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兄弟是谁:周氏三兄弟的子女
周氏三兄弟是谁:周氏三兄弟的子女大哥周树人的影响力最大,他即是中国著名的杂文家鲁迅,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他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都是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鲁迅的笔风以辛辣讽刺见长,他曾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诗句,并因为太过犀利得罪了一大批人。提起周氏三兄弟,并不是所有人都熟悉,通常我们非常了解周树人和周作人,但其实还有三弟周建人,他们一家人各有各的命运。中国有很多名门望族,这些家族成为中国大厦的中流砥柱。比如两代三人接续写《汉书》的班固家族,晋代书法家族王羲之和王献之,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轼、苏洵和苏辙,悬壶济世的李时珍家族,一门多院士的梁启超家族等等。这些家族可谓尽人皆知,他们的家族香火延续了很多代,他们的家族成就令普通人望尘莫及。之所以能成为名门望族,家族成员肯定有良好的天赋基因,而且家族内部订立了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这样的家族培养
一念之间缘起缘灭,时空交叠。人的预期寿命是一百年,对于200亿年历史的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这一百年说短就短,说长也长。
人的一生据说会遇到2000多万人,但是真正有比较长时段交集的人并不多,除了朋友、同学、同事等,相遇相知时间最长的要数家人。父母虽然不能陪伴儿女一生,但多数能够陪伴半生,相处良好是一生的福分。
家人之间也不一定全是善缘,有些家人因为性格不合、财产纠纷等原因,会出现家庭败裂的情况,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个名人家族的故事。
中国的那些著名家族中国历来讲究家国天下,古人也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成功的进阶步骤,可见"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每个人都在家庭中成长,并受益于家庭甚至家族的教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教家风,那些家风良好的家族就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族,并且家族精神世代承袭。
中国有很多名门望族,这些家族成为中国大厦的中流砥柱。比如两代三人接续写《汉书》的班固家族,晋代书法家族王羲之和王献之,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轼、苏洵和苏辙,悬壶济世的李时珍家族,一门多院士的梁启超家族等等。这些家族可谓尽人皆知,他们的家族香火延续了很多代,他们的家族成就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之所以能成为名门望族,家族成员肯定有良好的天赋基因,而且家族内部订立了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这样的家族培养出来的子女光耀门楣,多数都能够秉持一颗宽广而平和的心态。
但也有一些家族在多年之后走向衰败,或者直接在大众视野中销声匿迹,这样的家族不禁令人感到遗憾甚至唏嘘不已,但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空叹惋惜。
周氏三兄弟素描提起周氏三兄弟,并不是所有人都熟悉,通常我们非常了解周树人和周作人,但其实还有三弟周建人,他们一家人各有各的命运。
大哥周树人的影响力最大,他即是中国著名的杂文家鲁迅,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中小学课本,他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都是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鲁迅的笔风以辛辣讽刺见长,他曾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诗句,并因为太过犀利得罪了一大批人。
不过敬重鲁迅的人比较多,鲁迅去世时,蒋委员长曾经亲自撰写挽联祭奠,可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周作人也是一位有名的文人,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任教,文学水平不亚于鲁迅,建国后担任出版社翻译工作。
不过因为周作人的太太是日本人,而且他本人留日并精通日语,在南京建立伪政府后,周作人被汪精卫邀请担任南京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还长期为日本报纸供稿,因此后来被称为"汉奸文人"。
因为"汉奸"这段经历,周作人曾经被判14年有期徒刑,也因为那段"汉奸"经历,周作人受尽折磨,82岁被折磨致死。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和二哥一样,建国后主要做编译工作,但是和周作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周建人在抗战期间积极组织和参与抗战活动,因此在建国后成了我们党组织的高级领导人,直到1984年以96岁高龄去世。
周氏家族的孩子们周氏三兄弟一共有11个孩子,而且曾递增趋势,大哥周树人只有一个孩子,二哥周作人有3个孩子,三弟周建人的孩子最多,有7个孩子,这么看周家后代也算不少,但是这11个孩子中有的人高寿去世,有的人年幼夭折,还有的人和父亲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细细说来,我们都知道周树人的儿子叫周海婴,他曾经是无线电专家,9年前去世。周作人的小女儿因为误诊15岁去世,大儿子曾在北京图书馆工作,大女儿和丈夫一直定居西安。
周建人的两任妻子都为他生儿育女,这7个孩子秉性各异,前妻的大儿子出生就夭折了,儿子周丰三19岁开枪自杀,周鞠子在唐山大地震中去世,周丰二因为父母离异对父亲恨之入骨,曾经持刀行凶要杀了父亲,还和母亲一起到法院起诉周建人犯有重婚罪。
周建人第二房妻子生了3个女儿,老大曾是上海译文社社长,老二在药物研究所工作,老三在北京师范大学以教授身份退休,也是目前11个孩子中唯一健在的一位。
命运的善恶之结从周氏三兄弟孩子们的状况来看,一大半比较有成就,但是出现过两位具有极端性格的人,这也算是周氏家族的不幸之处。不过孩子们和父母的性格并不完全一样,况且龙生九子、子子各有别,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大概也有善缘和恶缘,善缘关系中父母和子女和和睦睦,恶缘关系中不免发生激烈冲突。
斯人已去,逝者如斯夫。周氏兄弟的孩子们也都仙去,不禁让我们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辈子并不长,要抓紧时间才能做成一两件事。
父母生育子女都不容易,如果性格不投缘,父母也没有做伤天害理之事,要尽量宽容父母,毕竟父母是第一次尝试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只有互相体谅才能行进更远。
毕竟周氏三兄弟的故事是他们的家务事,清官也难断家务事,我们不明就里也不好做太多评论,也不可能有机会回到20世纪感同身受。
不论怎么说,周氏三兄弟家族都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孩子们也因为父亲而名挂青史,他们曾来过、曾爱过、曾经自我讲诉过,故事早已不完全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
文/史海观复