区团支部和属地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共享学校体育场地、活动大厅、志愿队伍,增加互动交流频次、深化合作内容、优化外在大氛围。

多元化创新治理体系,解决“持续做”的问题

倾心打造“团团谈心日”品牌。团区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团建工作为抓手、高校联动为契机,逐步形成了“团团谈心日”“同心圆”“校地合作”三大团建新品牌。小区团支部牵头设置“青听”专员,每周连线,通过线上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收集小区青年问题建议、掌握青年动态、宣传团青政策。目前,已开展44次团团谈心日轮值,收集问题建议42个,开展形势与政策宣讲8场次。

着力打造治理“同心圆”品牌。创新运用“54321”团建工作法,围绕小区团支部这个圆心层层发力,谋划开展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兴趣爱好、技能提升、文化塑造5个方面工作,构建“小区党支部 小区团支部 业委会 物业公司”四方议事机制,开展“三微两会”,借助微组织、微活动、微管家和青年茶话会、温馨邻里会,举办邻里游园、电竞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小区活动62场,形成“党建为引领、团建为抓手、服务为主题、治理为重点”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创新实现了组织、资源、阵地、平台的有机融合。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3)

团利州区委开展青年交流茶话会

联动打造“校地合作”共建品牌。探索“双提双促”校地合作模式,通过公开选拔市内28名在校大学生兼任小区团干、组织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到重点小区开展志愿活动,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参加人数逾700人次,实现资源服务结对、团员青年互动。

团利州区委找准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突破口,以小区团建为小切口,多元化推进基层团的组织方式,充分凝聚社区党员、小区青年、社会资源大合力,完善“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和工作体系,极大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和动员力,有力破解基层团组织在社会上缺乏存在感、在青年中缺少影响力、在大局中缺少贡献度的现实问题。通过推动城市领域团建从工作地向居住地转变,进一步织密了小区青年网络,扩大了管理层次,优化了工作机制,丰富了团的组织方式,创新实现动态化管理、品牌化推动,打造共青团助力基层治理新样本,形成助力青年成长、推动小区治理双赢的新局面。

3

以“四张答卷“探索多维度改革途径

作者:团红河州蒙自市委

团蒙自市委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制定改革措施,坚持改革驱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改革工作,以务实的精神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答好改革试点的“四个问题”,以具有蒙自共青团特色的“四张答卷”探索多维度改革途径。

答好“干部哪里来”问题 充实工作力量

构建“一心四维”的工作力量格局。通过从选拔上培优、从政策上激励、从青年中找帮手形成以团干部为核心,以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工等为辅助的“一心四维”工作力量格局。“一心”即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充实团的基层工作力量的意见》,目前全市有1支由2293名各级团干部组成的强有力的核心队伍,村(社区)团干部100%进入村(社区)两委委员。“四维”即在青年志愿者维度组建了76支青年志愿服务队,1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成为团组织的重要工作力量来源;在青年社工维度,成立蒙自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中心,招募了19名专兼职社工,以政府购买方式承接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咨询服务等项目;在青年联络员维度,在全市41家部门选拔41名优秀青年干部担任青年联络员,通过定期召开青年联席会议解决青年现实问题;在实习大学生维度,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扬帆计划”等每年选派100余名大学生到基层团组织服务。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4)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员宣讲红色历史

以政府购买服务补充工作力量。成立青少年社会工作事务服务中心、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希望公益服务中心3家服务机构,其中青少年社工中心承担了州检察院等各级各部门多个青少年项目;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开发了蒙自市“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三点一刻心空间”“一家一救”等9个志愿服务项目;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打造了“金秋圆梦”“腊月暖冬”等公益服务品牌。

健全考核机制用好现有工作力量。借鉴企业管理中的“OKR”考核法出台《蒙自市基层团组织、团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双考核、三评价”的团干部考核机制,对13个乡镇(街道)团(工)委及专(挂、兼)职团干部进行考核。以季度和年度为周期,按照“团干部平时考核 OKR工作业绩考核”“上级团组织评价 同级党组织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团干部在先进评比、推优入党、推优上岗等方面优先向党组织推荐,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团干部则不纳入当年先进评比范围。

解决“组织如何建”问题 提高组织活力

巩固传统领域团组织。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传统领域团的组织覆盖,按照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按期完成换届并新建85个传统领域团组织。出台了《蒙自市优化“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团委委员、团代表作用。

创新社会领域团建形态。努力将团组织建到青年“家门口”,区域化、模块化管理基层团组织,形成了“125”区域化团建联盟即“1个中心、2类联盟、5大品牌”的区域化团建模式,成立1个社会组织团工委,区分行业和地域2类团组织,打造“产业链团建联盟”“志愿服务队团建联盟”“创业园团建联盟”“实习基地团建联盟”“商圈团建联盟”5个团建联盟品牌。

依托网络平台实行扁平化管理。上线微信塔群集约管理平台,将各级团(总)支部书记统一添加到团蒙自市委主体微信塔群中。目前,正在开发微信小程序蒙自市青年一体化服务平台——“蒙青荟”,包含青年身心发展、政策咨询、婚恋交友、青创小店等模块。

采用“2 N”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党委政策资源、团组织现有阵地资源“2个载体”,同时整合“N个”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如蒙自市“红色小蜜蜂志愿讲解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整合蒙自市委宣传部、党史办资源,全市各中小学党、团、队组织多方参与,最终形成可持续性项目。

解决“团员怎么管”问题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双领域、三步骤”入团机制。将团员入团区分为学校和社会两个领域,用团员发展推荐、达标考核、入团考试“三步骤”来明确学校领域和社会领域如何入团。目前,已在全市21个中学、13个乡镇(街道)建立团校。新发展团员1215名,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学社衔接率”达到99.9%。

改进团员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机制。通过智慧团建系统,动态监测全市团组织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报到等。实施青年领头雁工程,开展“青年建设家乡行动”等。

改进团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出台《蒙自市团组织荣誉评价与激励机制》,对团组织班子建设、团员管理、组织运行、作用发挥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80分以上的组织可申报市级五四红旗团(总)支部,个人可优先“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同时出台了《蒙自市少先队分类激励机制》,切实完善少先队改革举措。

解决“党建如何引”问题 落实改革成效

将团建、队建工作列入党建考核。将团建、队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年度考核,团建考核成绩占党建考核成绩的10%。党建带团建已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实现同步述职、同步考核,做到“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同时,将团建、队建工作列入巡察监督。党建带团建工作已纳入市级党委巡察监督内容,形成有效监督和督促,压实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此外,进一步强化团教协作机制。成立蒙自市教育团工委,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

下一步,团蒙自市委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勇敢肩负起试点先行的政治使命,聚焦改革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重点,以健全完善的机制、迎难而上的闯劲儿、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从严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基层落地见效。

4

“四个维度”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

作者:团江阴市委

自2021年6月江阴被团中央确定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团江阴市委全面对照团中央改革工作项目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从“团干培育、组织焕新、团员管理、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大胆探索,精准施策,确保县域基层组织改革取得实效。

聚焦团干培育,配优配强“主心骨”

构建青年工作骨干“选育管用”全流程培养机制,精准搭台、压担培养,让团干部健康成长。

拓宽来源渠道,精选青年骨干。强化镇街园区团的班子力量配备,结合基层团组织换届工作,按照不低于“1 2 12”的标准配备团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加强村、社区力量配备,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共青团事业的年轻干部中选拔团组织“第一书记”,助力基层团的工作。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5)

成立江阴市电商中心行业团工委

细化培育流程,搭建成长平台。分层分类开展“磐石工程”能力素质双提升培训班,从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基础团务等方面,为团干部“量身订制”精品课程,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模拟决策、结构化研讨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团干部综合能力,2021年度共培训团队干部780余人次。

严格监督管理,落实责任清单。建立团干部“成长档案”,全面记录个人信息、教育培训、学习锻炼、奖励惩处、目标责任等内容。按照“服务中心大局、服务青年需求、基础团务”三个大类,全面制定可量化赋分的团干部目标责任清单。邀请党政领导、青年代表、上级团组织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聚焦组织焕新,做深做实“主阵地”

完善组织架构,优化组织运行模式,延伸共青团的工作触角,推动团的组织覆盖扩面增效。

改进运行机制。深化团建联盟,建立“江阴市电商行业团工委”“江阴市葡萄行业团工委”两个行业团工委,打造“线上 线下”团员青年集聚模式,通过“团建带动、行业23推动、区域联动”,推动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

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推动“青年之家”成为新的组织形态。统筹市级资源,将青少年自护自理、实践体验等课程送到“青年之家”,实现“青年之家”与青年零距离。

推进青年网上社群建设。分项目、分领域建立网上青年社群。从青年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以青年活动、全市重要工作为主要凝聚方式,以微信群为主要阵地,围绕扶贫助农、婚恋交友、疫情防控等项目,江阴籍海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青年观察员等建设青年网络社群,加强社群青年交流,增强组织凝聚力。

聚焦团员管理,育优育强“主力军”

围绕实践育人,加强发展团员和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

细化团校管理制度。实现全市中学中职学校团校全覆盖,整合优势资源,成立江阴市“星火相澄”青年讲师团队伍,从团史、基础团务、青年建功等不同主题出发,推出8节精品团课。

打造组织生活示范基地。充分用好江阴要塞司令部、江阴“一大”会址、蒲墅里青年之家等基础团建阵地,通过红色地图打卡、现场观摩、剧本实践体验、微团课学习等方式,形成“基地列单、支部选单、团员点单”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教育课堂,将教育形式由“灌输式”变为“交互式”,推动团员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推进青年青春建功。围绕“新农菁英”“青春四进”“号手岗队”等工作,引导团员青年主动投身项目一线,投身重点工作,争当排头尖兵;围绕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保护母亲河”“长江大保护”等主题活动,促进团员参与社会实践。

聚焦制度保障,唱响唱好“主旋律”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6)

江阴市共青团推优入党“4 1 N”工程实施方案

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以科学机制标准推进共青团改革,树牢党建带团建、队建格局。

完善支持保障。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市委巡察监督,出台《江阴市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巡察清单》,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党建带团建主体责任。制定《共青团江阴市委员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严格按照清单要求,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进行请示报告。

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实施“345”党团队一体化全链条培养模式,培育青少年成长成才。开展3个类型红领巾争章,培养优秀少先队员。制定《江阴市“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基础章、特色章和星级章”3大类,构建全员参与、突出重点、评价客观、选优推优的工作模式。制定4个步骤积分入团,建立“学生积分、学校评价、入团积极分子积分、学校再评价”4步走工作法,制作学生积分入团手册,建立入团积分管理制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辅导员审核、团委复核,民主推荐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群众满意认可的入团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统筹5个维度评价推荐,为党输送优秀人才。在团组织内对团员实行“4个基础项目 1个加减分项目 N个个性化项目”的5个维度基础考核 个性化考评的综合评价模式,建立推优人才库,公开公示团员积分情况,规范民主推荐、测评流程,选拔优秀团员推荐入党,将大量优秀人才吸纳、集聚在党内,更好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5

探索基层组织新形态 打造青年建功新途径

“345”工作法让人民城市建设闪耀青春光彩

作者:团上海市徐州区委

自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团中央、团市委的统筹安排和徐汇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团徐汇区委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重点围绕强化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革总目标,瞄准“六化”的主攻方向,全面开展“共建、先锋、强基、培育、攻坚、接力”六大专项行动,全速推动改革试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坚持三个导向,系统化设计拓展“深度”

坚持服务中心的价值导向。团徐汇区委始终把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这一中心大局作为工作方向,把岗位建功、实践育人作为主要途径,把培育团的基层组织新形态作为重要目标,揽蓄专业对口、思想活跃、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进一步充实共青团的工作力量。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7)

团徐汇区委打造社区营造师

坚持青年需求的问题导向。面向全区各行业各年龄段青少年开展调研,充分研究青年心理、需求与期待。通过科学研判,结合团区委工作内容,形成讲好红色故事、强化理论感召、培育先进典型的“青年红色讲解员”;服务城区建设、开展见习锻炼、揽蓄青年人才的“青年职业体验官”;弘扬志愿精神、助力滨水服务、展现文明形象的“青年‘水滴’志愿者”;激活创新引擎、培养潜力人才、凝聚创业英才的“青年创业合伙人”;推动社区更新、提升社区温度、聚焦基层赋能的“青年社区营造师”;延续徐汇文脉、推广海派文化、创造青年流量的“青年文化星推官”等6类形态。

坚持资源联动的效果导向。依托区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积极落实各项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突出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改革攻坚合力。2021年5月,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徐汇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指引(草案)》,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强化工作职能,审议通过“徐汇青年人民城市实践团”的总体方案以及年度十大重点青年工作项目。

聚焦四大领域,社会化动员提升“宽度”

抓牢团组织“基本盘”。着力优化团青骨干的梯队结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拘一格从严选拔政治上强、有事业心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的工作骨干队伍,班子副职3名挂兼职,中层4名挂兼职,选派25名在校学生赴街镇担任兼职团工委书记,探索建立了符合区域特点的团干部管理方式。推动团干部转岗任职,依托党建带团建制度性安排,完善转岗机制,自2020年至今,已有7名团干转任交流,8名团干补充。在组织跨系统挂职交流方面,建立团区委机关挂职工作机制,推进机关、学校、国企、街镇、“两新”组织等优秀团干部到团区委机关挂职交流,重点考虑获得市级及以上共青团领域表彰的个人或集体负责人,挂职时间为期1年。

引领中学中职“活力盘”。与区教育局密切合作,延伸至区内50所中学中职,鼓励、推动青少年参与实践团的活动项目与社会实践。强化县域团教协作机制,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均已将团区委纳为成员单位。党建带团建队建已纳入区教育评价改革。区学校发展性综合督导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评估指标,已纳入“关心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工会、团、队等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党建规划和工作计划”等工作指标。区教育团工委书记兼职团区委学生工作部工作,少先队“三员”制,与团区委少先队工作部、教育局德育活动中心、教育学院三方协同育人。

打造全市高校“联动盘”。依托徐汇区域禀赋和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团委,持续推动区校之间双向赋能。大胆破除体制、隶属、层级等束缚,用好区党建促进会青年专委会、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及高校青年发展区校联动平台,深化“1 13 X”区域团建三级架构。

覆盖两新青年“实力盘”。与仪电集团、漕开发总公司西岸集团、枫林集团等拥有大体量园区楼宇的区域单位和区属企业积极沟通,在园区内部形成青年实践团宣传效应,对接腾讯、麦当劳等大型企业,不断扩大实践团招募的社会影响力。以《徐汇区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工作手册》为操作指引,做到在传统领域和“两新”领域中,只要有一定数量的青年 不论是否建立团组织 均可成为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

健全五项机制,社群化运营增强“精度”

“全周期”社群管理模式。通过明确社群运营规则,推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项目化运作,实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提升实践团的品牌标识度和青年的体验满意度,并建立“伙伴式成长”跟踪培养机制。

“小而精”社群运营团队。每个实践团均配备“1 2 3 N”的核心团队,1即一名群主,是负责整个团队运作的青年意见领袖,在区域青年群体中有一定的专业口碑,需要团组织专门物色和招募;2即两名执行,负责制定和执行社群规则,策划社群活动,活跃社群气氛,一般由团干部担任,互为AB角;3即三名专家,负责从专业的角度为实践团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吸引推荐新成员加入,一般由该领域的青年专家或高校教师担任;N即组长按照任务需要指定若干小组负责人,负责人员的组织和联络。为确保社群人员的质量,严格控制实践团的人员规模,并定期清理不活跃成员。若短时间内成员扩张迅速,可另建新群。

“高匹配”社群活动配送。通过区域化团建配套相应的资源,推动现有“汇青春”资源配送项目提质增能,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积极运用具有徐汇特色的文化载体和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结合重大节庆举办“年轻集势”四季主题活动,主动策划更多徐汇品质、党政满意、各方受益的活动和服务产品。

“辐射式”社群联动机制。持续扩大青年实践团的活动半径,以全区77家青年中心为阵地,与剧本杀、付费自习室、换装体验馆等青年聚集场所进行联动,向青年长租公寓、外卖小哥集合点等青年工作生活点位进行辐射,让青年实践团不断“走出去”,与更多的青年进行互动,持续吸引青年加入,推动团的组织、资源、阵地在青年地标的有机融合。推出“汇青春·益同行”青年中心一日站长体验项目,选取4-5家4A级以上的青年中心为试点,组织青年实践团核心成员担任“一日站长”(青年主理人),通过网上招募、线下评审、实地开展、事后考核的模式,从而改变青年中心与青年之间的传统链接方式,在沉浸式互动与体验中增强对青年中心的黏性,实现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转变。

“制度化”社群保障机制。立足实践,出台《徐汇青年人民城市实践团工作导则》《关于开展梦创未来·徐汇青年先锋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目标。整合区域单位和在沪高校的特色资源,用活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挖掘符合徐汇青年需求的活动菜单,打造资源整合型团建模式。

6

打通“选育管用”链条 激活团干部青春动能

作者:团武汉市武昌区委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团武昌区委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创新团干部选派配备、教育培养、管理考核、成长使用等各项举措,全面激活团干部队伍动能,助力武昌共青团事业发展。

立足选人,“三个面向”广聚英才

面向各行各业“引”,充实机关团干力量。健全团武昌区委领导班子“413”专挂兼结构,“4”即4名专职团干,包含1名书记、2名副书记和1名少先队总辅导员(从教育系统引入);“1”即1名挂职副书记,从区域化团建大单位引入;“3”即3名兼职副书记,从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人才中引入。同时,团区委机关选配3名兼职团干,引入1名“985高校”选聘生,招录4名“三支一扶”人员,进一步充实机关干部力量。

面向专业机构“聘”,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为各街道选聘14名青少年事务社工,指导各街道吸纳年轻干部、社区团组织书记、辖区单位团组织骨干,按照9-21人的规模建强团工委,现全区各街道团工委委员共159名。社区团组织与“两委”班子同步换届,选配35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团组织书记。

面向基层组织“派”,加强后备力量储备。为两新团组织选派33名团建指导员,加强两新组织集聚区团的建设。建强教育团工委,联合教育局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教育团工委书记,并进入教育局班子。各学校团委书记岗位实行专设,按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到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选配。组织选派武昌返(在)汉大学生、青马工程学员、青年志愿者到所在街道社区、青年之家等阵地报到。

立足育人,“三大平台”助力成长

搭好服务交流平台。依托区青少年宫成立区青少年活动服务中心,统筹服务管理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一扶”人员、青年志愿者等团的工作力量。建设有7个青年之家、2个筑梦空间、120个社区青少年空间等团属阵地,为各级团干开展工作和交流互促提供实体化平台支撑。依托智慧团建系统、武昌团团在线系统、QQ群、微信工作群等搭建塔群式网络服务交流平台。

搭好培养培训平台。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组织优秀团务工作者参加示范培训班。面向基层团干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创新开展“一月一席谈”活动,与区委组织部党务工作者“圆桌派”活动互动,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探索开展中学青马班,与市团校合作,从全区中学团干中选出40名优秀中学生骨干开展培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搭好实践锻炼平台。开展团干部上讲台、团课大赛、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展示及职业素养大赛等活动,进行团干部大练兵。定期向组织部门推荐综合素质高、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团干,通过挂职锻炼、基层锤炼等实践丰富历练、提升能力。27改革以来,已推荐5名优秀团干部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换届选举等重要岗位壮筋骨、长才干。

立足管人,“三项制度”比学赶超

完善目标管理制度。根据团干部岗位职责,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签订团干部岗位责任书。每季度开展一次实地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督导,逐一反馈问题清单,并抄送同级党组织,指导基层团组织认真对照整改。

完善述职评议制度。由团区委对各直属团组织书记和社工开展述职评议,考评结果向同级党组织反馈。联合区教育团工委对学校团、队干部进行考评,联合街道团工委对团建指导员进行考评。明确各直属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书记开展述职评议,各级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实现全覆盖。

完善激励保障制度。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印发《武昌区关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供有力文件支持。团区委聘用制专职团务工作者和兼职团建指导员,参照区委组织部聘用制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落实相关待遇。青少年事务社工按8万元/人/年由区级财政予以经费保障。团建工作纳入区委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区级党委巡察监督内容、年度绩效考核中全面从严治党专项考评,团建工作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

立足用人,“三条路径”各展其才

打通择优转任路径。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定期将团干部转岗计划和安排建议报区委组织部,推动团干部有序交流转岗。对实绩突出、符合规定的团区委所属事业人员,在满足公务员调任政策条件后,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等部门综合考核,择优调入公务员队伍。改革以来,1名副处级干部提拔重用任区属重要部门正职,1名四级调研员提拔重用任重点街道副书记,1名科级事业干部转岗任新成立部门负责人,1名985事业干部经区委组织部专项招录转为公务员。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8)

团武昌区委直属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

打通重点培养路径。团区委将直属团组织中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的团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纳入优秀团干人才库并建档立卡。目前已将60余人纳入团干部人才库,跟踪记录其考核评价结果、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奖惩情况等内容,动态统一管理。重点推荐人才库成员优先参加区内、团内各类重点会议、重要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打通提拔评优路径。团区委结合述职评议考核结果、平时工作表现和个人综合素质等情况,向区委组织部、区人资局推荐年度优秀团组织书记,推荐其作为所在单位年度考评优秀人选。推报参评各类评选表彰,2021年,1名青少年事务社工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名团干获评“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3名团务工作者获评“全市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12名少先队辅导员获评“全市优秀(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面向社工和团建指导员评选“学习之星”“业务之星”“活动之星”,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下一步,团武昌区委将持续发力,立足于“长远”,不拘一格选拔政治素质强、有事业心的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的工作骨干队伍,让有梦想的团干部有舞台;致力于“培优”,全心全意为团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让有能力的团干部有干劲;着眼于“发展”,牢固树立实绩导向,探索建立更加开放灵活、互联互通的平台和机制,让有作为的团干部有前途,着力推动全区团干部队伍力量进一步壮大、能力进一步增强、活力进一步迸发,助力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7

创新“五个三”工作法 凝聚青年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

作者:团佛山市顺德区委

自2021年6月入选全省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顺德区镇领导牵头挂帅、全团上下同心奋进,通过“五个三”工作法推动改革落实落细,在队伍配备、组织拓展、阵地建设、品牌打造、青年服务5个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三驾马车”配足力量,拓宽干部来源多元化

团顺德区委以镇街团组织换届为契机,大胆破除团干选用“行政化”依赖难题,多措并举拓宽团干来源渠道,极大地充实队伍力量。

突破行政化团干选用限制。在区内大型“两新”企业中,物色1名优秀青年骨干挂任团区委副书记,实现政企联合育才、资源互促共享。

优化配备“兼挂”团干。面向全区选拔3名优秀青年干部挂任中层,配备33名镇街兼职副书记,均来自机关、村居、学校、企业等各领域。出台《兼挂职团干部管理办法》《团干部推荐实施办法》等制度,完善团干链式成长路径。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9)

各领域团组织结对合作,举办专场活动,服务青年人才“缘聚顺德”

组建职业化青少年工作队伍。通过购买服务,组建起一支由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超20人的职业化青少年工作队伍,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三把钥匙”解锁密码,创新组织方式多样化

团顺德区委选取大良顺博产业园、广东工业设计城、龙江家具协会作为试点,通过强化组织、集中服务、优化机制“三把钥匙”,解锁非公团建密码。

“派出团工委”强化指导。选取区内企业活跃度较高、新兴青年群体聚集的产业园区,通过派出“两新”团工委,强化团建指导、倾斜资源扶持,共获得区、镇扶持资金50万元,累计新增600平方米专属青年阵地。

“集中式服务”强化管理。建立团建指导站,为辖区内“两新”团组织提供建团指引、关系转接、活动筹办等“一站式”服务,推动企业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2021年全区新增“两新”团组织超300家。

“区域化团建”强化协作。通过建立团组织“三结对”机制,联动园区周边村居、机关企事业等领域的团组织,实现青年结对、组织互访、活动联合。累计开展“创客行”“沙龙说”等特色团建活动超80场,服务青年超5000人次。

“三级联动”服务人才,实施阵地运行扁平化

顺德区、镇、村三级团组织加强联动,以“区级统筹、镇街运营、村居辅助”的扁平化运行模式,推动建设一批功能全面、载体丰富、服务优质的青年阵地。

区级统筹,链接资源。结合“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主动对接中国青年报社,链接高校资源,与本地科技智造企业共建研学基地。联动区、镇青年企业家协会,建好“大联会之家”,为返乡大学生、高校学子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专属服务。

镇街运营,打造特色。镇街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各具特色的“容驿100”“北滘碧家”等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顺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短住全免”和“长租优惠”的住宿服务。

村居辅助,增强效应。利用村居党团共享空间,辅助建立起首批村级“青年之家”,定期举办人才沙龙、缘会交友等主题活动,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三维链接”撬动资源,推动品牌工作项目化

团顺德区委乘着改革的东风,通过“组织作用、阵地共融、社会参与”撬动各方资源,汇集扶持金额超百万元,深化实施“青年益创行动”,打造服务青年的高质量品牌。

组织结对当“红娘”,服务人才“缘聚顺德”。聚焦适龄青年婚恋交友难题,增强各领域团组织间结对合作,以每月1-2场的频率开展专场活动,打造人才交友品牌“缘聚顺德”。目前服务青年人才超4000人次,促成36对青年牵手成功。

阵地共融促发展,引领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基层党群阵地、校园空间、乡村舞台等空间,广泛开展粤剧文化青年传承计划、志愿墙绘、“青年模拟法庭”等项目,综合打造青年传承文化的“聚宝盘”、村居骨干培育的“练功场”、志愿服务实践的“集结点”。

特色社团齐参与,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挖掘周边青年社团组织,打造“小奋青学堂”“红色交响巡礼”“心桥社志愿行”等23个创新型青少年服务品牌,开展活动超200场次,持续为更多青年群体释放改革红利。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10)

在“青年益创行动”扶持下,陈村青年曲艺志愿服务队有效利用学校阵地,促成粤剧文化在青年中传承

“三种模式”引领青年,构建基层治理网格化

紧紧把握新时代共青团“三力一度”工作格局,结合改革启动“菁治家园”建设计划,通过“青年议事、青年协管、青年共建”三种模式,全面引领青年参与基层治理。

搭建“青年议事”平台,群策群力治家园。引导村居团组织建立“青年议事堂”,成立“青年观察团”,通过“青年三色卡”推动“一站两联”工作,有序组织青年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累计开展议事活动超30期,为乡村道路美化、古建筑群活化等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上百条。

启用“志愿协管”机制,齐心协力管家园。通过“团干部 社工 志愿者”的模式引领,招募536名青年担任“志愿网格助理员”,协助参与城市管理、河湖整治,致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创新“青年共建”方式,内外兼修建家园。发掘青年“家园小管家”,以墙绘美化、一米菜园、乡村导赏等方式,引导青年全面参与家园共建。累计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河、“四小园”建设等活动超150场次,惠及群众逾3万人。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下阶段,顺德共青团将继续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全面从严治团,努力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探索有益经验,为顺德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2年第5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